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黄艳)学生需要创造力,教师更需要创造力!5月13日,南京市“教师创造学校”工程系列研讨会在浦口区实验学校和实验幼儿园举办,主题是“教师创造力:在育人中成就最好的自己”。专家、名师们聚焦一堂,分享、思考教师的自我成长。
△南京市浦口区教育局局长 余荣国
系列研讨会由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此前已举办三届,在浦口区的这一届是第四届,也是这项工程的最后一期,由南京市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承办。浦口区教育局局长余荣国表示,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浦口区着力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是师德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师德是第一标准,但仅有师德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师德,更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此次活动对教师业务的提升是很好的机会。他表示,此前浦口区的教师发展就得到了专家的指导,去年,浦口区有13名教师获评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南京市教科所所长 左坤
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左坤说,回顾整个“教师创造学校”项目过程,为南京市教师奉献了一场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盛宴。“教师创造学校”的理念已经深入一线教师的心中,也成为了南京教育科研一张闪亮的名片。他说:“回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上来,我们提出教师也有四重境界。”一是谋生之境,即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仅仅看作是一份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想要获得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还要进入后三重美好的境界:首先是探索之境,其次是成就之境,最后是创造之境。这个境界已经到达一种自由境界,教育已经成为信仰和发自生命的认同,对儿童的热爱已经在每日的教育生活之中流淌。他还表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成长即修炼”。教师是沟通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桥梁,教师的创造力也应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想要达到通往自由与创造之境,教师需下苦功夫、真功夫与细功夫。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张利明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利明在致辞中表示,南京市教科所提出的“教师创造学校”工程是对时代诉求的积极回应,也是适切于南京教育名城建设的客观需要。他还提出了思考:创造学校为什么需要教师的担当?创造学校的过程中教师有何可为?教师创造学校的社会意蕴在哪里?“教师创造学校”工程从2018年开始,先后聚焦了玄武区的教师课程领导力、栖霞区的教师科研实践、江北新区的教师课堂新样态和此次浦口的教师创造力。每一次论坛既是对各区教育探索的集中展示,也是汇聚各方力量的教育对话与社会思考。张利明代表南京市教育局,对南京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希望。第一,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二,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激发教师发展的动力活力。第三,要深入研究教师队伍治理,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
活动现场不仅有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专家们的观点碰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们也带来一节节学科好课,并通过微型沙龙分享教育观点。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还带来情景剧《家庭医生义诊-唤醒》,发人深思。教育唤醒主题叙事演讲,也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分享着老师们在从教过程中的切身感悟。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员洪超表示,教师的创造力需要激发、唤醒,教师没有创造力,就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的观念,方法都要跟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