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季承:我和我不太熟悉的父亲季羡林

0
分享至

编者按

“父亲”这座山,你今天越过去了么?

今日父亲节,我们都在重温朱自清的《背影》。然而这篇催泪之作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父子关系冲突与和解的故事。诚如之前文章《为了越过“父亲”这座山丘,李宗盛用了很久》所写道的,“顿悟总是来得太迟”。

我们今天选择了季羡林之子季承在父亲过世后接受南方周末报社记者采访时的口述——《我和我不太熟悉的父亲季羡林》,在他的记忆中,一代国学大师父亲曾严重缺席了自己的成长,直至父亲离世前,他的心结才真正解开,父子和解。

2009年,季承和儿子季宏德到医院看望季羡林。

我是2008年11月7日到301医院见到父亲的。

看着他坐在椅子上,面容清瘦,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下了。我们已经有13年没见了,我太激动了,13年里,我一直想见他,我找过许多能够见到他的人帮忙,可就是进不去医院。

这次我们相见跟以前大不一样,过去我们是避谈感情、家庭这些敏感问题的,互相客客气气的,这次进去以后,什么事都可以谈。13年了,我父亲写了一系列文章,你看他谈家庭的和谐,谈家庭的温馨,谈小不忍则乱大谋,一系列的文章,实际上都是总结他的经验教训。

回想这辈子,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

1935年,我刚出生3个月,他就去了德国。等他回国到北大教书再次见面,已经是1946年,我12岁了。我当时特别高兴,经常一个人躲在无人的角落喊“爸爸、爸爸”,又怕别人听见,又担心自己叫得不够亲切。

我和姐姐成长时,大部分都是母亲陪我们。小时候跟伙伴们一起玩,脑子里没有父亲的概念,很多小孩问我,你爹是谁?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出来。等于是没有爹的孩子。他们总说我是野孩子。

在济南的时候全靠我家四合院的租金过活,有吃有穿,但生活简单。从小我就觉得母亲很苦,丈夫不在家,里外全靠她一个人,做饭、洗衣,照顾上面的叔叔、婶婶,还要管我和姐姐。

父亲从国外回来会送我们礼物,摸摸我们的头,也拍拍我们肩膀,但不像别的父亲那样,抱起来骑在肩膀上,从来都没有。我小时候很渴望他抱我一起玩,但他没那么做,我们也没失望,因为不知道父亲应该跟孩子怎么亲密法。

我来北京是17岁。1952年,我考上了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现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那时候父亲已经在北大教了6年书了。两年后,我姐姐从天津大学毕业,分到北京核工业部第二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我毕业以后分到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搞原子弹研究。

我们虽然都在北京工作,但一家人却没有住在一起。当时我住中关村的单身宿舍,我姐姐住在她的单身宿舍,我们和父亲的联系就是几个礼拜去北大看他一次。那时北大已经从沙滩搬到当时的燕京大学,去一趟很难。即使见面,我们也没有像别的父子那样的感觉,反而像亲戚、朋友一样。

小的时候听说父亲在国外念博士,读了大学才知道他是北大教授,毕业之后就更了解了:哦,他是北京大学东语系主任,后来又当了副校长。那时候父亲社会活动比较少,知名度也不大,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

我们见面的时候,从来不谈家里的事情,也不谈个人的感情喜好,就谈今天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国际上发生了什么事,就像纯粹的朋友一样。现在想起来,父子、父女这样客客气气的家庭关系,太不正常。

2008年11月7日,季承带着妻儿去看13年没见的父亲季羡林,他说自己不由自主就跪了下来 (图/季承)

等于是分居到死

1962年,母亲和婶娘到了北京,和他一起住在北大朗润园,但他睡一个屋,妈妈睡另一个屋,他们的夫妻关系等于是分居到死。

我父亲的内心世界当然很丰富,但他对家庭却没有感情,一是因为他的婚姻,一是跟养他的叔父母,使得他对这个家像外人一样生疏。

他从小不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一起,6岁起和叔父母在一起。叔父母虽然供他上学,但对待他和对待亲生儿女肯定有区别。我父亲就对这个家庭有感情上的抵触,但为了要在济南活下去,他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不能闹。

叔父母让他娶了一个媳妇,他不高兴,但又不敢离婚,一直维持下来,造成他内心和家庭、社会有矛盾。但他一直在容忍,出于对这个家庭的义务。

但这样对孩子、对妻子都不好。我母亲嫁给他,等于守了大半辈子活寡。父亲回来时三十多岁,我母亲那时也不大,两个人始终在分居,母亲开始不理解,后来慢慢的就接受了。

我们念中学的时候开始觉得不对,父母怎么是这样一种状况?我曾经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希望家人团聚,特别是他们俩要团聚,我希望他把母亲接到北京来,我和姐姐也来,爷爷奶奶也来。我们没有“叔”的概念,他们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但这和父亲脑子里的观念完全不一样,他们是隔阂的、生疏的。

我父亲过分节俭,我们帮助他整理家务,他不许我们用自来水拖地刷厕所,我们只好用楼前的湖水,姐姐干脆把大件衣物拿回自己家洗。父亲节电成癖,不同意我们买洗衣机、电冰箱、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一家人在屋里聊天,他也会进去把灯和电视关掉。

父亲还有储藏东西的习惯,别人送的茶叶、点心,他总是拿到自己房间长期存着,偶尔拿出来分给大家吃,不是生了虫子就是变了质。他爱书如命,他的书我们从不敢借阅,偶尔翻阅也会遭到白眼。

我结婚的时候,他送了我200块钱,就什么事都不管了。办喜事时,我给他写了信,写了地址。我当时左等他不来,右等他也不来,后来我问他,他说找不到地方,就回北大了。

干嘛老孝敬你妈

我们父子交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我母亲,到不是因为他对家里抠门,是因为他对我母亲不满。父亲有时候能忍,有时候对婚姻的不满会怪罪到我们身上。他总觉得儿女在家里干的家务事不是给他干的,而是孝敬母亲的。他心里不平,说我们是夫妻,也没离婚,你们干事干嘛老孝敬你妈,不孝敬我。

这完全是他的错觉。我们孝敬母亲,孝敬了什么呢?给她买了东西吃,给她做了衣服,在家里我们帮着洗衣服,搞卫生,做饭……所有这些事情,我们同样也给他做了。

后来我们吵架,他就说你做的这些事情,都全是为了你的母亲。我对爸爸说,我母亲是你夫人呀,我即便是给她做,也是为您。吵架是动感情的,他说狠话我也说狠话,他当时说不指望我给他养老,早把我看透了。看透什么呢?那时候我母亲住在医院,我整天忙来忙去,他就找茬说,甭管你多辛苦,你做的事情是为你妈做的,你妈死了以后你不会孝敬我的,你现在走吧。

我对他说我太冤了。他也说上了年纪的人在气头上说的错话是可以原谅的。他做了检讨了,这件事情都写出来了,我也做了检讨,说让他放心我会把他侍奉到老的。所以父子之间一定得沟通。

问题是意气平息下来以后还会再上来,有时候他琢磨琢磨,还是不行,这个儿子还是不能在身边,有一天他就让我离开他,不让我住在北大了。

那时候我母亲还没死呢,我每天就开车从公主坟到北大医院去,他就是不让我住那儿。

小保姆怎么就卑劣了?

后来有人造谣说我和父亲绝交,因为两件事,一个是我母亲住院的钱的事,一个是我娶了年轻的保姆。

我母亲住院的时候,我在做总经理,完全有力量支付母亲一切的医护费用。有一天,我跟父亲在湖边上散步,我告诉他现在医院里的医药费已经花了多少万了。我就说了这么一句,也没说爸爸你出点钱吧。过了两天他给我几个存单,加起来大概有几千块钱吧,而且都还是没到期的。

我母亲死了以后,他问我丧葬费花了多少,我说了,他说自己出一半。后来他跟别人说自己本来是全出的,但是最后决定只出一半。

父亲也是个凡人,他写那些论消费文章的时候说,“一个教授不如一个推头的”,“教授满街走,讲师是多如狗”。那时候教授待遇很低。我女儿在外企工作,一个月超过他好多倍,他心里很复杂,认为自己是大学问家、大教授,就只有这么点工资,现在儿子开汽车,连孙女都超过自己了,所以母亲的开销他只出一半。

后来父亲就跟人讲,说我逼着他要钱。事情传出去以后,别有用心的人说我们两个为钱闹起来了,实际上我们没有闹。

我现在的妻子当时在我家做保姆。因为母亲生病,我整天住在朗润园,日夜照顾她,我们两个当然是在一起打扫卫生、做病号饭,还有一个外甥媳妇也在那里。当时,我们感情是很好,不过没有说恋爱、结婚。

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妻子跟一个国家干部有染,而且长达20年时间,我很鄙视她,后来我们分居了。

当时我姐姐已经去世了,家里就我一个人,公司很忙,每天要给父亲做三顿饭,要打扫整个家的卫生,又要做病号饭,这个保姆很同情我。

我们的感情超过了父女。因为我比她大多了,我曾经劝过我的小夫人回去,我亲自把她送回家,她又回来了,最后我们就铁了心要一块过。有些人警告我说她别有用心,坑你几十万走了拉倒。我说我准备好了,她要是坑,就让她拿好了。

有的人对她说,你不要找他,他这么大年纪了,玩完了就把你给甩了。因为我前妻不跟我离婚,拖着我,从1995年一直拖到2003年才跟我办了离婚手续,我才跟现在的妻子结婚。好多年了,反正我们就在外一块住,一块生活。

我们的生活非常幸福,她是从农村来的姑娘,品质很好,当时父亲没有为这个事情表现出抵触。他这辈子婚姻不成功,家庭搞得疙里疙瘩的,我带着媳妇小孩去看父亲,父亲非常高兴,儿子有这样的选择,而且媳妇又没有什么坏表现,有什么不可以?这一点父亲完全谅解,绝对不是说像外界一样,因为我和小马结合丢了他脸。他没有说小保姆怎样就卑劣了,他本身是从农村出来的,不是高贵的血统,他不会有那个偏见。

父亲在德国的十多年里,孤身一人,思乡之情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他结束学业不能回国的时候,尤其如此。每逢过年过节,他的思乡之情剧烈涌动,除了要写点什么,不免要大哭一场。“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直是父亲怀乡时的自诩,里面饱含着他这位游子深沉的孤独和寂寞。在怀念故乡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已故的母亲,其次是远在万里的济南的那个家。前者出于血缘亲情,后者则出于理智和责任。这是父亲对两个家庭的思念,是他对两个家庭的情结。

那时,父亲思念的还有另外一位母亲,那就是他的祖国,是祖国这个大家庭。父亲这两个母亲的情结,一直贯穿了他的一生,常常表现在他的文章中和行动上。正是这两个情结,最终使他割断衷情回到自己的家,自己的祖国。令人感动的是,最近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从一个笔记本上发现了他写的一些文字,竟然仍在述说这两个母亲的事,他写道:“一个人有两个母亲,第一个是生身之母,这用不着多说;第二个是养身之母,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道理并不深奥,一思考就能够理解。”写这些文字的时间是2009年7月3日,距他7月11日离世只有8天时间。由此可见,这两个情结对他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

父亲的家庭情结较为纷乱,不像我和姐姐,我们只对济南那个家庭有感情的关联,和清平官庄的那个家没什么感情上的联系。除叔祖父之外,我们谁都没去过那里,对那里一无所知。在我和姐姐的心里,济南的这个家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一起管叔祖父和叔祖母叫“爷爷”“奶奶”。在此为了叙述清楚,才称他们为叔祖父和叔祖母。可父亲的家庭情结就不像我们那么单纯了。按我和姐姐的想法,父亲应该和我们一样,只对济南的家有感情,不应该有其他想法。可是实际上不是那么一回事。父亲的家庭情结要复杂得多,这是当时的我和姐姐所不能理解的。

父亲是从一个农村家庭来到一个城市家庭的。他对农村那个家庭有什么样的情结,我所知不多。从父亲的叙述里,给我留下的印象就只有两件事:一是“穷”,二是他对母亲的无限怀念和悔恨。自从他父亲把家产败坏干净之后,他家一贫如洗,父亲小时候连吃饱肚子都有困难。所以,捡食落枣竟成了解决饥饿的办法,而从大娘那里弄半个白面馒头就如得龙肝凤髓,为了抢吃一块白面饼子,竟被母亲一直追到水湾里去。除了穷困,父亲对他母亲的怀念和悔恨可谓深刻、长远。

格格不入

他6岁进城,21岁在清华大学读二年级时母亲去世,期间没能好好看望过母亲,何谈孝敬!那时他父亲已经过世,母亲只守着三分地过日子,其穷困可想而知。念大学的他,虽然有能力在经济上支持家里一点,可是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后来回家奔丧,为他母亲送终,他竟然回忆不起母亲的面容。对此,父亲终生悔恨,无论如何也不能释怀。尽管如此,清平那个地方毕竟是他的出生之地,那里曾生活过他的亲生父母、两个妹妹,还有很多同姓和异姓的亲戚;那里有他小时的伙伴,当然还有养育他的土地、房屋和他熟悉的树木、池塘、道路和其他的一切。这些,他在自己的文章里都描述过。他对那个家庭的深刻感情由此可知。但是,除了母亲,父亲很少谈到他的父亲,偶尔谈起也只说他不怎么样,但究竟怎么不怎么样,不清楚。前面曾写过他的一些表现,譬如挥霍家产、赌博充大、无所事事等,恐怕也不过如此。但父亲并不因此觉得他是一个坏人。后来,父亲偶然谈到他的父亲,觉得他身上确实是有股侠气,并且也影响了父亲本人,父亲似乎是赞赏这种侠气的。我对父亲说,依我看,你身上好像也有这样的侠气。他微笑着说,是有的。这似乎是父亲对于他父亲的唯一的肯定。

对济南的家,父亲有怎样的情结呢?按常理说,他应该有幸运、幸福、感激的心情。可是,事情正好相反。他在济南的家里长大,叔祖父给他慷慨的支持,对他严格要求,又帮助他成家立室,可他对这个家始终觉得格格不入,甚至反感。之所以如此,叔祖母对父亲的态度是重要原因,此外,父母之命的婚姻也是原因之一。上文所述,第一任叔祖母对这个外来的侄子不感兴趣,不免在很多事情上慢待他。一些事情乍看都是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使父亲对济南的家产生了“见外”的感情,“寄人篱下”是父亲对这种感觉的描述。可以这么说,父亲虽然到了城里,和叔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并没有把济南的家真正当成自己的家。

父亲到了济南以后,有机会念书了,眼界扩大了,知识增长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他发现,除了调皮以外,他竟然是一个能够念书、成绩优秀、多愁善感、感情丰富、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是个文人坯子。济南的家的环境非常适合他念书,他在那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考上了中国的两所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他到了北平,选择了清华大学,又学了西洋文学。这时的他,已经完全不是从官庄出来的农家子弟了,他已经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他的感情生活里,对济南的家的异己思想已经越来越明确。那时的父亲,在家庭这个问题上,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他本来有一个自己的家,可是竟不得不寄居在其叔父家里。他本来有自己的意中人,可偏偏要娶一位自己无意的女人为妻。理智上,他承认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而且除了生育后代、延续香火,在将来结束学业后,还必须承担起维持这个家庭的责任。然而,他与这个家庭又如此格格不入。

农村的那个家,距离越来越远了;城里的这个家,也并没有贴近。从他的性格、感情、气质和理想来说,或者说透了,从他个人的愿望来说,那个时候他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家庭羁绊的自由人,由他自己去建立理想家庭。在旧中国,个人从旧式家庭里解放出来,正是那个时代革命大潮的一部分,许多人为了实现个人的解放,就背叛家庭,走上革命的道路,进而争取整个社会的解放。这样的故事是很多的。可是,父亲没有这个勇气,不满归不满,他没有走上和家庭决裂的道路。他走的是委曲求全、和家庭妥协的道路,他的这种态度一直保持到他人生的最后。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他对济南的家的感觉。在他的《清华园日记》里,有许多记述:

家庭,理论上应该是很甜蜜的,然而我的家庭,不甜蜜也罢,却只是我的负担。物质上,当然了,灵魂上的负担却受不了。(1933.3.3)
济南空气总令人窒息。看着浅薄的嘴脸,窄的街道,也就够人受的了。(1933.6.10)
我近来对家庭感到十二分的厌恶,并不是昧良心的话。瞻望前途,不禁三叹。(1933.6.30)
说实话,家庭实在没有念念的必要与可能,但心里总仿佛要丢什么东西似的,惘惘的,有醉意。(1933.8.9)
我最近感到很孤独。我需要人的爱,但是谁能爱我呢?我仿佛站在辽阔的沙漠里,听不到一点人声。寂寞呀,寂寞呀!我想到了故乡里的母亲。(1933.8.19)
家庭对我总是没缘的,我一看到它就讨厌。(1934.4.18)
家庭毕竟同学校不同,一进家庭先受那种沉闷空气的压迫。(1934.6.29)
中国的家庭真要不得。家庭本来是给人以安慰的,但大部分家则正相反,我的家庭也是其中之一。(1934.7.3)

以上是父亲1933年、1934年日记中的话,可以说,是这一时期他的家庭情结的真实写照。为什么父亲对家庭会有这样的情结呢?客观地说,父亲从来就没有把济南的家当成他自己的家,这是他叔父的家,他是被寄养者;无论他叔父母待他如何,他终归是寄人篱下的。这里虽然有他的结发妻子,有他的亲生儿女,可这些都是他情愿的吗?这感情,跟我和姐姐的完全不一样。在我们的心里,这个家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听到父亲嘴里说“叔父”“婶母”,我们觉得奇怪、见外。

讳莫如深

除了上面的那些记述,父亲还说过一些感受。譬如他说,这个家里有两个女人使他对家庭产生了反感:一个是他的婶母,一个是他的秋妹。很显然,婶母没有儿子,对培养他这个外来的侄儿缺乏热情,况且,父亲只会读书、花钱,他乡下的父母都要靠城里的弟弟供给,婶母哪里会高兴?这是人之常情。秋妹则嫉妒这个乡下来的哥哥,这也很自然。在父母的娇惯下,她后来又嫁了一个有钱的丈夫,表现得“轻浮”和“高傲”,也在情理之中。至于给父亲不断地制造麻烦,譬如,她说她母亲的病是我父亲气出来的,等等,也是可以理解的。父亲把这些归为“女人天生的劣根性”,再加上他所谓“挥之不去的穷困”,父亲对此感到压力和气闷也是很自然的。

此外,如果父亲能够有一位可心的女人做妻子,或许还不至于对这个家有这样的不良情结。可是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父亲有了妻子,但还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硬性结合,父亲自然感到很不满意。父亲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当时他心中可意的人是“荷姐”,就是我的四姨,而不是行三的我母亲。于是,他终身背着这个感情的包袱,生活得十分沉重。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对我们这个家是不会有好的情结的。

可是,父亲从来没有直面过这个问题,对我和姐姐或其他家人更是讳莫如深。我和姐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参加了工作,我们常暗示要将母亲接到北京来,这时他才说了一句话:“我和你妈没有感情。”这是拒绝我们的建议的话,也是真话。不管是在说这话的20世纪50年代,还是今天,它都是真的。我父亲和母亲是没有感情的,他并不情愿和自己的妻子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结合是勉强的、机械的,他们的婚姻和生活是悲剧,他们的家庭也只是形式上的圆满或美好。只有不了解情况的人,才把父亲的家庭说成是美满的。

至于说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就的婚姻不一定都是悲剧,在很多情况下,也能成为喜剧,例子随手可拾,我也看不出父母的结合就一定要酿成悲剧,但他们为什么不可以产生感情从而营造幸福家庭呢?父亲为什么不去做这个努力呢?为什么他只是含着不满,听之、任之、受之、冷漠处之呢?我至今没有答案。

父亲曾在《清华园日记》里写到过他的婚姻:“……使我最不能忘的(永远不能忘的)是我的H(即彭德华,他的妻子——作者注)。竟然(经过种种甜蜜的阶段)使我得到der Schmerz(痛苦)的真味。我现在想起来仍然心里突突地跳——虽然不成的东西,也终于成了东西了。”“不成的东西”虽然成了“东西”,婚结了,但是感情是没有的,而且得到了痛苦。为什么没有感情,得到的又是什么样的痛苦,父亲没有做具体的说明。为什么不能有婚后恋,为什么不能在婚后去培育夫妻间的感情,他更没有说。似乎,从那时他就给自己的婚姻宣判了死刑,不过是无限期地缓期执行罢了。一方面是寄人篱下,一方面又有了这样的婚姻,父亲对自己的家庭能有美好的情结吗?

没有背叛

在大学时期,父亲对自己所处的家庭,纵有千恩万怨,似乎并没有背叛的想法。一方面,那时他还没有独立的能力,要依靠这个家供他上学;即使毕业,以后的前途还难以预料。虽然他脑子里装满了当作家或其他什么人的想法,可是怎么实现,还大成问题。至于当教授,他压根儿就没敢想过。

他想的首先是混个差事来养活这个家,这是他的责任感的表现。另外,父亲骨子里就是一个有背叛思想而没有背叛勇气的人。他感情丰富、文思泉涌、善于学习,天生具有文人气质,对女人、爱情、家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可这与他所处的家庭的情况相去甚远,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相去甚远。对于父亲来说,尽管他已经由一个乡巴佬蜕变成一个现代才子,可他却缺乏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气和胆量。传统的道德观束缚着他,他跳不出那个圈子,他只能在日记里发泄。对叔祖父母、妻子儿女,对那个由他们组成的家庭,他虽感异己但没有背叛的勇气。他既不背叛,又不去培植爱。或许他会说,他压根儿没有想到背叛,他是为了求仁,才委曲求全的。但他却没有说他为什么不去培植对家的爱,或许那样做对他说来太过勉强,太不情愿。做文人固然美妙,但他身处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那文人做起来也不会快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大学毕业了,他在济南当了一年中学教员,然后幸运地去德国留学了。阴差阳错地,他走上了做学问、当教授的道路。虽然如此,这只是给了他一个出路,他和家庭的感情状况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父亲到了德国,脱离开自己的家,一个人孤零零地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攻读枯燥无味的学问,饱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饥馑和各种危险、苦难。但即便在那种严酷的条件下,父亲还是有机会体味到几个家庭的温暖:章用家、他的女房东家、伯恩克家、迈耶家、弗里堡的克思家……甚至也有几个女孩使他心动。其中迈耶家的大姑娘伊姆加德(Irmgard)对父亲表示了爱意。她经常帮父亲打论文稿子,他们有了密切接触的机会。他们曾经度过了一段热恋的时光。他们常常一起去林中散步,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商店里买东西,几乎走遍了哥廷根的大街小巷。父亲曾为她美丽的姿容、悦耳的语声、嫣然的笑容而怦然心动。这时,父亲真正尝到了爱情的滋味,心里充满了幸福。他们同时坠入了爱河。(见张光璘:《季羡林先生》,作家出版社,第83页。)更重要的,这恐怕是父亲第一次真正的恋爱,也可以说是初恋。可结果如何呢?伊姆加德一边替父亲打字,一边劝父亲留下来。父亲怎么不想留下来与她共组家庭,共度幸福生活呢?当时,父亲还有可能应聘去英国教书,可以把伊姆加德带去在那里定居。可是,经过慎重的考虑,父亲还是决定把这扇已经打开的爱情之门关起来。他克制了自己的感情,理智地处理了“留下来”还是“回家(国)去”的难题。

虽然“祖国”“家庭”使他战胜了“留下来”的念头,但可以想见,做这个决定是多么不容易呀!回去,就好像跳进了两个笼子。可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这两个笼子。父亲的这一决定当然可以誉为美谈,可以说是“仁”的胜利,而且是“至仁至义”。可是这个“仁”却成了我们这一家继续上演悲剧的种子。他的这种选择,也给伊姆加德制造了终生的悲剧——据说她因此终生未嫁。父亲的至仁至义的选择,为什么竟得到了双重悲剧?难道追求至仁至义,就一定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吗?而伊姆加德为了爱情就一定要孤独一生吗?虽然这的确是一个可以歌颂的恋爱故事,可是为了爱情,就只能有这样的结果吗?这可真是一个难解的题目!不知世上有谁能够给出一个万全的解答?

不管怎样,这是父亲自己的选择。不管怎样,这也是伊姆加德的选择。不管怎样,母亲也只能接受父亲这样的选择。就这样,父亲带着并未改变的家庭情结和复杂的感情纠葛回家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韩勇,被逮捕

韩勇,被逮捕

新京报
2024-04-29 10:24:22
王楠“富豪”老公郭斌被限制消费后续,本人正式回应:不是真相

王楠“富豪”老公郭斌被限制消费后续,本人正式回应:不是真相

尘语者
2024-04-29 12:57:02
成都市纪委监委通报

成都市纪委监委通报

鲁中晨报
2024-04-29 18:01:02
被曝光后才知道的真相:地方财政吃紧的原因,钱都是这样子花掉的

被曝光后才知道的真相:地方财政吃紧的原因,钱都是这样子花掉的

boss外传
2024-04-28 18:20:03
赵丽颖失去十级瘦身特效后,这腿型是认真的吗

赵丽颖失去十级瘦身特效后,这腿型是认真的吗

室内设计师阿喇
2024-04-29 12:44:00
蒙古对向美国开放军事基地正式表态!

蒙古对向美国开放军事基地正式表态!

随机耳洞
2024-04-28 09:33:41
做空亚洲?美国懵了,40国“排队”申请金砖,欧洲“排队”来访

做空亚洲?美国懵了,40国“排队”申请金砖,欧洲“排队”来访

户外阿崭
2024-04-29 01:14:10
人社部发布重要数据,养老金调整即将开启,哪几类人能多涨钱?

人社部发布重要数据,养老金调整即将开启,哪几类人能多涨钱?

社保小达人
2024-04-29 12:26:29
李连杰携女儿探望向太!两手插兜惹争议,女儿颜值高似妈妈利智

李连杰携女儿探望向太!两手插兜惹争议,女儿颜值高似妈妈利智

裕丰娱间说
2024-04-29 16:57:37
刘汉去连云港看车,地头蛇王维祥竟抢车,最后刘汉教他做人

刘汉去连云港看车,地头蛇王维祥竟抢车,最后刘汉教他做人

纸鸢奇谭
2024-04-25 16:16:19
美媒:查尔斯三世健康状况不佳,葬礼计划定期更新

美媒:查尔斯三世健康状况不佳,葬礼计划定期更新

参考消息
2024-04-28 12:12:25
厉害!正负值+60,联盟第二,他才23岁啊,感谢快船送温暖

厉害!正负值+60,联盟第二,他才23岁啊,感谢快船送温暖

球童无忌
2024-04-29 14:17:52
疯狂小杨哥回归带货,“苹果准新机”销售额破亿,激活日期显示上个世纪

疯狂小杨哥回归带货,“苹果准新机”销售额破亿,激活日期显示上个世纪

蓝鲸财经
2024-04-28 18:02:20
新冠疫苗问题秋后算账!首席科学家杨晓明被抓,他的罪名不止一项

新冠疫苗问题秋后算账!首席科学家杨晓明被抓,他的罪名不止一项

做人要有态度
2024-04-29 10:01:01
刘芳菲也发福了,年近50岁,可是脸却没崩

刘芳菲也发福了,年近50岁,可是脸却没崩

光影纪史
2024-04-29 16:47:44
周鸿祎突发疾病!曾喝陌生女子递来的水,2个手指都扎不出血来!

周鸿祎突发疾病!曾喝陌生女子递来的水,2个手指都扎不出血来!

郑丁嘉话
2024-04-28 11:28:10
中央5台直播足球时间表:4月29日CCTV5直播U23亚洲杯半决赛!

中央5台直播足球时间表:4月29日CCTV5直播U23亚洲杯半决赛!

阳阳聊情感
2024-04-29 12:50:09
“长沙天黑”冲上热搜 市民称上午出太阳穿短袖,发现变天赶快打电话让家人收被子

“长沙天黑”冲上热搜 市民称上午出太阳穿短袖,发现变天赶快打电话让家人收被子

红星新闻
2024-04-29 19:07:20
哈登抛投6中5!基德:这联盟三分才要人命 让他拿两分比投三分好

哈登抛投6中5!基德:这联盟三分才要人命 让他拿两分比投三分好

直播吧
2024-04-29 11:39:31
台湾新任陆委会主管邱垂正:我们的祖先来自对岸,但我们只是华人

台湾新任陆委会主管邱垂正:我们的祖先来自对岸,但我们只是华人

狐哥讲动物
2024-04-28 18:57:38
2024-04-29 20:52:49
环球艺术博览
环球艺术博览
看大千世界,观艺术风云
2039文章数 47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共度北京108小时 北京当代2024“凝聚”全球36座城市100余家艺术机构

头条要闻

夫妻婚后无夫妻之实 离婚女方被判还32万彩礼

头条要闻

夫妻婚后无夫妻之实 离婚女方被判还32万彩礼

体育要闻

足球童话!执教16年,从业余联赛到德甲

娱乐要闻

田馥甄遭抵制,蔡依林却能稳稳捞金?

财经要闻

建信人寿巨亏40亿之谜:退保率居高不下

科技要闻

马斯克收获大礼,李彦宏梅开二度?

汽车要闻

配置更丰富 静态体验2024款欧拉好猫

态度原创

艺术
时尚
家居
数码
本地

艺术要闻

共度北京108小时 北京当代2024“凝聚”全球36座城市100余家艺术机构

中老年男人穿T恤时,尽量不要配“皮鞋、凉鞋”,换成这3种更高级

家居要闻

光影之间 空间暖意打造生活律动

数码要闻

华为宣布推出“天生会画”绘图应用,号称“打造真实创作体验”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 | 潍坊:碳水脑袋的人间乐园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