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明达 通讯员 深卫信
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4.53岁,千人床位数达到4.5张,三甲医院达到30家,社康机构达到1000家以上......4月28日上午,2022年深圳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提出了“十四五”的任务和2022年的重点工作。
今年卫生事业完成投资209亿元
会议透露,今年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医护人员发展体系、卫生健康经费保障体系。
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今年完成投资209亿,建成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等新改扩建工程;推进第二精神病医院、盐田区新建市属中医院等项目立项;加快推进新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大鹏医院、第二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
建设一批信息化平台,推进“1+6”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卫生健康基础平台建设;建设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拓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用场景。
推进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南方基地、国家癌症中心南方基地等建设。加快推进医学科学院筹建,加快质子肿瘤治疗中心装备。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增三甲医院2家以上,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20个以上。支持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展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
社康服务扩容提质,推动在养老机构和福利中心逐步设置社康机构,逐步将学校医务室转型升级为社康站,区属公立社康机构逐步移交区属综合医院(含中医院)举办,区属专科医院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不再新办社康机构。
办好市政府民生实事,高质量新扩建医院4家,新增床位1200张,新增社康机构35家以上、全科医生800人以上,200家社康机构开放夜诊至晚9点,继续在重点场所增配3000台AED(全自动除颤仪)。
重点人群公卫服务,做好近视和脊柱侧弯筛查、肥胖干预、心理健康管理等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项目,继续实施“两降一消”工程,持续开展职业健康保护等专项行动,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跌倒预防干预、失能失智筛查干预和痴呆防治等工作。
中医药传承创新,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中成药、制剂注册及检验标准互认,支持深圳大学医学部筹建国医学院,依托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建设深圳市岐黄学院,柔性引进8-10个高层次中医药医学团队。
建设“健康深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新一轮健康深圳行动,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实现普惠性托育机构街道全覆盖,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市老年医学中心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
2025年三甲医院达到30家
会议透露,到2025年,深圳实现“更高的健康水平、更优的医疗服务、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强的科教支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4.53岁,千人床位数达到4.5张,三甲医院达到30家,社康机构达到1000家以上,10家医院进入全国医院排行榜百强,将肿瘤、心血管、神经外科、呼吸内科、老年医学等重点学科群提升到国内一流水平,建成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和9家研究型医院,建成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流健康城市、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成为公共卫生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