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的“奇车”,价格不菲,长度超过8辆10米长的公交车,不过,“奇车”不在路上跑,只在18米多深的地下蛇形前进,平时鲜能见到。他就是近日获得第三届“十六局工匠”美称、在中铁十六局轨道公司一名有着近13年驾龄的盾构“老司机”——黑龙江哈尔滨32岁壮汉翟志峰。
自2009年11月加入中铁十六局轨道公司盾构团队,翟志峰每天值守在十几米深的地下至少12小时,与盾构机为伴,以泥浆为伍,先后参与了4个项目、近15公里长的隧道建设。
在这过程中,技术上,他同团队一起,超前研究地质资料,做好周边环境调查,及时调整掘进参数、监测数据分析,确保盾构顺利掘进;管理上,他坚守规章制度,同时又推陈出新,坚持每日召开碰头会,与团队集思广益,讨论方案、细化控制措施;学习上,他认真研究设备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盾构机的操作工艺;指导新人时,他除了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多年实操经验,对他们的疑惑更是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地予以讲解。正因工作上的耐心、专注与坚持,翟志峰已由一名普通盾构机司机,成长为盾构岗位的“技术担当”、隧道建设的“肱骨之士”。
翟志峰进行班前教育
昆明地铁隧道建设中,他与队员们安全下穿昆明火车站13条股道和6个站台、顺利下穿城中村数百栋浅基础建构筑物群和地铁2号线、平安侧穿地铁4号线和昆明火车北站;尤其在地铁5号线土建3标项目,首次采用泥水土压双模式盾构机、首次采用自动化监测,施工中通过优化掘进参数、预加固、强注浆等措施,使6米级盾构攻克小半径转弯、小间距重叠隧道、地质复杂多变系列难题,以421环每月的成绩刷新昆明地铁掘进记录;另外,还带领团队用3天时间完成400吨盾体在地铁车站内200米长的平移,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项。
2021年9月,翟志峰调至220千伏永和(云纺)输变电工程电缆通道土建工程项目,担任常务副经理兼盾构技术负责人。该项目是中铁十六局轨道公司首次投入的4米级小直径盾构电缆隧道。
“西南区域首次进入昆明市政市场,工期压力极大,想赢得最终胜利不能在盾构方面耽误任何时间。”翟志峰说,通过提出“砼套筒”过井方案,帮助盾构机安全、快速、高效、低成本通过6个长宽均7米的狭小沉井;盾构机空间狭小,二次注浆具有局限性,通过认真研究盾构设备图纸,将盾构机后配套设备进行了提升改造,加设了二次注浆系统,解决了“小直径盾构机无法进行二次注浆”这一难题,确保了盾构机安全顺利通过浅埋上跨地铁既有线、下穿福海立交桥、下穿西福路隧道等I级重大风险源。
翟志峰和队员不断优化盾构掘进方案
正因有着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翟志峰参与建设的QC成果多次摘得北京市政协会、铁建协会、集团公司奖项,为项目品牌创建添上浓厚一笔。他个人在成长途中也多次获轨道公司“十佳青年”“轨道工匠”“先进个人”“先进生产者”等称号。
夜幕降临,在机械轰鸣的狭小盾构电缆隧道内,手机没有信号,还比较闷热,翟志峰正与盾构小伙们驾驶着“协作号”盾构机,以毫米级偏差在地下点点掘进。“未来征途,我会继续弘扬工匠精神,用巧手掌好‘舵’,用匠心铸精品、造未来!”翟志峰说。
云南网记者 赵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