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发黄的大米是“毒大米”,不仅有害还致癌?吃米饭不妨牢记4点

0
分享至

“发黄的大米,千万不能吃!”

赵阿姨家里的米正好吃完了,正打算去超市买一袋回来,手机上忽然收到了一条推送消息。里面的专家说大米发黄,是因为发霉了感染了黄曲霉素,吃了会诱发肝癌。

看完专家的话,赵阿姨吓了一跳,她平时买米时总是会挑偏黄一点的,觉得太白的米都是加了乱七八糟的添加剂,打了蜡,对身体不好。这下她犯愁不知道该买怎么样的大米比较好了。

一、发黄的大米会诱发肝癌?真的假的?

黄曲霉素具有很强的致突变、致癌以及致畸性,它对于多种癌症的发生都有诱导作用,尤其是对肝脏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当摄入的黄曲霉素到达一定剂量,甚至会诱发原发性肝癌发生。

郑州市中心医院张师静表示,大米发黄不一定是发霉感染了黄曲霉素,真正感染黄曲霉素的大米“发黄”是有特点的,

1、主要和品种有关

部分大米本身就颜色偏黄,因为加工不够精细,类似糙米的大米,它的颜色特点就是“淡黄色”。还有一些大米是新品种的,如含有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等,这些大米天生就是带黄色的。

2、保存不当,才会发霉感染黄曲霉素

大米在储存的过程中,只要温度、湿度合适,一般不会引起发霉变质。大米内的水分含量比较高,储存不当很容易引起青霉、黄绿青霉、黄曲霉等霉菌污染,随后这些霉菌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大肆生长,引起大米变黄,这类大米又被称为“黄变米”。

黄变米的米粒暗淡无光,表面呈黄色或白道沟腹,整体非常脆、易断。闻起来会有一股霉味,在煮制后黏度非常小,且没有大米原先的香味,会明显感觉带有霉味,口感也十分粗糙。

简单来说,并非所有“变黄”的大米都对身体有害,我们要学会甄别谣言,不要踏入误区。除了黄色大米会致癌外,关于大米的传言还有许多,跟随小艾一一来看。
二、戳破那些关于大米饭的谣言!
1、大米饭没营养,是最差主食?

大米内的主要成分为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钾等,以100g大米为例,其内里含有约346千卡能量、112mg钾、77.2g碳水化合物、13.3g水分。

大米内的营养成分并不少,但由于其经过精细加工,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类和膳食纤维都被去除,继而导致营养相对单一,但是并非没有价值。

2、隔夜饭毒如蛇,二次加热会致癌?

有人称米饭在存放隔夜后会滋生大量细菌,即便是再次加热也难以去除内里的毒素,食用后会有致癌风险,这是真的吗?

米饭在存放的过程中的确可能会滋生细菌,但是所有的食物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也容易沾染到细菌,如芽孢杆菌,但是这些细菌一般不会致癌,最多可能引起拉肚子,不能盲目将米饭二次加热和致癌联系在一起。

3、吃大米饭升血糖,会得糖尿病?

白米饭的确是个高升糖的食物,它的升糖指数为83。国际期刊《Diabetes Care》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2005~2020年期间对132373名受试者的大米摄入量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量摄入米饭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在东南亚国家最为强烈,但在中国的关联并不显著。因为中国人食用大米类型不同、烹饪方式不同而且还存在种族差异。

关于米饭的一些“黑锅”可要及时摘下了,在生活中食用大米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点,看看你做对了没有?

三、吃大米饭真正要注意什么?
1、让米饭淡一点

尽量少吃炒饭、香肠煮饭或是用一些高油脂盐分的菜来拌饭,不然对于控制血压和预防心血管意外都较为不利。

2、让米饭杂一点

煮饭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用一些粗粮,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共同下锅。注意粗粮米可以提前泡一夜,避免和大米同煮不熟。

3、让米饭色一点

日常煮饭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颜色丰富的“配料”,如豌豆、胡萝卜、玉米粒等,在美观的同时还能让身体补充多元化的营养。

4、控制食用量

每日主食的摄入量建议控制在300~500g之间,只要是淀粉类的食物,都可以算在这个重量内。
在生活中一旦发现大米发霉变质一定要及时丢弃,但一些本身就是黄色的大米则可以放心食用,要注意鉴别。没有垃圾食物,只有垃圾的吃法,大米同样也是这样,切莫因为谣言而对米饭敬而远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钱再多有什么用?70岁张国立如今的现状,给娱乐圈所有男星提了醒

钱再多有什么用?70岁张国立如今的现状,给娱乐圈所有男星提了醒

说历史的老牢
2025-09-13 10:17:21
如果在家突发脑梗,黄金自救“5步骤”,奉劝你每个都要记在心里

如果在家突发脑梗,黄金自救“5步骤”,奉劝你每个都要记在心里

爆炸营养彭鑫蕊
2025-09-12 16:27:58
脑梗谨记,早晨1大忌,中午2不要,晚上3不做

脑梗谨记,早晨1大忌,中午2不要,晚上3不做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5-09-12 13:53:42
66岁毕福剑也没想到,自己败光的体面,如今被29岁的女儿挣了回来

66岁毕福剑也没想到,自己败光的体面,如今被29岁的女儿挣了回来

心静物娱
2025-09-03 13:47:40
朱雨玲:已报警

朱雨玲:已报警

新京报
2025-09-14 10:23:29
698分孙女被军校拒绝,农民爷爷寻求真相,军校校长看见爷爷敬礼

698分孙女被军校拒绝,农民爷爷寻求真相,军校校长看见爷爷敬礼

红豆讲堂
2025-09-12 11:28:18
最后48小时,泽连斯基放弃了,宣布重大消息,乌克兰人终获解脱

最后48小时,泽连斯基放弃了,宣布重大消息,乌克兰人终获解脱

扬子的故事屋
2025-08-15 11:55:18
广东女孩对未来失去希望,一个人在公园里面摆烂:合伙做生意被骗

广东女孩对未来失去希望,一个人在公园里面摆烂:合伙做生意被骗

小丽看生活
2025-09-14 13:27:00
浙江书协通报隶书大展作品抄袭:取消作者入展资格

浙江书协通报隶书大展作品抄袭:取消作者入展资格

界面新闻
2025-09-14 17:01:38
韩庚演唱会被嘲吃相难看!脸僵像王阳身材像黄渤,舞都跳不动了

韩庚演唱会被嘲吃相难看!脸僵像王阳身材像黄渤,舞都跳不动了

郑丁嘉话
2025-09-14 11:40:56
4-1,23岁国米旧将1传1射+24岁AC米兰旧将双响炮,亚特兰大迎首胜

4-1,23岁国米旧将1传1射+24岁AC米兰旧将双响炮,亚特兰大迎首胜

凌空倒钩
2025-09-14 22:51:50
汗液是心脏最好的反馈!提醒:汗液出现4个异常,可能是心脏在“报警”!

汗液是心脏最好的反馈!提醒:汗液出现4个异常,可能是心脏在“报警”!

神奇故事
2025-09-02 22:52:49
以色列打遍中东无敌手,唯一吓不倒的“硬骨头”,买了中国红旗-9

以色列打遍中东无敌手,唯一吓不倒的“硬骨头”,买了中国红旗-9

荷兰豆爱健康
2025-09-14 16:21:34
2-1逆转前世界第一,梁伟铿/王昶夺赛季首冠,破国羽12年无冠魔咒

2-1逆转前世界第一,梁伟铿/王昶夺赛季首冠,破国羽12年无冠魔咒

钉钉陌上花开
2025-09-14 16:24:25
“天价墓地”,变天了

“天价墓地”,变天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5-09-14 19:36:05
7-0,36岁拜仁旧将穆勒帽子戏法,率队横扫领头羊,2连胜逼近榜首

7-0,36岁拜仁旧将穆勒帽子戏法,率队横扫领头羊,2连胜逼近榜首

凌空倒钩
2025-09-14 11:43:15
山东夜空惊现不明飞行物被击落?科学解密三大关键证据

山东夜空惊现不明飞行物被击落?科学解密三大关键证据

三农老历
2025-09-14 11:22:15
俄专家:中国将为‘中立’付出代价,俄罗斯会坐看中美冲突!

俄专家:中国将为‘中立’付出代价,俄罗斯会坐看中美冲突!

柏林观察
2025-09-11 11:10:52
这下翻车了!黄一鸣称闪闪被抢走,必须和王思聪复合才允许探视

这下翻车了!黄一鸣称闪闪被抢走,必须和王思聪复合才允许探视

鋭娱之乐
2025-09-12 11:25:40
美国承认插手台海会吃大亏,鲁比奥:没了中国全球日子都不好过

美国承认插手台海会吃大亏,鲁比奥:没了中国全球日子都不好过

文史旺旺旺
2025-09-14 06:32:04
2025-09-15 05:55:00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incentive-icons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揭露肿瘤真相,走出肿瘤误区
12334文章数 2015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罗永浩深夜发文:贾总 找个平台直播理性对一次话吧

头条要闻

罗永浩深夜发文:贾总 找个平台直播理性对一次话吧

体育要闻

利物浦1-0绝杀十人伯恩利 萨拉赫95分钟点射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本地
房产
数码
旅游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房产要闻

「世界冠军×人居升阶」白鹅潭CLD封面,实力馥见人生新高度!

数码要闻

古尔曼:苹果首款智能眼镜产品无显示屏,预计12至16个月内推出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