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族谱又称家谱、宗谱,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是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及家族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文献。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家谱损失很多,但许多家族的有识之士,还是千方百计将这些家族的宝贵文献,一代代保存和传承下来,避免了家族世系的失传、断线。
日照地区流传至今的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至民国中期纂修,尤其以清代“康乾盛世”后开始续修为普遍,并延续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但由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叶的社会动荡和下半叶“极左”思想的影响,日照地区族谱的纂修多处于停滞状态。
2001年2月7日,国家文化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办社图函[2001]29号)后,日照地区大部分姓氏家族,开始了新的一轮族谱续修。
二
古代纂修的族谱,一般只统计家族里的男丁,且多以单字取名。
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多,单字取名的弊端,日益显现:重名率上升、族内多人同名甚至孙犯祖讳,区分困难。
为解决这一弊端——— 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一个唯一的家族身份标志,先辈们,总结发明了一套科学的起名方法———“派语起名法”。
即长辈在给每一个后代成员起名字前,派以一个辈分用字———俗称派字,亦称字辈。
在统计学上,“姓+派语(辈分)+名”的样本容量大小=1x1xN,即一个宗族可用取名的数量,就一个“派语(辈分)”用字而言,决定于“名”可用汉字的多少。
一个普通宗族,同一代人,可在几千个常用汉字里遴选几十、几百个“可用名”的用字,一般足够。
特殊大族,采取“派语叠加”,来翻倍增加宗族姓名样本的容量。如日照第一大族丁氏,“原籍海州”等四字为同一世代,用派语的叠加,增大了四倍的取名容量,同一代人可用姓名达数千人,很好解决了大宗族的取名重名问题。
如果说:“乳名,是一个家庭给每个孩子的派语”,那么,“字辈派语”,既是辈分标志,更是一个有血缘联系的宗族家族德高望重长者,给一代代后辈人所起的“共用的集体乳名”。
既然派语,是家族长辈给后辈的“共用乳名”,也是长辈对后代某种意愿的表达———或表达一种愿景与期许、或告诉子孙前辈来历、或告诉后人一种世界观、或告诉后人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
因此,它在研究姓氏群落聚居、家族繁衍、迁徙流转、辨析世系、伦理道德、寻根问祖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族谱派语,最早见于宋朝。宋太祖赵匡胤(927-976),从自己做起,为他及其后人,排定了双七言字辈,构成一副对联:
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
由此,还衍生出了中国家谱的编纂格式。
至宋仁宗赵祯(1010-1063)时期,仁宗询问当朝大臣皇族谱牒的编纂和臣子们家族人丁的情况。欧阳修(10071072)、苏洵(1009-1066),分别呈上了各家族人丁情况的“世系表”(从右到左,五世同堂)、“世系图”(从上到下,五世同堂)。
这一统计家族人丁的方法,即“欧式”“苏式”“欧苏式”,后来从士大夫家族流传到民间,渐成民间家族族谱的的基本编纂格式。
四
各宗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尤其有文化的名人和长辈,把族谱的派语,提炼编写成为一些寓意深刻的四言、五言或七言辈序类诗便于记忆和传颂——— 或表达对宗族兴旺的愿景、或表达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与祝福、或表达对后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期望、或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
1、四言类诗体派语
四言类诗体比较常见,广泛被日照丁氏、安氏、尹氏、辛氏、于氏、韩氏、宋氏、臧氏、日照万氏、海曲刘氏……等各大家族使用。
如日照丁氏,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修丁氏家乘时,从第十三代开始将派语定为: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
这套字辈以四言的形式,叙述了日照丁氏的来历、迁徙、中举、发展以及对子孙后世的祝福与期望。
日照陈氏的派语,亦为四言类诗:
希兴从正,淑建永同,常立宗谱,统绪为贞,吉祥延祚。
丰修咸亨,孝敬成训,自古友生,乃现祖泽,光发舜英。
云楚嘉绩,和曲令名,传来东海,五百年赢,朝代虽更。
万户悠清,奕世载德,予兆颂声,其保昭穆,庶昌祖荣。
2、五言类诗体派语
五言类诗体派语读起来更通畅,记起来更容易,内容亦修身治国之类,被采用的宗族相对更多。
五言派语最有名的,要数孔氏家族(及孔门弟子孟子、颜子、曾子等后人),自孔氏55代开始,其派语为:
希言公彦承,宏文珍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日照夏氏家族,亦用五言诗派语:
志远秉贞良,昭培德隆昌;
建业思广大,成学可发扬;
继传宗绪久,荣显泰维康。
日照陈氏,亦为四言类诗叙事(见1)、五言诗为派语,即从四言叙事诗中,各取一字:希兴从正(希),淑建永同(淑),常立宗谱(常),统绪为贞(为),吉祥延祚(祥)。
丰修咸亨(修),孝敬成训(成),自古友生(永),乃现祖泽(见),光发舜英(光)。
云楚嘉绩(嘉),和曲令名(名),传来东海(传),五百年赢(百),朝代虽更(代)。
万户悠清(万),奕世载德(世),予兆颂声(兆),其保昭穆(其),庶昌祖荣(昌)。
组成最常用的派语:
希淑常为祥,修成永见光;
嘉名传百代,万世兆其昌。
日照朱氏,为明成祖朱棣后裔、青州横王一脉。字辈为:
高瞻祁见祜,厚载傴常由;
慈和乙伯仲,简靖迪先猷。
3.七言八言与对联派语
七言八与对联家谱派语,在日照地区较为罕见。
七言类诗体族谱派语,见上述北宋赵匡胤家族族谱。
八言类诗体派语,最著名是他乡的武侠作家金庸家族,即海宁查氏家族的派语:
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
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
此派语自第七世始用,金庸为二十二世良字辈。
对联派语。如历史上赵匡胤后裔家谱派语:
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
他乡的蓬莱周氏,自十六世开始,亦由前清秀才瀛泉拟定了一副对联派语:
敬绍成勋,林田自云可乐;
广启善道,本宗永得其昌。
4.双重派语
特大门户的家族或书香世家,以分支派语加五行等“双重派语”,一方面来解决宗谱的重名现象,另一方面,来彰显家族的文化特色。
如明朝朱元璋为其后代订的派语。二十几个儿子和一个侄子每个人的后代都各订了一套派语。同时又规定,除字辈外,名字中第三个字还必须以五行相生的形式为偏旁来定。
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
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镕字辈、适五行“土”字——— 即“双重派语”起名。
清朝皇族,入关后,学习吸纳汉文化,亦采用“双重派语”,为皇室宗族起名。
雍正以下字辈: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名字另一个字是按照一定的偏旁起的,比如雍正兄弟几个都为“示”字旁,咸丰兄弟都为“言”字旁,同治光绪兄弟都为“水”字旁,宣统兄弟都为“人”字旁等等。
日照夏氏夏家岭西学里《三义堂》支谱,贞字辈男丁起名用字都为“艹”字头,良字辈男丁起名用字都为“言”字旁。
5.纯粹以五行相生定下的字派语
日照草涧刘氏派语,以五行轮回,生生不息排定:从十四世起“铭汉相为在,钦鸿树烈基”等20世。
高氏36代到45代为“墀铭泉树炳,堂锦洙机烜”,亦为此类。
6.叠加派语(独特派语)
日照丁氏派语“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此套字辈每四个字为一代,每一代的人从四个字中任选一个使用,不分先后、不分主次。亦很好解决了大家族的重名问题。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就出生于这个家族,派语为“肇始武昌”中的“肇”字辈。
7.用偏旁、单双字间隔派语
他乡萧山韩氏宗谱派语:
心之言可,山问日世。
前四个字一般都是做偏旁用的。
明刑部尚书韩邦问所订宗谱派语为:
人淳禾溥,金信水贞;
火明土永,木茂竹承。
这套字辈规定后代字辈是单双字间隔的,像“人”实际说的就是以人为偏旁。
该类派语,独树一帜,思想深奥,有着只有自己家族能够阐释的原因和含义。在日照族谱派语研究中赘述,可开阔世人及后人研究日照谱牒文化的视界。
8.派语的后置。
通常情况下,姓名的结构是“姓氏+派语+名字”,即辈分位于名字的前面。派语与名字,多构成“动宾结构”等短语,表达一种意境。
当以状物、溢美等词为派语时,如日照匡姓、周姓、夏姓等姓氏的“远”字辈,日照房姓“经”、夏姓的“贞”“德”字辈等,多字辈后置,构成“偏正结构”等短语,表达一种愿景。
9.派语的御赐与避讳
日照孔姓,迁自先祖孔子的故里。明代以前,孔氏后裔人数尚少,无固定的行辈,可很随意取名。从四十五代起,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
明洪武33年(1400)御赐10字: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清乾隆5年(1740)御赐10字: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道光19年(1839)御赐10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9年(1920)孔子76代衍圣公孔令贻报北洋政府批准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其中六十一代“弘”为避乾隆皇帝讳改为“宏”,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
以上几次订定的行辈字计五十字五十辈,为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
衍圣公府专门颁布《孔氏行辈告示》:“…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
10.派语的修订。
“文为时而著”。每一个时代的文章,都铭刻着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体现。
家谱的派语,亦如此。
因此,家谱派语,会跟随时代步伐,而不断变化.
日照三槐堂王氏宗谱,在清代道光年间五修期间,适值太平天国运动后,捻军在苏北鲁南等地进行反清活动。日照地区在湖北督粮道丁守存等返乡乡绅及日照地方官宦的带领下,相应朝廷号召,兴办团练,村村联防,在日照各地,尤其淮安——— 登州古驿道(今204国道)沿线,在涛雒、夹仓和中部碑廓、巨峰、沈疃等重镇,修筑了大量城防圩子,在山上大量修筑避难山圩……
三槐堂王氏家谱宗定从十七世起排定十辈:
连守兆安平,治中封和公。
表达了村村联防,坚持抵抗,确保王氏子孙平安的愿望,并希望国家仍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制度。
民国初年,基于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民主”时代的社会现实,日照三槐堂王氏,与时俱进。在七修宗谱中,修订清代所编的派语,接续“安平”,去掉“治中封和公”,重续派语十辈:
安平均贵(世)培,从允盛朝隆。
表达对共和时代的愿景。
11.乡贤助修。
1909年(清代宣统元年),尊母亲王氏之命,乡饮介宾夏秉泰(笔者高祖父),助修日照龙泉王氏四修宗谱,并自十二世排定五言诗体派语:
昭培庭训久,功业可同昌;
建德积福禄,勤学裕文章;
继传世代永,富贵乐安祥。
五
派语,是一部完整族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也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虽有一定的格式,但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套用现有的牌名。
由于各种原因,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人对家谱派语字辈变得陌生,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更是明显。
但通过派语,可以把两个形同陌路,过去互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同姓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一家人”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家族的凝聚力。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独具特色的家族派语文化,启蒙了一代代人的根文化,教育了一代代人勤奋务实、积极向上,有为社会,成为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瑰宝。
日照日报20210905期 >> 第A2版:综合
日照日报20210919期 >> 第A4版:副刊·文苑
日照日报20211017期 >> 第A2版:综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