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镇合肥,一时是孙权梦寐以求的,但有曹魏名将张辽把守,多次大军压境,都被打了回来。尤其是
“逍遥津”
一战,江东十万大军竟然被张辽的八百敢死队击败,若不是凌统,谷利等人死战,估计孙权就要折戟合肥了。此战张辽大败孙权,杀得江东人人丧胆,甚至连江东小人夜里听到张辽的大名都不敢啼哭!
此后张辽更是多次击败江东人马,在年老带病出征时,孙权都不小觑张辽。张辽也因有勇有谋,深受曹氏倚重,而被列为
“五子良将”
之一。
然而在人才济济的曹魏,实力绝不是蜀吴两国所能比拟的。虽然五子良将威名赫赫,但在三国中还有一位大将,被严重低估。他战功匹敌张辽,忠义之心更过之!
在曹操平定北方,鲸吞荆州之时,刘琮在蔡瑁,蒯越等人的怂恿下不战而降。在众人都来觐见曹操,可是一人很久才来,曹操一见文聘姗姗来迟,说道:
“为什么来得这么迟呢?”
谁知文聘却泪流满面,一边哭着一边回答:
“之前我辅助荆州牧刘表,如今荆州失去了,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拒守汉川,保全荆州,这样才不辜负老主公,就算死了也无愧于地下。谁知合设想不同,还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心里实在愧疚悲痛,所以哪还有脸面来见明公!”
曹操听到文聘这番言论,不禁赞叹:
“真忠臣也!”
于是又将军队授予文聘,让其与曹纯追击刘备。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此时江夏还在曹军手中,可是江夏与东吴接壤,民心不稳,于是曹操命文聘为江夏太守,委以边防重任。文聘在镇守江夏之时,还曾与乐进在寻口攻打关羽,
汉津攻取关羽军的辎重,又在荆城烧毁其船,建立不少功劳。
当时张辽镇守东线,文聘防守南线,堪称曹魏名将典范。
魏明帝刚上位不久,孙权就率领五万大军攻打江夏,包围了文聘。文聘坚守不出,坚守二十余日,孙权见无法攻克,毫无战果,于是率军而退。文聘闻听江东人马撤退,于是大开城门,随后掩杀,果不其然孙权再次大败而回。此时为公元226年,而此战曹睿并没有派军支援文聘,可见对文聘能力人品的认可!
攻城在三国乃至整个古代战场都是一件难事。面对数丈高的城墙,以及敌人的坚守,实难攻取。如诸葛亮攻打陈仓,诸葛恪攻打新城,兵力都是数倍于敌,什么云梯,冲车,甚至地道战都用上了,却都没有什么作用。如不是城内敌军有变,实难取胜。如曹操攻打冀州城时,一个审配就阻挡了曹军多日,若不是审荣夜里趁审配不知开城投降,曹军还要再鏖战一番。
不过在《魏略》中对于文聘坚守破敌还有另一番描述:孙权率军数万来攻打江夏,此时正赶上数日大雨,江夏城池多处被雨水冲塌,此时居民大多隐藏在田野之间,没有及时修葺城防。形势如此危急,文聘却大开脑洞,认为此时只有“潜移默守”令孙权疑惑不敢进攻,才能守住城池。于是文聘命百姓军士都躲藏起来,不然孙权看到。孙权疑虑,认为曹魏命文聘镇守此处,文聘又是备受朝廷信任的忠臣,今日不上城拒敌,却潜伏不出。不是有所图谋,就是一定有援军赶到。孙权疑惑不定,最终不战而退。
当然这与《三国志》中记载的:
孙权以五万众自围聘於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馀日乃解去。聘追击破之。
有所出入,但也能从侧面看出文聘谋略水平。
同样面对以少敌多的局面,张辽采取的是奋勇杀敌,一鼓作气挫败敌军锐气,再激励将士守城备战。而文聘却是用潜军惑敌之计,使敌军不知我方虚实,从而达到瓦解敌军战意的效果。可以说一个是冒险一战,而另一个是虚虚实实迷惑敌方,虽然张辽的做法更受人崇敬,但文聘的谋略也是值得称赞的。
由此可以看出,张辽是个冒险主义,敢想敢干的猛将,而文聘却是个做事沉稳,老成持重之将。
综上来看,文聘也曾大败孙权,以少胜多,其功绩不逊合肥之战。而其感动曹操的忠义之心,也是胜过张辽投敌之举的!文聘镇守江夏数十年,恩威并著,名震敌国,同样让孙权不敢来犯!可见孙权的军事水平,确实不敢恭维,张辽文聘二将在,江东难以得志!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