关标伟 荷浪庄主、荷风堂主、葡萄园主、荷生,广东肇庆人。大学美术专业。1996年有缘与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大家、享有“当代葡萄王”美誉的裴玉林先生结为师生之谊并欣然在其作品题下“标伟植葡萄”作为鼓励;多年来在云浮、肇庆、广州、深圳、天津、北京、上海、山东、安徽、敦煌、兰州、徐州等地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2001年结业于中国美协首届花鸟画高研班及张立辰花鸟高研班,授业于中央美院、天津美院、北京画院孙其峰、张立辰、郭怡孮、孙克、郭石夫、霍春阳、韩文来、梅启林、贾广健等教授,接受学院“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受益匪浅。1990年至今游学大江南北,拜访书画名家,并采风写生丰富创作题材。曾多次参加全国、省美展并获奖。代表作:《不藉秋风香满墙》、《从来没有人到过的地方》、《藕花秋雨》、《太行金秋》、《杜鹃声里木棉红》、《谁汲古涧水 养此尘外姿》、《皇城春雨》、《延绵流长》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研班画家联谊会副会长兼岭南联络处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云浮市政协委员、广东省云浮市美协执行主席、上海东吴美术馆副馆长、上海春申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孔子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写意花鸟画容易进入却不容易走出,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主要难在笔墨上,对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者来说,笔墨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技术,作为艺术,笔墨的最大特点是创造。因此,凡属好的笔墨必有画家的个性,必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模仿性:笔墨这种既是艺术又是技术的特性,既侧重于意又侧重于法,既靠灵感、天赋,又要靠功夫的两面性,决定了写意花鸟画只能走一条既深入传统又超越传统的艰难之路。古人论笔墨的一些经典性论点,都为后人设置了几乎不可攀的标杆。只有理解和把握了笔墨的质量与文化内涵,才能深入地了解与把握传统花鸟的精神。关标伟兄对传统笔墨多有领悟,特别是深得其恩师著名花鸟画大家裴玉林先生之神韵。在中国美协首届高研班学习期间,得到孙其峰、张立辰、郭怡孮、霍春阳、郭石夫、韩文来、贾广健等先生的精心指导下,关标伟兄实实在在在传统花鸟画上下了一番功夫。关标伟画的特征,就是有“骨力"和“书卷味”。这除了与他的禀赋性格有点关系外,应该说绝对离不开技巧的精熟。
作为一个画家,关标伟在书法、诗词下过很大功夫。
气质、见识、襟抱、情性、功力、理法、传统、修养等等先后天条件他几乎兼而有之。这就是他个人独厚之处。
关标伟虽然天赋极高,却异常勤奋,对于古典理论、传统笔墨技巧可谓锤炼至料熟于心的程度,因此,及其挥亳,必然易于“心手交并”,可以写心达性,流露天然。
当我们面对他的作品时,也不由的不为他的笔墨精妙、构图完美赞叹。李可染先生在谈到写生时说:“学绘画最重要的,要精读两本大书,一本是‘大自然’,第二本是‘传统大自然是第一意义的,要精读。”在同代写意画家中,关标伟兄对写生之深入与投入是有目共睹的。他为了画好葡萄、荷花、牡丹、兰花等走遍大江南北,洪湖、肇庆星湖、河北白洋淀、三水荷花世界、天津汉沽葡萄园、新疆吐鲁番葡萄沟、华南植物园,西双版纳、长白山、洛阳、山东菏泽、福建、江苏、浙江兰苑、岭南的深山野林、北京植物园他都去写生采风了。方董在《山静居画论》中说:“不知古人写生,既写物之生意,初非两称之也”明白无误的指出“写生”就是写物之生意。自文人画兴起而画家多靠画谱传摹,而于万物之生意却不了关心,以至画坛生机凋弊。至上世纪中叶所出现的写生派,开创了中国画的新气象。但是,又有少数画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一为写生而写生,机械地照抄自然之实景,大失写生之真谛。关标伟兄却在两者之间找到了自己的语言,既采万物之清新活泼,又不失传统的渊雅厚重。本来,“借古开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命题,关标伟兄凭借他的聪明智慧诗书修养和不懈努力,读通了“传统”与“造化”这两本书。作为四十刚出头的画家,关标伟兄的这种挥洒自如,开合有度,既有传统中国画文脉,又不乏写生造型的写意花鸟画,其宠辱不惊,灵根清净,和气天真。从不枉生烦恼,超然无争自固气,大度容人不独尊,惟独醉心于纸上翰墨,彩笔缥缈,纵横与花鸟,山水之间朝披夕揽。真是大刀阔斧,壮夫驰骋亦豪杰。必将不断完善,取得更大的成功。
文:丁雪峰
丙申秋夜于北京人民大学
作品赏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