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无线电向全世界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日本民众顿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因为美军即将以胜利者的身份登陆,日本人将自食发动侵略战争的恶果。
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东京、大阪、横滨等地要求妇女及儿童搭乘专门的电车出行,以防遭遇不幸。在福冈,甚至有军官建议妇女和儿童逃离城市,并指示女性政府工作人员撤离。可日本就只有那么大点地方,又能逃到哪里去了?于是很多父母要求女儿,出门时女扮男装。
8月2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师第四团在横滨登陆。与此同时,在日本的皇居广场上响起了激动人心的誓词:
邦家三千年,虽山容河相亘古不变,昭和二十年八月十五日之恸哭,乃一时代之结束,为极端之悲痛与无涯之忧苦所缚,将向危险的、无尽的绝望之底沉沦……由此同志结盟,信念引领我等勇往直前,通过几千名“昭和时代的阿吉”之献身,筑起一座阻挡狂澜的防波堤,共同守护培养民族的纯洁,为维护战后社会秩序之根本,甘当地下之柱石。
可笑的是,曾试图以武力征服整个亚洲,使数十个国家饱受侵略之苦的日本,此时想到的却是通过“昭和时代的阿吉”来保卫国家。“昭和时代的阿吉”,即是由国家出面组织的特殊“慰安妇”。这不仅仅是令“性”交易合法,还是可耻地向敌军屈服。
战败后的日本为何会做出这种丑事?在实践的过程中,日本的这种做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这最终又对日本的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要弄清这些问题,且看下文分解。
日本妇女与美国大兵
一、美军登陆在即,日本成立国营“特殊慰安机构”,号召年轻女人挺身而出
恩格斯曾说:
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妇女的解放程度
。过去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进程,无疑证明了恩格斯的这句话蕴含着真理。但日本这个国家,在解放妇女的问题上却是个例外。
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将“富国强兵”定为基本国策,以“文明开化”为目的引进了许多先进事物和进步文化。但是,妇女的地位却并没有得到提高。当时日本的“富国”和“强兵”,都需要妇女做出牺牲。
到了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之时,大量的日本女人更是成为了悲惨绝伦的“慰安妇”。据统计,总计有十几万至二十几万日本妇女被强制送往各处战场。
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这不仅仅是解决士兵需求的权宜之计,更是一项战略计划,目的是鼓舞军队士气。对内宣传则极为冠冕堂皇,声称女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挣钱养亲人”的崇高妇德,还可以为国家的强盛作出贡献。
风俗业从业者
日本在强盛时想着“女人强国”,在没落时则想到了“女人救国”。当裕仁天皇在1945年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为了使国家在美军登陆之后不受到严重摧残,日本内务省向全国各地发送了一份秘密电报,命令各地为占领军特设“慰安设施”,且以最大限度的慎重来进行筹备。
各地收到命令后,首先想到的是原本就从事风俗行业的妇女。比如东京的官员便召见了东京地区的风俗业头目,许诺5000万日元的政府特殊补助金,鼓励风俗业从业人员加入到政府特设的“慰安设施”中。日本的其它各地,亦纷纷效仿。
日本警视厅、内务省(部)、外务省(部)等多个部门发布通告,号召有钱的人出钱、有力的人出力。很快,日本国营劝业银行便成功融资3000万日元,作为首批启动资金。后来担任了日本首相的池田勇人在当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用一亿日元守住贞操不算昂贵
池田勇人
池田勇人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国家筹钱请日本的风俗业从业者去特殊慰安机构上班,这样就可以保住整个日本的贞操。换句话来说,当时很多日本人甚至并不认为这是在牺牲风俗业从业者,认为她们只不过是换种方式挣钱而已。
当然,为了鼓励大家踊跃参与,官员们还喊出了“爱国”的口号。就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师第四团登陆横滨的那天,皇居广场上便响起了对“昭和时代的阿吉”的赞美声。
阿吉是一名幕府时代后期的美女,曾被指派给第一任美国驻日总领事汤森·哈里斯为妾,以自己的牺牲为日本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日本近代被宣传为爱国英雄。
但是职业的风俗业人员却对成为“阿吉”并不感兴趣,她们本就是社会的最底层,平日里备受欺凌。国家富强时她们被欺负,国家有难时却要求她们挺身而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二战时期日本对美国人进行了魔鬼化的宣传,这些风俗业从业人员对美国人害怕得要命,实在不敢去那样的地方工作。
看到风俗业的从业者没有积极响应号召,日本政府便彻底撕破了伪装。此前他们一直宣传的是,只要风俗业人员挺身而出,便可使良家妇女免遭不幸,便可保住日本的贞操。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为广大妇女着想,但其实并不是。风俗行业的女人也是女人啊,也是人生父母养的,而且往往是最为不幸的一类女人。作为政府,本应该想办法解救她们,但事实上却将她们推入更为可怕的火坑。
风俗业工作的女人加入特殊慰安机构的人数太少,但事情还要继续推进,于是政府便开始公开招募普通日本女人。在日本的很多地方都竖立起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印着《告新日本女性书》:
特殊慰安设施协会作为国家战后处理紧急状况的设施之一,我们寻求新日本女性的率先协力,参加慰问进驻军的伟大事业……女性事务员年龄在18岁以上25岁以下。提供住宿、服饰及伙食,待遇优厚。
国家公开发布命令征集本国女性从事风俗行业,而且服务的对象还是敌人,这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哪怕是在二战时期,日本也没有明目张胆,而是借用名头遮遮掩掩。
日本爱国妇人会成员
此时的日本之所以连最后一点脸皮都不要,主要是因为感受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当然,历史上有很多国家曾面临过比当时的日本更为严峻的状况,但却不会主动做出如此耻辱的事情。对此只能说一句,日本这个国家啊,做这样的或者类似的事情多了,早就习惯了。
当时的日本政府做出如此不知羞耻之事,主要是考虑到了三点利益。一是因为这可以使美军有发泄的途径,避免更多的良家妇女受害,不使日本这个种族被玷污,也就是所谓的“守住日本的贞操”。二是希望借日本女性的温柔,化解登陆美军的戾气与敌意,避免美军在登陆后做出破坏行为。三是希望借风俗产业的振兴,来带动其它行业的复苏,使战后经济走出低谷。
在东京举行的首次“招聘会”上,大部分被吸引来的女人并从事相关职业的经验。在得知具体的工作内容后,很多女人表示无法想象未来的生活,最终选择了离开。不过,还是有少数人选择留下来。
日本女人与美国大兵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留下的女人并不是为了得到生活保障,并不是被招聘人员开出的待遇打动了,而是被“为国捐躯”的口号给打动了。仅仅一周多的时间,在东京地区就招募到了1360名年轻妇女投身于特殊慰安设施协会之中。
二、日本妇女遭遇不幸,美军亦成为“受害者”,罗斯福夫人要求麦克阿瑟废娼
她长着鹅蛋脸,高颧骨,翘鼻子,嘟嘟嘴,涂着鲜红的口红,极力模仿着美国电影中时髦女孩的样子。长发半遮着脸庞。虽然她们比美国女孩矮小,但谁在乎呢?她可有着比美国女生宽容得多的胸怀,你的每一个愿望她都奉若使命。她是敏感又实际的小生命。
这是一位驻日美军笔下的日本女子形象,温柔、顺从、娇小可人。这位美军仅仅是一个普通士兵,但却拥有对他唯命是从的日本美女。她也有实际的一面,那就是向他要钱。
不过,美国大兵并不会反感日本女人问自己要钱。因为这能够激发男人的保护欲和存在感,同时也使他们之间的金钱交易显得公平。时间一长,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暧昧不清,似乎不再是单纯的交易,而是有感情掺杂其中。
当然,大多数的日本女人并没有机会成为某个美国大兵的“专宠”,而是只能在特殊慰安机构中工作。她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完全是灰色的,找不到任何感情。对于所有人来说,她们都只不过是工具而已。
在美军陆续登陆日本后,特殊慰安设施的工作压力变得极为繁重。许多年后,一位曾在特殊慰安设施工作的不幸女人接受采访时痛诉了第一天工作的恐怖经历。那一天,毫无经验的她“工作”了一整天。而那,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有一位19岁的姑娘,在工作的第一天便自杀了。她曾是一名打字员,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正常的生活,躲过了战争岁月,却在“和平”年代中熬不下去。
特殊慰安设施
此外,许多女人都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刺激。有人选择默默忍受、咬牙坚持,有人则选择了逃跑。然而,逃跑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些选择逃跑的人,要么流落他乡沦为“暗娼”,要么惨死于逃跑的途中,要么被抓回去继续工作。
因为消费价格低廉,特殊慰安设施受到了美国大兵的热烈欢迎。当时,美军在特殊慰安设施中消费一次的费用仅为1美元,相当于半包香烟的价格。在美军的要求下,特殊慰安设施在东京迅速扩张,很快增加到33处。日本的数十座大中城市,亦迅速效仿进行推广。
在数十万美军登陆日本之后,日本组织了超过5万名年轻女人在特殊慰安设施中工作。起初,日本政府还在为这一“明智”决策而沾沾自喜。但是不久之后,他们便开心不起来了,因为难以控制的病毒在日本大地上疯狂肆虐。
其实日本当局早该想到这个问题的。在之前的数十年里,日军在实行慰安妇制度时,对消毒措施有严厉的命令。但即使是这样,最终还是没能抑制住病毒的传播问题。此时的日本是战败国,自然不敢对美军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一来,病毒自然就疯狂肆虐了。
根据特殊慰安设施协会在1945年9月底的检查记录数据,当时的女性工作人员的患病率已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在3个月之后,患病率则上升到了极为恐怖的百分之九十。日本的服务提供者患病率如此之高,被服务的美军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在此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前往日本视察。在看到驻日美军的恶劣生活后,埃莉诺·罗斯福极为生气。倒不是为日本妇女的不幸感到生气,而是为美国大兵的健康状况感到生气。她发誓要把这边的情形报告给美国的母亲,并要求麦克阿瑟密切关注此事并采取措施。
1946年1月,美军驻日最高统帅部发布命令,全面禁止特殊慰安设施,宣称这侵害了妇女人权。日本当局便顺水推舟,以“保护妇女”的名义废除了特殊慰安设施协会。
超过5万名为国献身的妇女们,在特殊慰安涉事协会被废除后并未得到安置,而是遭到了当局的遗弃。日本当局曾称赞她们是“昭和时代的阿吉”,但这个时候却又无赖地把责任推到了“民间经营者”身上。
特殊慰安设施前
因此,数万名不幸的日本女人,刚从一个魔窟中出来,又必然地落入到了另一个地狱之中。
三、特殊慰安设施协会的终结,只是性产业泛滥的开始
日本的特殊慰安设施协会被解散,但这并不意味着“性”行业的终结,甚至不意味着“性”交易合法化的终结。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和驻日美军有关,也和日本当局的暧昧态度有关,还跟日本女人战后的悲惨处境有关。
特殊慰安设施没了,但数十万盟军(主要是美军)仍在日本本土。为日本内务省公然宣布,女性有从事风俗服务行业的权力。这无疑是在鼓励妇女投身于这一行业,等于是变相宣布交易的合法化。
紧接着,日本当局就命令各地在城市内划定专门的服务行业区域,以红线作为标识。与之相对的是,则是用蓝线划定的服务禁止区域。随着红线区域与蓝线区域的出现,大量日本女人在“红色区域”干着全职或兼职的工作。
日本当局之所以这样做,其实还有复苏经济和稳定社会的考虑。日本在二战时期就出现了缺粮的问题,在战败后更是陷入了全国性的饥荒之中。
在战争中失去了父亲、兄长和丈夫的家庭妇女们,只能靠领取政府发放的救济粮维持生活,艰难度日。在社会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红色区域成了她们唯一可以挣钱养家的地方。而当局为了让更多的女人能够“自力更生”,甚至默许她们在蓝线区域内工作。因此,红色区域和蓝色区域的界限也越来越不清晰。
因此,除了原本的风俗店从业人员以及从特殊慰安设施中遣散的数万女人之外,越来越多的日本女人加入到了风俗行业。在风俗行业的刺激下,日本各个行业都大有起色。可是,这却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开了日后风俗产业泛滥的先河。
1956年,日本颁布了《卖春防止法》。然而,这条旗帜鲜明的禁止规定却没取得什么效果。此外,日本又颁布了《风俗营业取缔法》,指定了一些可以从事风俗营业的地方。
日本街头
如今,在日本的很多地方都有性风俗业的工作者的身影,比如商业区、“花街”、温泉街、工厂旁、车站边,甚至是军事基地附近。
据统计,日本登记在案的风俗店数量接近5000家,从事风俗行业的妇女多达数十万。仅仅是外国妇女就将近20万,本国妇女数量则更多。未登记的在暗中进行交易的,数量恐怕比登记在案的还多。
不可否认的是,性产业的火爆为日本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2000年之时,日本的性产业就占GDP的1%以上。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性产业的泛滥也带来很多可怕的后果。
一是社会道德出现滑坡,青少年思想被毒害。性产业的泛滥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只是选择上的问题。但对青少年来说,却会造成毒害、腐蚀思想的问题。青少年抛弃了勤劳奋斗等传统观念,为了满足物质欲望,抛弃自尊放纵自我。如今,日本的年轻一代女性正在饱食恶果。甚至很多女中学生,竟然做出了“援助交际”的可怕行为。
日本中学生
早在2000年的时候,便有日本媒体做过调查,指出当时有4%的女中学生存在援助交际行为。几年过去之后,数据不降反升,高到了非常离谱、非常吓人的地步。与此相对应的是,则是未成年堕胎率的上升。
此外,因为性产业的泛滥,日本的人口贩卖问题不仅对日本妇女造成了严重危害,还严重危害了东南亚各国的妇女。这是任何一个“性”产业泛滥的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欧洲的荷兰与德国开放这个产业之后,每年都有数万妇女被贩卖进入这个行业之中,被迫从事屈辱的工作。
日本在这方面有着远比荷兰与德国悠久的历史,问题也更为严重,早已受到许多国家的一致谴责。然而,荷兰和德国已经悔不当初了,但日本却始终没有决心进行严厉的整治和打击。不得不说,这着实令人费解。
结语:
“性”交易合法看似能解决一些问题,甚至有人鼓吹能降低犯罪率和维护社会稳定,但这些好处只是表面的。在表面的光鲜之下,潜藏着道德滑坡、风气败坏、人口贩卖、暗中犯罪等诸多问题。此外,对于女性来说,这也不是提供了一条出路,而是提供了一条沉沦的歧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