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0~90年代生人而言,在小时候都吃过糖丸,不少00后应该也吃到过。在医院打完针的时候,医生会拿出一颗小糖丸哄一哄,吃进去甜甜的,小孩子也就不闹了。这是一代人特殊的童年回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其实这颗小糖丸是一种疫苗呢。
小鱼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关于小糖丸的话题,才想到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相信很多三四十岁的爸爸妈妈们应该都经历过吧。
糖丸的全名其实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也就是说这个糖丸其实是为了预防孩子在小时候患上脊髓灰质炎的。而脊髓灰质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儿麻痹症。这种病经常从幼儿时期开始发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轻则手脚无法动弹,重则导致残疾,甚至无法自主呼吸,只能常年辅以机械。而这种病毒不仅仅感染孩子,一些成年人都会“中招”。
那为什么疫苗会做成糖丸呢?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运输、保存,以及节约成本。所以糖丸爷爷—顾方舟和研究的科学家们借鉴了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用糖丸作为疫苗载体。
除了液态的疫苗成分外,它的辅料是奶粉、奶油和葡萄糖。这清新脱俗的成分让糖丸在一众苦哈哈的口服类和注射类疫苗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唯一从童年阴影晋升为童年情怀的疫苗接种记忆。
2000年,已经74岁的糖丸爷爷顾方舟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处于“无脊灰状态”。
2019年的初步估算数据显示,脊灰活疫苗糖丸面世至今,至少避免了我国11万名儿童因脊灰死亡,避免了150万名儿童因脊灰致畸。
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已经吃不到了呢?
因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从2016年5月开始,脊髓灰质炎疫苗就不再继续采用糖丸的形式,而改用注射+口服的形式。
糖丸是减毒疫苗,正式名称为“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原理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减毒处理后的减毒病菌,使身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以预防脊灰的发生,也就是“活疫苗”。
“活疫苗”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率,虽然概率极低,但是也存在。服用糖丸后可能会导致健康的儿童得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特别是一些免疫系统弱和本身有缺陷的孩子。简单的说,使用这种活疫苗,健康的孩子反而有概率得小儿麻痹症。
北京科技报发表了一项统计学数据,“糖丸”不良反应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为0.21/100万,这个数值小到在统计学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对于家庭来说就是无法承受的悲剧,我国目前已经有了更好的疫苗。所以自2016年5月起,停用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用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替代。
此外,三价变二价是因为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II型脊灰野病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接种含II型毒株的减毒活疫苗已经没有必要。
虽然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小糖丸的“甜蜜”,但是代替的是更安全的疫苗,对于他们的健康而言是更有益的,只是少了一点点的乐趣。
内容来源:青年文摘、新浪看点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