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和超市的营业员,在如今都属于职业社会的最底层。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工作轻松,技术含量很低,从业者以低学历者居多,因此心里瞧不上他们。
不过,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国营和集体单位的“营业员”工作却非常吃香。但是有网友表示,那个时期的营业员,态度非常傲慢,经常用鼻孔看人。
当年的营业员的学历,看上去还不及如今的超市工作人员,他们凭什么傲慢呢?其实这种现象和学历毫无关联。
当年的普通人没有关系,是不太容易挤进国营商店当“营业员”的。一部分营业员的确有“狗眼看人低”的情况。当然,这属于本身的素质问题,和学历无关。
另外,那个时代中国还没有市场化,商业竞争不激烈。“营业员”的工资和绩效不挂钩,没有人督促、监督他们去提高服务质量,也是一个原因。
一、六、七十年代的营业员不“普通”
说实话,本人出生的时间晚了一点,所以没机会见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营业员,只见过八十年代的营业员。印象当中,中国是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化的。
在1984年以前,中国连个体户都没有。可想而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通人就业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
普通人可以从事的,一般就五个工种,要么当工人,要么当农民,要么当教师,要么当公务员,再有一个就是“营业员”了。
这里的“营业员”,专指在国营、集体办的商店里面,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员。前述五大类职业中,“营业员”是唯一的服务从业人员。
当时很少有人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去当服务员的,更多的人是通过合适的关系,“顶替”父母的工作,或者因为别的原因得到“照顾”,才去当“营业员”的。
假如有一个人,完全是凭自己考试当上了营业员,那么他一定非常优秀,绝对不是很多网友想象中的“文化水平也不高”的学渣。
我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呢?这是因为,我有一个亲戚,就当过集体企业的“营业员”。亲戚是一个中专生,因为家里人的关系,才通过“顶替”,进了水果店工作的。
但是当年的中专生,含金量也不算很低了。亲戚是一个喜欢用鼻孔看人的讨厌家伙,从小到大没有吃过什么苦,参加工作很顺利。在水果店里干了二十多年,工作既轻松又体面。
因为有了这份工作,再加上自身姣好的容貌,让她嫁了一个专业的军官。后来军官还当上了律师,全家小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没有私营企业,同行之间没有激烈的竞争。店里水果卖得好不好,跟亲戚没有什么关系。她拿的是死工资,工作自然不会很努力。
有顾客来买水果,穿得破破烂烂,好像掏不出钱,她就懒得搭理你;有的顾客来买水果,穿得非常时髦,她也不会来巴结你。
总之,她的工作态度如何,全凭她当天的心情。她的傲慢,可能和她自身的素质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和她的学历以及“文化水平”关系不大。
最主要还是因为:她那份工作,没有市场化后的正确激励机制。而且简单重复的劳动,时间干得久了,的确会让人心烦。
二、拿文化水平说事,其实是一种偏见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不太看得起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就像古代的中国人,看不起商人一样。
只是因为现代商品经济发达,商人太过富有了,实力太雄厚了,大家面对金钱,很容易就改掉了对商人的评价标准。但是对于服务行业的“打工仔”——营业员,始终带有强烈的偏见。
“营业员”的确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如今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本科生也不少。并且在未来,本科生当营业员、送外卖,都将是一个“常态”。
前一阵不是有报道说过了吗,当今有21万本科生、7万硕士生在送外卖,他们不过是另外一种营业员罢了。
另外,早几年已经有报道提到,一些研究生为了生活下去,隐瞒学历也要去当营业员。所以把“文化水平不高”和“营业员”挂钩,多少是有一点偏见了。
另外,一个人工作时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和他自身的素质、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和学历关系并不太大。
六、七十年代的营业员,只要有一个中专或者职高的学历,也不算很差了。普通工厂的基层干部,也差不多就这样的学历水平。
之所以六、七十年代的营业员中,会出现一些像我亲戚那种“鼻孔朝天”的家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没有服务意识”上。
准确地说,像我亲戚那种“营业员”,她不是因为觉得自己“文化水平高”,才看不起你,而是因为她一上班就恨不得买东西的人不去,她看不惯任何一个影响她上班“摸鱼”、偷懒的人。
假如她是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高”才傲慢,那么当她看到老师、教授时,岂不是得点头哈腰了?但事实上,他从来不会这么干。除非当天来买水果的人是她的熟人,或者领导的老婆。
结语
以前读书的时候,经济学的老师给我们讲课,他说:在资本家的流水线上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女性。为什么流水线上都是女性呢?因为她们从事的工作,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劳动。
一天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反反复复地做机械运动,人很容易发火,所以这个工作不适合男同胞。
在商店里面当营业员,其实也是一样的。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的工作非常轻松,比工厂里面的工人要好很多,而且又不需要动什么脑筋,但就因为太简单了,一直重复,也会变得暴躁。
特别是在没有人监管、没有人约束他们行为的时候,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很难做到始终保持一张笑脸。不光是商店的营业员,现在一些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因为人的工作量一旦大了,工作时间一长了,只要没有摄像头监视着,他们就会给你“好脸色”看。
何况“营业员”还有一点比较“吃亏”,那就是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在哪个年代,始终有人觉得他们“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一些顾客,本身也有问题。
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带着偏见去看营业员,给对方设定了一个比实际更低的社会地位,哪怕他接受的是“跪式服务”,这时候只要对方行事稍有不周,他还是会觉得别人“傲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