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赤壁市,有这样一家企业。它曾多次跻身进入国企五百强,也曾缔造了一个纺织帝国,它便是————蒲纺集团。
蒲纺集团也被赞誉为“鄂南纺织城”,辉煌时期曾为湖北省“巨人工程企业”,主要经营纺织,房产、运输等行业。但现如今蒲纺集团几度濒临破产,现状可谓是令人唏嘘不已。
蒲纺集团
蒲纺集团前身——2348工程
1975年蒲纺集团在湖北省赤壁市成立,初始的蒲纺集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蒲纺集团不断壮大自身,发展业务,一时间成为当时名动一时的企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蒲纺集团无法及时做出调整导致其经营状况开始江河日下。
到了1995年,蒲纺集团开始连年亏损,业绩不断下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蒲纺集团还是坚持经营了近十年。直至2004年,蒲纺集团全面停产,并对其管理权进行了交接,同时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蒲纺集团员工
改革先是对整个集团的业务进行整改;然后对集团的部门进行合并,减掉了一些不必要的部门重叠;最后,便是裁员。此次裁员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史无前例的。近万名员工被裁,失去了工作,其中有近千名员工在这个工厂奉献出自己的青春。
他们在此操劳一生,却还是免不了被裁员,这真是令人唏嘘不已。但最令他们怀念的还是在2348的时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二处就是蒲纺集团的前身,2348工程是“三线军工企业”之一,并由总后勤部投资建设。
周总理
周总理批示,2348工程兴建
1965年中央下发两个绝密文件,在山西与湖南分别建设炼油厂,并以山、散、洞的布局进行修建。在湖南省的炼油厂选址在岳阳市,被称为岳阳炼油厂。
而1965年的废军衔易军服要求使得岳阳炼油厂又有了新的业务,因为军服的改变导致布料稀缺,为了能够生产足够的布料,中央决定将岳阳炼油厂改造成为一个可以生产化学合成纤维的工厂。这样岳阳炼油厂不仅可以生产宝贵的石油,还能生产民用资源。
1969年,周总理批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2348工程,其总指挥部设立在北京。神秘的2348工程就这样诞生了,这也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首家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正式成立。
周总理批示
周总理批示2348工程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谋远虑决定的。当时中国社会动荡,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因此2348工程的建设就是国家对军工企业改革的试验田。
2348工程通过对化工业、纺织业、炼油业的融合,创新了军事工业的发展路径,走出了特有的工业化道路。
2348工程建设
2348工程建设有一层神秘的色彩
2348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因此当时参与建设的人起初都无法得知自己建设的是什么工程,而在选择建设人员时也是经过重重筛选,对于政审不合格者,是万万不能选入2348工程工作的。
在工程建设时期实行了军事化管理,工人们每天早上听着军号起床劳作 ,晚上听着军号上床入睡 。这种军事化管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使得工程建设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差错。但由于劳作时间过长,大多数人还是很难吃得消的。
工人建设
不过在这些工人眼中,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工程的建设。为了建设2348工程,我国还自主研发出了很多生产装置,提升了研发水平。由于2348工程的神秘性和保密性,导致这项工程只能由我国自主完成,不能借助任何国外力量。
但当时中国技术水平落后,工艺不够成熟。经过工程建设的领导小组刻苦钻研,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并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2348工程建设的厂里活动
横跨湘鄂两省,下辖10厂
建设2348工程不仅仅是为了发展湖南省和湖北省的工业与经济,也是为了三线工程全面地推进。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努力发展重工业,致力于提升工业水平。
因此我国开展了三线工程,三线工程是指在我国中部和西部的十几个省份进行以战备为指导思想,大规模的军事、工业建设。三线工程的建设为当时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输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促进了中西部的发展。
2348工程便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因此2348工程不仅仅承担了生产石油与化学纤维等任务,还背负了发展中部的重任。经过建设者的日日辛劳,2348工程终于建成。建成后的2348工程横跨湖南省与湖北省,下辖十个厂区,可谓是十分壮观。
2348工程建设中其中一个厂
工厂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江陵山和云西山,散布在数十个峡谷中,纺织部分位于湖北省蒲圻地区,距化工生产基地60公里。
2348工程下辖的岳阳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每年可以生产两万吨的合成纤维、三万吨的合成橡胶。这样强大的生产力是当时难以想象的,毕竟在岳阳石油化工联合业生产之前,我国每年仅能生产三千吨的合成纤维,而岳阳石化厂一年的产量就是全国的三倍。
从2348工程建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当年的建设者如今已经老去,而昔日的2348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1975年2348工程的纺织部分移交湖北省,并成立了蒲纺集团;1988年湖南省省委决定将岳阳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改组为巴陵石化公司。
2348工程建设厂的庆厂日
不管这些企业发展得如何,他们都曾是为国家建设有着巨大贡献的。
无论这些企业怎样变化,他们都是2348工程的孩子,他们都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砥砺前行,他们的精神将会在每个中国人身上代代相传,而他们所留下的厂区、设施都会成为那个城市最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我们要知道今年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若是没有那个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就不会有今天国泰民安的中国,就不会有这盛世太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