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21人遇难,其中就包括残运会冠军黄关军,好友得知其遇难后痛哭称“他是聋哑人,连呼救都没办法”。与此同时,好友在谈到黄关军的生活时强调,他一直希望成为专业运动员,训练非常刻苦,生活来源主要是参赛各种小型马拉松,常吃泡面,这次比赛只是想挣几千元奖金。
坦率地讲,就算不出事故,“残运会冠军”、“常吃泡面”、“想挣几千元奖金”并列在一起,也足以让人感到很强的违和感。可事实上在这些标签之下,还折叠着更为命运多舛的黄关军,而在这次事故之前,知道的人甚少。
按照友人的说法,黄关军一岁时打针失误不幸成为聋哑人,现在的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十岁左右(纸笔交流),他也想成绩好读大学,可是听不懂老师讲的,所以他孤单,于是选择跑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带有悼念性的总结或多或少带有浪漫的格调,即便依然难掩其中的悲凄。
但是从“常吃泡面,想挣奖金”的现实来看,黄关军更像是在用力的活着。实际上绝大多数参赛者都应该只是业余爱好而已,拿上名次固然重要,不拿名次好像也不会影响到生活质量。然而让人错愕的是,黄关军的参赛目的就是“挣奖金”。
事实上最初看到相关报道时,总觉得“挣奖金”这个措辞挺扭曲的,然而得知黄关军的处境时才发现,用“挣奖金”比“拿奖金”更为准确,因为在看似违和的语境下,既能看到讽刺,也能看到努力。
要知道黄关军曾用跑步治愈过自己,但是当跑步成为撑起生活的唯一时,“没得选”再次成为他的命运底色。当然“没得选”似乎始终都伴随着黄关军,因为暴风雨真正袭来时,除却自救依然“没得选”。
当然在遇难的21人中,还有梁晶等马拉松名将,可当事故落定后,我们必须无差别的去关注遇难者的不幸。虽然我们无法全部打开他(她)们的命运线,但是有黄关军的命运线在,似乎已经可以触摸到悲凄的底线。
如果说有的遇难者只是“这一次不幸”,那么黄关军的不幸可以说是步步紧逼,他跟家人都交流极少,当然这还可以讲得过去。而最为现实的问题是,作为聋哑人在社会中打拼确实是很难的,不仅存在实际的困难,也存在精神上的压力。
所以对于黄关军“孤注一掷”将命运赌在马拉松上,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于社会的边缘群体来讲,能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本可谓实属不易,即便还没有“安的很稳”,但总还是充满希望的,就如他的好友说“加入专业队就有吃有喝了”。
另外牧羊人朱克铭连救六名山地越野赛选手算是这次事故中最温暖的一环,我们虽然无法感同身受获救者的心情,但是对比21人遇难的悲剧,已经足以让人觉得这是天大的幸事儿。不得不承认,命运各有不同,而黄关军总是没那么幸运。
在黄关军友人的说法中,“他深知家人不喜欢聋哑”,可当他真正离开这个世界时,可能最痛心的还是他的家人。毕竟在情感的世界里有单纯的一面,也有世俗的一面,只希望如黄关军一样的人能被家人更单纯的一面对待。
不过也有人说,黄关军也算获得“另一种幸福”,因为这个世界确实对他不太公平。只是这般论调还是太浪漫化,对照黄关军经济艰苦、常吃泡面的现实,还是觉得他可能更希望活下来,挣得这次比赛的奖金。
与此同时很多声音都在指向追责层面,可事实上比这更为重要的是,遇难21人背后牵扯的家庭该如何安放,他(她)们中间有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所以任何一个家庭摊上这种灾祸,都是难以名状的痛楚。
只可惜在有名气和无名气的对照下,媒体舆论还是把更多的关注指向有名气的选手,这是舆论现实,也是舆论困境。因为但凡涉及名次的赛事,就总跟名利相关,而名利本身就是个舆论场域,无论好坏都会被无限追逐。
不过也有媒体喊出“极限运动赛事不能再野蛮生长”的论调,可事实上,一场事故的发生总是复杂的,单纯用野蛮生长归结不见得是准确的,所以在处理未来赛事的落地频次上,还是要就事论事为好,切莫进入一刀切的境地,让相关赛事彻底走向至暗时刻。
5月23日,甘肃一马拉松比赛出现事故,由于遇到极端天气,最终有21人不幸遇难,8人受伤,这起恶性事故引发网友热议,同时也给国内马拉松比赛的主办者敲响了警钟,对安保和营救组织环节必须更加重视。
对于这件事,中国职业拳击运动员、甘肃拳击冠军、马拉松发烧友“体能狂人”马海在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他常年参加各项马拉松比赛,所以很多了解马海的人都在打听马海有没有参加这项比赛,马海出面做出了回应:“感谢领导朋友们的关心,我没有参加此次越野跑活动,原因是我觉得这赛事太简单了,可居然出来问题,到底为什么?——愿逝者安息”。
马海曾在一项马拉松比赛里穿着拖鞋以3小时06分跑完了全程,这份成绩足以惊爆大部分人的眼球,以他的实力,参加兰州这项比赛拿到好名次也不成问题,万幸的是他没有参赛:“我觉得是有点邪门,天气突变也是不对劲!高手要么跑得快,在天气变化前跑过了那一段,要么发现不对劲就及时撤了,这次出事的都是第一梯队的!但转换一下:我觉得就跟老司机一样,高手很难弃赛的,尤其我,放弃是不可能的,就是运气不好。”
马海被誉为中国职业拳击圈耐力最好的运动员,每天都付诸至少10公里的长跑,自律能力不逊于梅威瑟。这次马拉松事故也令马海感到很痛心,因为有些遇难的选手他也认识,心里确实不好受,他期望今后国内外的马拉松比赛都能严格落实后勤保障工作。
相关新闻
甘肃山地马拉松现场遭遇了什么?“失温”到底有多危险?
22日,由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比赛共分为健康跑、21公里越野赛、百公里越野赛三个组别。据组织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比赛参赛人员接近一万人。
当天13时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比赛当即停止,当地立即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
截至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目前,黄河石林大景区已发布公告称,景区于23日起紧急闭园,开园时间另行通知。
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是一场什么比赛?
2021黄河石林越野赛,于5月22日开赛。这是第四届了,主办单位为白银市人民政府。
据赛事活动宣传报道,“今年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的主题是“征战黄马,问鼎石林”,包括山地健康跑(不限人数)、21公里越野赛(600人)、100公里越野赛(400人)三个组别,赛道兼具自然性、挑战性、趣味性,多为自然起伏的山地,山间土路或沙石路多,有爬坡、下坡障碍,从景区入口到山下龙湾村的22道弯修在悬崖上,全长2.3公里,落差216米,多弯道、山坡,复杂的路面情况及上下坡的路段都是对选手专业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高水平选手创造成绩,拉开距离的契机。”
由于赛事的奖励措施相当给力,所以吸引了国内众多选手报名。冠军奖金达到了15000元,亚军12000元,季军9000元,前10最低都奖励2000元。对于大众选手,完赛就奖励1600元。相当于只要完赛,就等于是免费参赛,所以大众选手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赛开始前,组委会也发布了赛事周期内的天气预报,看上去天气情况并无异常。
当时发生了什么?
据指挥部介绍,5月22日当天中午1点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比赛停止。当地马上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
据参赛选手透露,“今天黄河石林越野赛真是遇到百年不遇的天气,暴雨狂风,很多人失温,大部分选手选择退赛。”遭遇到极端天气后,部分选手也通过赛事选手群进行了救援申请。并表示多位选手失温“严重不能动”、“风太大,保温毯全部被吹烂”,“有几个人已经没有意识,口吐白沫”。
越野跑中,
失温是怎么一回事?有多危险?
最近马拉松和越野赛连续出现事故,除了今天的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5月初,云南昭通乌蒙山500公里超级越野赛,也有一名选手倒在了山上!
据乌蒙山超级越野赛组委会发布的公告称,2021年5月4日,选手杨立杰在参加2021乌蒙山超级越野赛的过程中,出现失温乃至幻觉。接到通知后,组委会紧急安排赛道站点志愿者和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对其开展救治。上午10时50分许,杨立杰在SP7安然入睡;下午3时26分许,他表示自己肚子痛。遗憾的是,抢救过程中由于山体塌方,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经120急救人员确认,下午4时18分许,杨立杰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越野跑中,失温是怎么一回事?有多危险?
为此,橙柿互动记者刚刚联系上了一位常年参加越野跑的杭州跑友“小猪”。
小猪说,“失温”情况他在2016年张掖祁连山越野赛和2019年五台山越野赛都遇到过。
祁连山赛道最高海拔近4000米,最高海拔赛段有十几公里,“当时,我和同伴在最高海拔赛段遭遇冻雨大风,当时是7月份,我们都穿短裤短袖,但随身带了保暖衣服,变天来得很突然,根本来不及添衣服,几分钟就冻到手脚失去知觉,而且当时是强侧风,自己能感觉半身不遂,讲话大舌头,还好有两个人结伴,赶紧拿出保温毯裹着,加快速度前进,在山上熬了2个多小时,终于平安下撤到海拔2000多米的河谷退赛,坐车回终点,后来听说在我们后面的人,失温几十个人,运气好,半道上有牧民的小木屋,把所有棉被衣服全拿出来,又生火烧水才没出大事。”
“2019年我参加五台山越野赛又遇到一次,是6月底,在行进到西台-中台-北台之间时,五台山突然起大风,风非常大,而且五台山朝台全程在山脊上,毫无遮挡,人被侧风吹得只能斜着走,体感温度低于零度,因为起跑温度将近10℃,就没穿长衣长裤,结果差点失温,赶紧找了个背风的土窝子穿上冲锋衣,才顶过去。”小猪说,五台山海拔区间2000米-3000米,气候诡异,号称一日四季,“我跑过两次,每次都领教了”。
小猪表示,大多数失温的人,来自低海拔地区,对高原没概念,高原气候特别是山脊,变化多端,随时都可能出现大风大雨甚至下雪天气。2018年9月我参加四川黄龙极限越野赛,起点海拔3200的黄龙景区艳阳高照,走到海拔4500的赛道制高点,鹅毛大雪,本来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度,加上雨雪,温度骤降,如果不准备充分,就有可能失温。
一般高原上的越野赛,强制装备里都会有冲锋衣,保暖衣,保温毯,能量食品,高反药物,止痛药等物品,每一件都能提高自救概率,我每次都带着。但有很多人心存侥幸不带,特别是一些自认为路跑很快的人,不知道越野跑和马拉松完全不是一回事,托大,蛮干,到了山上遇到状况,一点自救能力都没有。
是天灾?还是科学预判、准备不足?
据最新消息,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也在此次比赛中不幸遇难。
梁晶,安徽合肥人,是2017年杭州24小时场地超级马拉松冠军,当时24小时里他一共跑了267.701公里。
据悉,梁晶是圈内著名的拼命三郎,每周都在参赛,精英选手,领奖台常客。刚刚,有跑友听到这个消息后表示非常痛心,他说,像梁晶这样的选手,参加越野赛,追求速度,随身携带的东西非常少,虽然跑得快,但遇到极端天气,自救难度更大。
关于这次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橙柿互动记者也采访到了一些专业跑友的看法:
“组委会开出的奖金非常诱人,前三名都有上万元,前400名最少也能拿到1600,这在越野跑比赛中极为罕见,很多人可能是冲着奖金去的,结果准备不足。”
“这次事件和月初乌蒙山事件有一个共性,选手盲目参赛,组委会预案不足。乌蒙山海拔也有两三千米,而且交通极其困难,从出事到救援到达,用了2个多小时,贻误救援时机。”
“这几年越野赛有个不好的趋势,比赛距离越来越长,原来100公里差不多了,现在500公里都有,还有就是赛道越来越难,大多集中在西南西北高海拔地区,祁连山-横断山脉一带,由于种种原因,类似事件频发,我很少参赛了,对组委会没信心,不敢轻易站上赛道。”
“越野赛,有准备和无准备,心态和结果完全不一样。去年12月,我参加诸暨东白山越野赛,赛前天气预报有雪,我就提前按雪天准备的装备,虽然遭遇大雪封山,路面结冻等情况,也没有发生意外,在预计时间内顺利完赛。最怕就是途中出现极端天气,措手不及,毕竟一场比赛少则三五小时,长则三五十小时在野外,如果组织方预案不足,自己装备不足,又没有应对意外的能力,就相当于主动置于险地。”
今天上午,我们的报道在橙柿互动App上推送后,不少橙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老司机有句话。冲线不是终点,平安回家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