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社评:华盛顿不应从尼克松外交遗产中倒退

0
分享至

今年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

1972年2月21日—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这次访问结束了两个大国的长期隔绝状态,更为7年后中美正式建交铺平了道路,也被尼克松本人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此后50年,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雨但保持了总体稳定,成就了两个大国长达半个世纪的互利共赢。在错综复杂的互动、博弈和斗争中,双方的合作一直在拓展深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又十分可观的综合红利,这是50年来中美关系的主流。

50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又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中美关系向何处去?是像美国一些人鼓吹的“脱钩”对抗?还是像尼克松访华那样顺应潮流加强合作?这个时候回望尼克松访华,更有一份特殊的现实意义。

尼克松访华最大的成功在于,两个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上都有明显差异和分歧的大国实现了和平共处,并因此唤醒了中美之间巨大的互惠合作需求。正如尼克松启程前在白宫南草坪上发表的著名演说所言:我们首先要承认中美之间有巨大分歧,但我们不必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带着强硬反共标签的尼克松总统跨越了太平洋,逾越了横亘在中美之间的心理及政治鸿沟,为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他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极富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之一。

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认为是当时双方共同的敌人——苏联促使中美走到了一起,而现在因为没有了一个共同敌人,于是中美就开始交恶。这或许可以解释尼克松访华的直接动机,但无法解释中美关系50年来全面而飞速的发展,无法解释中美一旦破冰之后所持续爆发出的惊人生机和活力,这些都不可能是所谓的“敌人”就推动得起来的。时代的潮流以其更深沉磅礴的力量,将中美两国推到了今天的位置。

今天的美国,和50年前有不少相似之处:深陷周期性的困惑和焦虑,社会分化政治对立,麦卡锡的阴魂在坟墓里躺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又爬了出来,这次它盯上了中国。美国政治精英的对华偏见和敌意回潮了,并且变得日益危险。他们在刻意加剧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误解,甚至宣扬尼克松访华并非“天才的一击”,而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战略失误之一”,美国成为“被玩弄并养大老虎的傻瓜”。当年反对尼克松的老顽固们仿佛纷纷复活了,历史和美国兜了一个大圈子。

拜登 图源:澎湃影像

必须要说,对华“破冰”,并非尼克松“亲华”,更不是美国对中国的恩赐,它是美国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现实选择,这一事件看似偶然,却有历史的必然性。当时的美国对外深陷越战,又被美苏争霸严重拖累,内部民权运动高涨,社会撕裂近乎“内战”边缘,在这样的背景下,尼克松认识到世界多极化、不追求美国无限霸权的现实性和重要性,这是极富远见的。事实也证明,与中国缓和关系成为撬动华盛顿外交困局里最重要的“活子”,美国更是从尼克松的政策以及随后数十年来美中接触中获得了巨大利益。

显然,今天美国的一些反华政客,并没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也缺乏尼克松对时代趋势的洞察力和把握能力。他们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甚至“假想敌”进行全方位的遏制,显然其对华认知出了严重的偏差。他们大概忘了,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中国都没有在美国的全面遏制和打压下屈服,今天又怎么可能在原则立场和核心利益上妥协退让?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去改变谁、取代谁、威胁谁,而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岂是谁的“遏制打压”就能够阻挡的?

布林肯,资料图

新中国成立后,“不适应”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美国的对华交往鸿沟,但尼克松那一代人跨越了过去;如今,美国再次对中国感到“不适应”,华盛顿需要重新认识再出发。在这一过程中,华盛顿不应从尼克松的对华外交遗产中倒退,而应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认知,真正放下打压遏制中国的执念。唯其如此,美国才能找到与中国“正确的相处之道”,让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延伸阅读

牛弹琴:俄乌局势剧变 布林肯给王毅打的电话很有意思

资料图

(一)

整整50年前的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历史性访华,举世震惊,中美迅速和解,携手对付苏联,冷战格局彻底改写,这也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改变从来没有停止,事情正在起变化。50年后的这一周,同样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可以说,全球格局都在颤抖!

最大的事件,毫无疑问,是乌克兰危机正在全面恶化。

同样是2月21日,普京签署法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俄军被派往这两个地区“维护和平”。

坦率地说,我们正在见证历史,见证欧洲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

局势还在向最糟糕方向狂奔。

两个层面。

第一个是经济金融层面。

西方开始所谓第一轮制裁。英国宣布制裁5家俄罗斯银行和三名寡头,德国冻结“北溪2号”批准程序,美国要给予俄罗斯更严厉金融制裁。

制裁能管用吗?

如果制裁管用,普京就不是现在的普京了。

但毫无疑问,制裁将进一步扰乱国际市场,加剧全球供应链危机,同时推高世界通胀,国际油价正在暴涨。

以至于有西方网友无奈调侃:这一波冲突,俄罗斯人获得了更多土地,美国人获得了更高的油价……

第二个是军事政治层面。

矛盾还在激化。按照西方的说法,俄军的下一步,就是攻打基辅,拿下乌克兰首都。

拜登的最新说法就是,俄罗斯承认顿巴斯这两个地区为国家,“这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开端”,接下来,普京“在为武力夺取更多土地构建理由”。

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乌东地区的战火还在继续,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警告:所有迹象都表明,俄罗斯继续计划对乌克兰进行全面攻击。

俄罗斯已宣布,将很快将外交人员从基辅撤离,以“保护他们的生命”。美国则建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立刻离开基辅,前往乌克兰西部城市、距离波兰约80公里的利沃夫。

如果进攻基辅,那意味着全面战争。

全面战争之后,则是西方第二波第三波制裁,全球经济将面临新的劫难。

2月21日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天起,局势急转直下。

乌克兰,山河破碎;欧罗巴,面目全非。

(二)

为什么会这样?

不同的国家,肯定有不同的立场和解读。

对西方来说,俄罗斯果然是霸权,又一次采用侵略性手法,肢解了一个主权国家。哪怕俄罗斯也曾经承诺过,尊重这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乌克兰危机是欧洲最后一次改写边境线吗?我想,没有人会天真地这么认为。

所以,对西方来说,必须制裁,必须让俄罗斯承受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

但对俄罗斯来说,是西方和北约的步步紧逼,让本来是小兄弟的乌克兰,成为遏制俄罗斯的工具,俄罗斯忍无可忍,必须反抗。

看普京最新的讲话,更有着深深的怨恨和憋屈。

比如,普京说,乌克兰以前根本不存在,更准确地说,是当年苏联的产物,在原本属于俄罗斯人的土地上,生生缔造出了一个乌克兰……

按照西方的解读,这实际上剥夺了乌克兰这个国家存在的基础。

当然,普京更感到的,是俄罗斯的现实威胁。乌克兰现在成了西方的傀儡,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将威胁俄罗斯的安全。

为什么?

普京的原话是:“哪怕是在基辅出现战术核武器,对我们来说,这也是战略威胁……因为远在苏联时代,乌克兰就拥有相当全面的核能力,其核工业发展的足够全面、良好。与那些从零开始的国家相比,乌克兰拥有能以更快步伐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切。”

普京并且建议:现在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乌克兰拒绝加入北约。

但乌克兰会同意吗?

当然,以这种理由,强行改变边境线,西方断然不能接受,但西方真的就没有责任吗?

必须要说的是,最早打开潘多拉盒子的,就是西方。1998年正是北约强行改变边境线,让科索沃从塞尔维亚(当时是南联盟)中分裂出来。

普京曾多次愤怒说过,俄罗斯反对科索沃独立,西方需要遵守国际法准则,只有这样,大小国家才能感到自身安全。

但很不幸,西方没有人听从。

不管塞尔维亚人多么屈辱,科索沃事实上从塞尔维亚分裂了出去,到目前,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西方主要国家,都承认科索沃是一个国家,但俄罗斯、中国、塞尔维亚拒绝承认。

西方开了先河,奉行双重标准;那乌克兰的悲剧,或许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

改变世界的一周,局势还在剧烈演变。

事实上,对俄罗斯承认顿巴斯为国家,西方其实早就心知肚明。别忘了,拜登此前曾嘴瓢说过:俄罗斯如果胆敢入侵,将遭遇特别严重后果;但如果是一次小规模入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当时乌克兰还很急:美国,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俄罗斯轻轻干我一下,你就装作没看见?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美国和俄罗斯的默契。

所以,现在西方的制裁,都明确是第一波制裁,其实也是暗示:俄罗斯你就此打住,我们象征性一下后,大家到此为止,乌克兰你也别闹。

但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还控制得住吗?

如果矛盾继续激化,如果俄罗斯出兵乌克兰,那就意味着新的地动山摇。

西方将是第二波第三波制裁,甚至将俄罗斯驱逐住国际金融体系,全球市场将面临海啸般冲击。

俄罗斯会咽下这口气吗?

普京的个性,是一不做二不休。经济上憋屈,那就战场上来补。被逼到墙角,那不排除更激烈的反抗,更大规模的冲突,乃至战争。

事实上,普京既然敢豁出去,也就赌定了,西方不敢轻举妄动。既然北约不停止东扩,那就别怪俄罗斯不客气。

就在几天前,普京亲自指挥,俄罗斯进行大规模战略威慑力量演习,信号也是再明确不过:就是震慑西方,别跟俄罗斯叫板,别跟俄罗斯核武器叫板。

欧洲地缘政治的剧烈变动,不可避免地,将重塑世界格局,也影响到西方和中国的关系。

坦率地说,这对美国来说,是当头一棒。本来,美国正战略转移,集中越来越多资源对付东方大国,但乌克兰危机一出,美国不得不又转身向西,去处理更紧迫的乌克兰危机。

这其实正是国际政治吊诡的地方,不管是特朗普还是拜登,不管怎么想对付东方大国,但他们最终会发现,计划都会失败,而且,东方大国真的是国际秩序中的模范生。

很有意思的是,昨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特意给王毅打来电话。按照外交部稿件,“布林肯首先祝贺北京冬奥会取得成功,中国运动员获得佳绩”。

之前各种抵制打压,现在张口先祝贺成功,美国这个弯转的,也真不怕闪了自己的老腰。

美国人也急啊,现在主要矛盾是俄罗斯,那必须要协调与中国立场。但王毅的态度很明确: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任何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应当得到维护。

美国,你自己体会吧。

舆论战、外交战、阵地战,中间是折冲樽俎、合纵连横、大国博弈。真的是改变历史的一周,改变还在继续。

50年前的改变,是中美历史性和解,从而改写冷战格局;50年后的改变,或许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但却是俄与西方的彻底交恶,也将重塑当今世界格局。

最后,很感慨的一点,我们或许没有理解巴赫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那句话。他当时特意感谢北京冬奥会,说,“你们给和平提供了一个机会”。

我当时听了,心中咯噔了一下。确实很难得,冬奥会期间,世界没什么大乱。

可能巴赫也并不是特指,可能俄罗斯的举动也只是巧合,但事情就是这样的诡谲,冬奥会闭幕的第二天,乌克兰危机急转直下。

唉,我估计世界不少人可能感慨,北京冬奥会,实在是太短了一些。

责任编辑:黄子江_NB2792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就业率爆了

就业率爆了

子木聊房啊
2024-06-03 19:04:31
泰国采购中国潜艇最新表态:“谈判已接近完成”

泰国采购中国潜艇最新表态:“谈判已接近完成”

观察者网
2024-06-03 16:00:03
黄仁勋重磅官宣!“全球最强大的芯片”已开始投产

黄仁勋重磅官宣!“全球最强大的芯片”已开始投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3 07:50:10
格局拉满!樊振东:比起这个冠军,我更在意王楚钦的伤势

格局拉满!樊振东:比起这个冠军,我更在意王楚钦的伤势

直播吧
2024-06-03 22:10:23
出险一次,保费接近翻倍?车主吐槽新能源车险涨价太离谱,有人没出险也涨了!业内:车险定价背后暗藏这些“非车主”因素……

出险一次,保费接近翻倍?车主吐槽新能源车险涨价太离谱,有人没出险也涨了!业内:车险定价背后暗藏这些“非车主”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3 17:33:08
风波升级!日本人为了抓铁头,将悬赏金加到1000万,一些华人加入

风波升级!日本人为了抓铁头,将悬赏金加到1000万,一些华人加入

辣条小剧场
2024-06-03 08:00:12
连蚊子都消失了!印度现近50摄氏度极端高温,水电基建面临炙烤

连蚊子都消失了!印度现近50摄氏度极端高温,水电基建面临炙烤

第一财经资讯
2024-06-03 15:36:09
张维迎:一切灾难,都来自于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

张维迎:一切灾难,都来自于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

霹雳炮
2024-06-02 23:22:41
2006年,湖南一母亲和儿子乱伦26年,儿子为摆脱动了杀机

2006年,湖南一母亲和儿子乱伦26年,儿子为摆脱动了杀机

五月读书汇
2024-06-03 06:50:44
太丢脸了!荷兰海军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被两岸当渔船,直接无视

太丢脸了!荷兰海军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被两岸当渔船,直接无视

域观天下
2024-06-03 10:13:51
红星集团发不出工资了!!

红星集团发不出工资了!!

我不叫阿哏
2024-06-03 20:40:43
中国女排香港站赛程出炉,若输两球队或将无缘奥运,蔡斌别再保守

中国女排香港站赛程出炉,若输两球队或将无缘奥运,蔡斌别再保守

海宝爱体育
2024-06-03 14:08:43
网传某省立医院内,一座18层的楼,有7层都是干部病房

网传某省立医院内,一座18层的楼,有7层都是干部病房

小萝卜丝
2024-06-03 14:28:45
史诗级对决!孙颖莎4-3重庆登顶,王曼昱虽败犹荣,神仙球满天飞

史诗级对决!孙颖莎4-3重庆登顶,王曼昱虽败犹荣,神仙球满天飞

体坛纪录片
2024-06-03 20:05:53
贝克汉姆拥抱哈珀看球赛,却被网友质疑太过亲密,女儿大了要避嫌

贝克汉姆拥抱哈珀看球赛,却被网友质疑太过亲密,女儿大了要避嫌

麦大人
2024-06-03 13:30:19
变革来了!澳航宣布将采用“集体登机”

变革来了!澳航宣布将采用“集体登机”

嘿哥哥科技
2024-06-03 20:43:36
中老年不宜长期服用的6类药,可能破坏身体免疫力,您有吃吗?

中老年不宜长期服用的6类药,可能破坏身体免疫力,您有吃吗?

华人星光
2024-06-03 17:05:54
接班100天,宗馥莉急了

接班100天,宗馥莉急了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4-06-03 09:37:04
深夜突发,重大消息震惊国内外金融圈,央视新闻滚屏播报三分钟

深夜突发,重大消息震惊国内外金融圈,央视新闻滚屏播报三分钟

静守时光落日
2024-06-03 11:53:47
山东“铁锭大巴”已开通4年,9990元吃住行全包,网友:打死不去

山东“铁锭大巴”已开通4年,9990元吃住行全包,网友:打死不去

三月柳
2024-06-03 14:25:12
2024-06-03 23:38:44
环球时报评论
环球时报评论
环球时报原创评论文章
13206文章数 7625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方被指在中俄天然气项目提不合理诉求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中方被指在中俄天然气项目提不合理诉求 外交部回应

体育要闻

休假期运作展望<射手篇>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接班100天,宗馥莉急了

科技要闻

特斯拉回应单踏板模式可能被禁止:暂无影响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旅游
数码
公开课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旅游要闻

哈尔滨至香港航线正式开通

数码要闻

苏妈发力!AMD发布移动端最强NPU,AI PC大战一触即发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