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宜宾#离开赵一曼纪念馆,拾级而上就到了翠屏山上的千佛寺,寺以其中的千佛岩而得名。
千佛岩中的局部塑像
据清嘉庆《宜宾县志》和光绪《叙州府志》记载,千佛台最早于唐贞元五年(789)开凿,并先后在千佛岩附近建千佛殿、观音殿。
北宋绍圣二年(1095),又建了佛祖殿。当时香火鼎盛,成为蜀南佛教著名寺院。
明万历年间(1573-1620)的悟禅法师和清乾隆三十年(1765)的天容法师曾两度重兴千佛寺。
民国末年,千佛寺逐渐冷落。
民国初年的千佛岩旧照
1995年5月,千佛寺得以重建,并于1999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完成。重建后的千佛寺中轴线上依次为千佛殿、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七佛殿;西厢依次为罗汉堂、达摩殿、鼓楼、西方三圣殿;东厢依次为千佛碑林、钟楼、龛塑长廊、揽胜亭等。
千佛岩中的左岩和中岩
千佛岩整体刻在人工堆砌条石形成的岩面石墙上,石墙为三门式长条形墙,长13米、厚6米、高6米。
三面凸出的岩面下方正中间都设置有一处佛窟,中间岩面的佛窟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祖,左边岩面的佛窟内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右边岩面的佛窟内供奉的是药师佛。
每一尊佛像都塑了金身,线条圆润,雕工上乘。佛窟的左右及上方都刻有菩萨、罗汉、弟子、力士等像,其形态各异,祥和庄严、栩栩如生。据碑文记载,在清朝时共有896尊石刻佛像。
“文化大革命”时期,部分头像被毁。在1995年对塑像进行了修缮和增补后,现有佛像1131 尊。
1998年,宜宾市人民政府公布千佛岩为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岩中的中岩和右岩
千佛岩上方,有两座对称的八角尖顶钟鼓楼,古朴典雅,对称工整。
在古代晨昏时分,钟声敲响,激越整个翠屏,响彻山下的宜宾城。
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黄庭坚在此游览,留下了“山绕楼台钟鼓晚,翠屏深处古禅关”名句,使“翠屏晚钟”成为宜宾具有独特标志性的人文景观,列入明清时叙州八景之一。
清代宜宾知县车申田曾题《翠屏晚钟》一首:“古寺烟岚合,松门锁翠荫;钟声流原野,僧语隔遥岑;静夜生虚静,空山见道心;碧云秋色暗,逸响听沉沉。”
“翠屏晚钟”碑刻与千佛寺里的钟
作者:温涛 来源:宜宾史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