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哈尔滨一位混血作家和他的“露西亚”俄餐厅(上)

0
分享至

倘若这篇评传性的文字,能够引起有关一个城市禀赋的认知,并能从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延续文明,那么,我想胡泓先生会和我一样感到荣幸之至!

当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有关城市和城市文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这或许是破解大东北特别是哈尔滨诸多不尽人意问题的关键所在。

——顺便提及一下题外的话

“露西亚”的前世今生和一位混血作家的忧伤

曼陀罗

我经常从睡梦中惊醒,

一切往事如云烟再现。

哈尔滨教堂的钟声响起,

城市裹上洁白的外衣。

无情的岁月悄然逝去,

异国的晚霞染红了天边。

我到过多少美丽的城市,

都比不上尘土飞扬的你。

这是旅居哈尔滨的俄国诗人 叶琳娜·涅捷尔斯卡的一首诗,大概描述的是“哈尔滨之城”的初创时期。

血液里的东西是上苍注定的。中俄混血作家胡泓的中短篇小说集《哈尔滨的忧伤》,似乎在写景抒情上步入这位俄国女诗人的后尘,出版发行后在冰城引起不小的震动。

因这本书在人文意义上来讲,反映的是当属是哈尔滨另一支根系——创建哈埠时旅居的外籍民族人数最多的俄罗斯侨民的生活,所以打下了厚重的、独特的哈尔滨地域文化的标签;还有胡泓先生本身就是个混血儿,这种明显带有自传性的或取材于亲邻的俄侨文学作品与其他类似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再就是胡泓刚到十来岁时便赶上中苏交恶、“文革”劫难、上山下乡、参军戍守……可以那么说,胡泓虽说混血儿,除了垂髻之年享受一些“中苏友好”的雨露阳光外,接踵而至的中苏破裂便开始遭受厄运,要比纯粹的中国孩子饱受了更多的艰辛与苦难。

曾是哈尔滨少年宫的小提琴手

胡泓(右一)下乡时与荒友合影

在部队文工团留影

《哈尔滨的忧伤》不仅是哈尔滨俄侨的生活写照,而且其中融入了大量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如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遗存,哈尔滨的多元文化传统,哈尔滨的音乐、绘画、表演艺术渊源等。本书从各方面展现近代俄侨在哈尔滨的生活、娱乐等活动内容,反映出当时俄侨的大众心理和精神面貌,对于研究中国俄侨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追本溯源,在19世纪最后的的两年里,随着中东铁路的开建,大批俄罗斯人涌进了哈尔滨。在这些人里,除了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医生、律师,还有来淘金的银行家、工厂主、商人、手工业者……其中不乏作家、诗人、美术家、音乐家。

当下一个世纪的晨钟再次敲响之时,我们回过头来,就会发现当年俄侨涌入留下的一些珍贵的遗产中,除了城市规划和街道建筑外,还有包括精神生活的品位与品味。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文学与艺术。可惜,随着历史的变迁,当年的俄侨或回故国,或迁居国外,随着寄居在哈尔滨的最后一位俄侨叶·安·尼基伏洛娃老太太2006年9月的逝世 ,俄侨作为历史的记忆已经封存在这个城市过去的时光中。若从血脉的源流上继续追溯,还好,为数很少的的第一代、二代、三代的混血儿还依然散居在这座城市里。这里有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这些具有俄罗斯血统的混血儿后代大多数从事艺术、表演等工作,也有从事文学创作、历史研究工作的。在文联、高等学府、社科院等往往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至此,哈尔滨的文化艺术的基因延续或者说渗透可见一斑,可说是为哈尔滨的文化现象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文化风景。不过,在哈尔滨的中俄第一代混血儿已经寥寥可数了,据我所知,能够在近些年勤奋笔耕进行文学创作的,除了胡泓,似乎没有几个人了。花落奈何,曾似燕归。

这很让人联想到不太遥远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时,哈尔滨的俄侨远离国内战争血火,在相对氛围温煦的哈尔滨平静地安居生活。“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和宝藏”,此时,俄罗斯人的文学禀赋在这块东方异国的芳草地上自由舒展,出现了哈尔滨最早的俄侨诗人和作家群体,也为这座新兴的城市打下了最早的、鲜明的中西合璧的文化烙印。

十月革命后,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文学创作如火如荼、丰富多彩。他们在哈尔滨出版俄语报纸、杂志,编排戏剧,组织演出音乐会,成立了出版社、图书馆、书店和一些文学协会、社团。从20年代初到30年代中期,俄侨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创作已经进入了灿烂时期。

在哈尔滨的俄侨作家的作品带有地区性的特点,那就是保持了原来的民族特色,又吸收了东方的手法,因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文学界中不少俄侨既是作家、诗人,又是汉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此外,许多人是到了哈尔滨之后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的,从这点上说,说,哈尔滨还是一些俄侨作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摇篮。

还在“丘来耶夫卡”小组成立之前,俄侨文学活动影响比较的大的诗人有亚历山德拉·帕尔考、未来派诗人费多尔·卡梅什纽克以及谢尔盖·阿雷莫夫等。出生在俄国的帕尔考是一个比较有名气女诗人。她随着家人来到中东铁路后,创作的作品便以反映当时哈尔滨的现实生活而崭露头角;阿雷莫夫是另一种代表性的诗人,他20岁左右就开始在了中东铁路生活,主要代表作《柔情展室》,就是在哈尔滨出版的;卡梅什纽克少年时代被家人带到哈尔滨,1914年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学院,1918年发表了第一部诗集《痛苦的音乐》,是哈尔滨培养起来的俄侨作家。
这些诗人不仅在哈尔滨俄侨当中很有名,而且还在巴黎和柏林也出版过他们的作品。

1926年,著名的“青年丘来耶夫卡”文学联合会成立后,青年诗人和诗歌爱好者便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化沙龙。“丘来耶夫卡”来自著名的西伯利亚作家格澳尔吉·格列边希科夫的长篇小说《丘来耶夫兄弟》中主人公的姓名。这个文学联合会的组织者是诗人和教育家阿列科谢·格雷佐夫。1922年,从小爱好写诗的格雷佐夫来到哈尔滨后,先后出版了5部诗集。他的诗充溢着“中国风”的味道,描写的风景、神像、台风……跃然纸上,处处可见哈尔滨的风光民俗的影子。“丘来耶夫卡”每周有两次集会,还创办了发行自己的文学周报《青年丘来耶夫卡》。许多作家和诗人从这里起步,如安德森、沃林、格拉宁、拉比肯、澳布霍夫等,不下十几位之多。

日本统治哈尔滨后,“青年丘来耶夫卡”经济条件较好的成员陆续去了上海和南方其他城市。虽然“丘来耶夫卡”消失了,但是俄侨文学爱好者并没有因此而沉默,许多人试图重新组织各种文学小组,结果出现了至少7个小组。这些小组都以某一诗人的名字命名。比如以罗曼诺夫、古米廖夫、拜科夫等命名的文学小组就成了新的文学活动中心。当时,这些小组的文学活动受日本警察监视,使那一时期的俄侨文学创作蒙垢上一层压抑的灰尘。

这里,有一位俄侨诗人、作家和记者阿尔谢尼·涅斯梅洛夫的命运令人同情唏嘘。涅斯梅洛夫出生在一个有文学传统的家庭,受过军事学校的教育,后来还当过沙皇的军官。他于上世纪20年代中期侨居哈尔滨,在此生活了20年。在哈尔滨的时,他发表了《装甲汽车》《当铺里》《俄国颂》《献给我的审判员》等作品,反映了当时俄国内战、国家混乱,表现了作者对俄国未来命运的担忧。用我们时下的话说,叫“位卑不敢忘忧国”。可惜他在1945年被苏联红军俘虏,祖国并没有欣赏他的一片衷情,回国后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坐牢,受尽屈辱,直至去世。

总之,由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荟萃了一大批俄侨文学家、艺术家,因而彼时的哈尔滨被浓厚的文学艺术氛围所笼罩。在哈尔滨,除了亚洲最早的“哈尔滨交响乐团”和十几所音乐学校,还有芭蕾舞团和多所芭蕾舞学校。上流社会的文化沙龙咖啡和书籍、音乐必不可少,可谓咖啡香和书香一起弥漫,音乐动听悠扬。此外,哈尔滨还有影院、舞厅,画廊以及书店、图书馆,像中东铁路中心图书馆、青年基督联盟图书馆、犹太文学戏剧学会图书馆和铁路俱乐部、秋林俱乐部、乌克兰俱乐部、“波兰先生们”俱乐部等等,都在展示着哈尔滨的文学艺术的繁荣。

那么,作为中俄混血的的第一代,胡泓的身上有没有这些早年俄侨作家的影子呢?

血液里的东西是上苍注定的。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胡泓是去他家拜访,那是一个有暖阳的冬天。胡泓的家就在道里井街一幢紧靠松花江的公寓里。它往西三四百米就是防洪纪念塔,此处再往南走个百十米就是中央大街西头道街的露西亚了。

胡泓的家就在楼内的二十几层。当我走进房间后,立时升起好像走进了博物馆的感觉。房间里一尘不染,壁柜里,清一色是一些俄罗斯的艺术藏品。大约足有一百三十几台的精品相机摆放在一展柜里,大都是德国、俄国(苏联)、日本的产品。胡泓收藏的相机近三百多架,还有二百多架放在另一个柜子里。另外,就是好几种乐器了,钢琴、小提琴、巴扬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间屋里正中,安放着一台绘图机,案面上,是几张绘图纸以及几十管不同直径的针管绘图笔。再有就是放在墙壁下的户外用品,有猎装、望远镜、战刀、探测器、指南针什么的。最别致的是墙壁上架起的专门摆放鲜花的木制托盘和角柜,几株或盛开或翠绿的花草吐出勃勃生机。墙壁上和书橱里还摆放着一些泛黄的老照片,画面上的人都是高高的鼻梁、深陷的眼窝以及蜷曲的头发,表明他们都是欧洲血统的人。总之,若不是屋里有厨房和卧室,你不会想到这儿是居所,那是地地道道的博览室啊。

我来之前,胡泓家里已经坐着七八位朋友,有文学、史志杂志的主编,有出版社的编审和策划人,有大学的城市设计、传媒艺术的教授,还有做企业文化的负责人和政府公务员等。原来这是在胡泓家里举办的好朋友聚会。那天,胡泓亲自下厨,当他忙碌完与我握手见面时,我看出他是那种外表不易露于色的人。他手掌宽厚,我感觉不仅温暖,而且托底。他微笑着,透出和善和欢迎,那种敦厚的样子让人感到十分熨帖。比较起来,他那位娇小玲珑的台湾夫人可比胡泓活跃得多了,她娴雅中透着热情,温馨的谈吐令在座的几位女士笑口常开,真是为胡泓锦上添花。

后来,我与胡泓熟了,才得知他与台湾太太是在日本相识的。在上世纪80年代末,胡泓在日本做职业建筑设计师时与太太邂逅。台湾太太对这位年轻英俊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建筑师设计出的美轮美奂的房子大感惊讶,再一接触人,他是那么温文尔雅,甚至还有几分腼腆。更令她惊异的,除了画图纸盖房子,他还写小说散文,还精通音乐……丘比特的神箭就这样在异国的土地上射中了这一对中国两岸的青年男女。

当我们围着长条桌落座聚餐以后,就开始品尝地道的俄式大菜。菜式不多,但丰盛可口。我们喝着胡泓特酿的淡绿色的果酒,口感微甜还有点儿梨子一样的缕缕淡酸,还有点儿沉香的酒劲儿。没有觥筹交错,大家碰起杯来便温文尔雅地小抿一口,然后就随便地聊起来。

那时,传闻哈尔滨的霁虹桥要拆迁改造,大家忧心忡忡,就着这个话题又怀念起哈尔滨那些被拆迁扒掉的一些教堂、楼房、别墅。我发现在座的几乎都是不在编的文保志愿者,对哈尔滨一些老建筑的消失惋惜不止,怅然长叹。席间,胡泓讲述一些他当年第一次到日本大开眼界的感慨,让人感怀起曾经的东北亚繁华都市几十年经济停滞特别是“文革”造成的破坏导致和日本的巨大差距。胡泓第一次从日本归来,迫不及待地带回来几件日本家电产品。他说看着日本彩电悦目清晰的荧屏,听着日本全自动洗衣机的轻快响声,他真的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惬意,对日本人精细严谨的进取精神非常敬佩。

听着胡泓随便聊天的话语,我感觉到他是个有跨国意识思维的人,说白了,就是那种没有政治框框靠事实辨别优劣的人。在他眼里,日本借鉴良好的西方政治制度和东方的伦理道德的结合,把人性中参与社会、创造价值的积极进取精神充分地发掘出来,然后是充分地、快乐地享受着良好的生存状态所带来的各种乐趣。

他的这番谈吐,我察觉到他秀慧其中的思考和感悟,是那种能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思想者。而且,他都是在随便、诙谐的聊天中娓娓道来,是那种很会用故事说明深刻道理的人。

酒至微醺,胡泓的面容泛起了红光。他自顾自地微笑着,坐到了钢琴旁边的凳子上。片刻,清脆悦耳琴声响起,那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几首钢琴曲过后,大概胡泓意犹未尽,他又操起了巴扬,身子开始晃动起来,头发也开始飘荡,忽如春风的浑厚手风琴声骤然响起,那是《喀秋莎》的旋律……此刻,围在长条桌上的所有的朋友都用掌声合着拍子,大家随着琴声轻声地唱着,身子也随着节拍摇晃起来。这真是最动人的情景啊。倏地,我的眼睛定住了,那是我发现胡泓的台湾太太正痴痴地瞅着自己的爱人。她的嘴角微抿着,眼里分明流露着千种风韵万种风情,但那都是给胡泓的。老实说这种怜爱和欣赏的眼神我在其他的夫妇中极少见到。这一刻,我觉得胡泓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有多少失落,多少憋闷都会在这种眼神里云消雾散,一切皆因他们是那种心灵相贴的知心爱人。

胡泓与来自台湾的妻子

我很是感慨,一个人悄悄来到阳台抽起烟来。窗外,是宽阔的松花江。此时正值冰雪节期间,大江素裹,防洪纪念塔灯火辉煌。游人们穿插其中,夜降临,意阑珊。屋里的巴扬声持续飘来,我又瞅见墙壁外挂满的青藤。刚到胡泓家时,我曾在屋里参观个遍,来到阳台,不禁啧叹起这冬日里的青藤来。

这个胡泓,真会美化生活,真是罗曼蒂克。

哈尔滨中央大街北头有一幢面向中央大街的巴洛克风格的米黄色有雕塑的二层楼。 2000年,胡泓看好了这幢楼拐向头道街的一层临街门市房,按照俄侨民居的原汁原味样子摆放家具,开设了露西亚俄罗斯侨民纪念馆西餐咖啡厅。这里,与其他西餐咖啡馆最大的不同,一是面积不太大,也就可以放上八、九张小桌吧;二就是只要进了房间,立刻感觉就是好像来到了俄罗斯人的家中。这正是胡泓开设露西亚的初衷。他的目的,一是要还俄罗斯西餐的正宗口味,二是让来哈尔滨观光的外国旅行者特别是俄罗斯客人在就餐的同时感受一下在俄罗斯家中的那份感觉。

这里的家具都是俄侨妮娜留下来的,难得是保持得完好无损。大厅的有一张卡片上写着妮娜的生平。她的全名叫达维坚果·妮娜·阿法纳西耶夫娜,1910年12月出生在黑龙江横道河子的中东铁路沙俄职员宿舍区的一栋二层俄式小楼内,3岁随父母来到哈尔滨,住在道里区中国五道街。1936年,妮娜一家迁入红专街与通江街交叉处的她爸爸和叔叔设计的一幢二层小楼。后来她父母相继去世,兄弟姐妹都移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但妮娜舍不得离开哈尔滨,即使一个人在空旷的房间里孤独生活,也愿意在这个陪伴她成长的城市继续行走自己的生命旅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她曾在道里秋林公司任会计,后又在哈工大图书馆做俄文书籍管理员,最后在坐落道里区上游街的苏联侨民会(现哈尔滨科学宫)做会计,直到2001年秋天去世。

妮娜逝世前,她已经离开了通江街,那幢她爸爸和叔叔设计的小洋楼1993年被拆毁。政府给了妮娜3万元钱元和另一处的120平方米的房子。妮娜一生没有结婚,虔诚地信奉东正教,一生与人为善,一生以帮助别人为快乐。

妮娜的前半生生活是愉快而充满幸福的,后半生几乎是在上访、诉讼的苦闷和孤独中度过的。1972年12月她的母亲在睡眠中去世,妮娜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只有她所钟爱的家具、一架旧钢琴及许多照片陪伴她坚韧地活着,直活到了91岁。妮娜有高贵的教养,学识丰富,会讲熟练法语、拉丁语、德语,但不会说中国话。“文革”期间,一些孩子憎恨“苏修”,竟拿妮娜撒气。走在大街上,妮娜就会无缘无故地遭受谩骂和投过来的石头。妮娜停下脚步,伸长食指,拇指扣在中指上,同时圈起无名指和小指左右摆动,示意这样不对,这样不好。她用友善和无辜的目光盯着孩子们,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妮娜一生写日记,在日记里写下了希望有人保护好家具、钢琴、照片的遗嘱。因为胡泓的母亲也出生在横道河子,那时两家就开始交往,相继到哈尔滨后,胡泓的母亲和妮娜来往甚密。胡泓对妮娜阿姨身世相当了解,得知妮娜的遗嘱后,他便义无反顾地买下了妮娜的家具、钢琴和值得纪念的物品,钱由澳大利亚的俄侨带给了她的妹妹丽吉娅。胡泓希望做一个小纪念馆,妮娜用过的家具、照片和衣物摆放这里,仿佛仍然可以看到当年她家里优雅而和谐的生活情景。就这样,露西亚成为一家纪念性质的西餐咖啡厅。它会告诉活着的人们,这座欧洲式样的城市是怎样出现的,曾经生活过什么样的人,这些人在这座城市里曾经怎样生活过。

露西亚三个字是英语RASSIA(俄罗斯)的直译音。推开墨绿色厚重木门,就看见高高的穹顶,古典花式吊灯,蕾丝花边的台布和窗帘。

屋里的东西都是按照妮娜生前样子摆放的。壁炉上方,挂了很多黑白的相片,都是妮娜和她的亲人们在上个世纪的留影。最引人注目的是挂着一幅1906年创作的油画,画面上是一个看书的女子,神色沉静。她是胡泓的曾外婆。墙上的一幅大相片也很抢眼,是妮娜青年时代拍下的。那时,妮娜是一个非常漂亮文静的姑娘,隐隐透着一种高贵的矜持。现在的红砖壁炉早已不点燃的木炭了,但它曾经散发过的温暖,仍可在象征着昨日燃烧的炉膛里架起的木柴上感受到。壁炉上方凸出的案板上,放着一对很漂亮的银制烛台,旁边的纯木质酒柜里,摆放着二十几架老相机和一套套精致的瓷器。手绣台布覆盖的立式钢琴倚在墙角,上面放几本灰蓝色的漆布俄文书和几样银器。窗台上,也摆放着铜制的咖啡壶、瓷罐,蔷薇、玫瑰充满勃勃生机,好像正值青春的少女,喷发着爱情的渴望。

露西亚侍者的胸前,罩着墨绿色的围裙。在柔和的音乐中,他们面带微笑,沉静文雅,端着琳琅精美餐具,为客人送上俄式大菜。罐焖牛肉、 奶汁鳜鱼、黑椒土豆泥、油煎包、红菜汤以及一盒冰淇淋……在这种氛围下,会让客人不知不觉中穿越时空,回到时光倒流几十年前,仿佛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的年轻妮娜,正面带微笑凝视着来到露西亚的客人。

胡泓从小是吃着西餐长大的,儿时美好的记忆之一,就是看着妈妈烹调俄罗斯菜肴。他觉得,露西亚既是妮娜阿姨招待客人的家,必须让客人吃到正宗的俄罗斯主食才对。其中,油煎包就是一个生动例子。

油煎包是俄罗斯料理中最具特色的一道主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哈尔滨几乎每一家西餐厅里都是必不可少的。1966年“文革”以后,这道最常见的俄餐传统主食美味在哈尔滨消失了。露西亚开张后,胡泓依照母亲烹制油煎包的技艺,从购买食材开始,严格按照油煎包的制作程序操作并传给露西亚的厨师,将这个失传近40年的美味重新摆在客人面前。油煎包配料是这样的:面皮是选用上等面粉加入牛奶,鸡蛋和制。馅,是牛肉猪肉各半绞碎,加入适量的胡萝卜、洋葱,与米饭掺和,再加入多种俄式西餐调料及奶油搅拌而成。营养充分,十分可口鲜嫩。

油煎包的失而复得,使来哈观光的俄罗斯客人倍感欣喜,也被国内外许多电视台和报刊杂志作为一段历史尘封的故事报道传播,成为哈尔滨饮食文化的当代佳话。此后,露西亚毫无保留地把“油煎包”的制作方法传授给哈埠的其他西餐厅,因此这道美味在哈埠西餐厅流行起来。喝一盘著名的露西亚红菜汤,再吃上两个露西亚的油煎包,这道浪漫又具传统俄罗斯风格的餐肴成为中央大街一道风景。

油煎包的大受欢迎让胡泓乐此不疲,不惜花更大气力研制了一个露西亚独有的菜谱。露西亚的肉饼选用上等牛肉制成馅,加入洋葱、胡萝卜、黄油及多种西餐配料煎制而成,口感香嫩,味道鲜美,配有黑胡椒汁,番茄汁,以及浓奶汁,无论配啤酒,果酒,伏特加酒佐餐都协调对味;露西亚煎制的牛排是选用最好的牛肉,肉质柔软,香嫩可口。煎制的牛排通常七分熟,切开时肉质鲜嫩伴有少许血汁。这种状态吃起来有浓郁的牛肉香嫩感,并且蛋白质损失少,极大限度的保持了牛肉的营养成分;菜卷,在俄罗斯料理中占有很高的角色,它不仅具有蔬菜的风味,又可以作为主食。它的表皮是选用卷芯菜中间的菜叶,肉馅是选用牛肉、猪肉,配以洋葱、胡萝卜等蔬菜加入米饭包卷好,再放入脊骨汤中长时间煮熟,并加进多种西餐调味料制成。它的味道独特,鲜美喷香;菜汤,是一道一百多年来流传至今的传统俄罗斯红汤,又称苏伯汤。是用新鲜牛骨熬制4个小时,加入马铃薯,西红柿,卷心菜及多种调料慢火熬成,味道十分新鲜,酸香可口,营养平衡……

唇齿留香的露西亚还是个闹中取静的处所,与近在咫尺的百年老街截然不同,门前是中央大街拐进来的小街,很像俄罗斯的乡间僻静的小镇,让爬着绿葡藤的露西亚门厅具有浓厚的乡间气息。精致的门脸和偏安的寂静,以及用黄色的颜料写在绿油漆刷成的招牌上的名字,令人向往和心动。可以说,在哈尔滨所有西餐厅中,露西亚是格调最为优雅的、文化底蕴也最为丰富。

无疑,西头道街的露西亚,在讲述着妮娜和当年哈尔滨二十万俄侨的故事。妮娜一生的中从生命灿烂到晚年的孤独,其跌宕起伏的命运折射了她所寄居国家的因意识形态而给侨民带来的厄运。望着妮娜年轻时美丽的芳容,我们在怀恋当年大批俄罗斯侨民给哈尔滨带来的人文景观、升华了城市品格的同时,也会因怀旧带来了今天我们难以诉说的忧伤……

关于城市的记忆, 你会用什么方式探寻呢?

作为俄侨的后裔,胡泓亲眼目睹了作为俄罗斯侨民的母亲和妮娜阿姨在文革期间饱受的歧视;作为一个混血儿,他更经历了父亲因“跨国婚姻”带来的灾难:作为适逢一个动乱年月的中国青少年,他又经历了不能在学校正常上课、干木工活儿补贴家用、上山下乡、当兵卫国、下海创业、东渡扶桑、报效无门的种种人生的跌宕起伏……最后,他只能归根露西亚,以传承俄罗斯餐饮文化和文学创作表达一个痴情的孩子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城市母亲的热爱。

1986年7月6日是个星期天,《新晚报》一则图片报道吸引了成千上万读者的眼球。图片是天鹅出租公司在哈尔滨火车站前的车站街建了一栋新颖别致的木结构的欧式小房作为调度亭。这座小亭真是个小巧玲珑,精美欧式风格让哈尔滨人突然找到久别重逢的感觉。特别是造型和木雕工艺,圆顶和塔尖以及装饰图案,把小亭装饰得妩媚动人,路经此亭的人,都会忍不住驻足观看。很快,这个亭子成为哈站新添一景,频频出现在电视和报刊杂志上。

这就是胡泓在建筑设计、制作打响的第一炮。“文革”期间,因母亲是俄侨身份,父亲被无辜打成“苏修特务”而停发工资,家中没有了生活来源。为谋生计,十五岁的胡泓开始做木工活儿赚钱补贴家用。几年下来,胡泓不仅练就了一手纯熟的木工手艺,还迷上了木雕工艺,最后又自学建筑设计。火车站前的小木屋,就是为天鹅公司定做的公开亮相的作品。接着,他又设计的“哈尔滨玉泉国际狩猎场”的主要建筑“八角楼”中标,他很快地就领着一帮能工巧匠建造了这座美丽的木结构建筑物。

让胡泓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手木工的绝活儿、精湛的雕刻手艺以及出色的建筑设计竟被日本一家建筑株式会社的会长、著名的建筑家白石岩先生看中,请他在哈尔滨为日本福冈国际博览会订制九个警备亭。胡泓接到订单精心制作,保时保质地完成了合同。更让胡泓没想到是白石岩先生看好了胡泓卓绝的艺术天赋和不凡的设计风格、精良的工匠制作和腼腆朴实的待人接物,便以该公司的名义重聘胡泓为首席建筑设计师东渡扶桑。

命运就这样奇迹般地降临在胡泓身上。1988年7月,胡泓东渡日本,在东瀛实现了一个建筑师造房子的最初的梦想,体会到了一个建筑师的尊严、荣光和建好建筑后的幸福和满足。胡泓在日本整整打拼十三年,前八年供职在白石岩先生的建筑株式会社,完成了福冈国际博览会木结构的建筑设计与施工、神户南京町长安门的设计与施工、神户大饭店设计施工等等堪称为当地地标的建筑。后几年成立了自己的“中华传统建筑株式会社”,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横滨、神户、长崎的三大中华街上,做了许多自行设计的自行施工的建筑,还参与了其他几个大型建筑物设计。在此期间,胡泓还被邀请做过一些很好玩、很开心的设计,如:横滨循环巴士的车体表面设计、公园的手推清扫车的外观设计。

正当胡泓在日本风头正健之时,每次回哈探亲,当他看到一些的哈尔滨的城市建设精神内涵方面的偏离和缺失,东施效颦的模仿西式建筑的不伦不类,低劣粗糙的建筑工程质量时,便感到有隐隐作痛,这些建筑不仅灼伤他的眼睛,也刺痛胡泓的内心。经过反复思考,他怀揣着为哈尔滨设计几幢流芳百世建筑的宏伟设想,怀揣着赤子报国的滚烫热心,毅然决然地踏上归国回乡的路程。胡泓信心满满,自认为以自己在日本设计建筑赢得的声誉,一定能引起哈尔滨党政领导的重视,从而让自己的美好宏愿付诸实施。自己人生的最好年华,应该报效的就是故国家乡啊。

对于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精髓,胡泓有自己的认知和理念。他觉得,哈尔滨的人文根基,比如说建筑、文学、美术、音乐,俄罗斯文化以及欧洲文化的移植,是哈尔滨最主要的特征。面对这样一个世界上罕见的外来文化融合在血液里的城市,哈尔滨的城建,应该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永远地让这个城市保持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一句话,那些有价值的老建筑要竭力保护好,所有的新建筑都要和老建筑相协调,让每一个到哈尔滨的人都感到自己置身于21世纪的“东方莫斯科”或“东方小巴黎”中。对于“小巴黎”,胡泓还有自己的纠正,他认为,根据哈尔滨的城建发展,哈尔滨应该叫“东方巴黎”才贴切。

置身家乡以后,胡泓满怀憧憬,接二连三的自行设计起他认为迫在眉睫的应该立马着手解决的几幢公共建筑。比如说,“圣尼古拉教堂”原址的改造,歌剧院、音乐厅等。

但接下来接二连三事情,让这位在日本声名鹊起、饱受赞誉的归国建筑家感到愤怒、屈辱、失望甚至绝望。

十年前的某一天,某个上午,胡泓受市建委的某人之约,来到市政府“有关圣尼古拉教堂旧址设计的事儿”。昨天,他和建委某人相见,某人听人介绍了胡泓重建索菲亚教堂的设想后,便约好明天让胡泓去市政府“谈一谈”。晚上,胡泓兴奋得一宿没睡好。对他来说,这是天底下最大的好事儿,他企盼这样的机会,企盼做这样的的建筑。而且,出于对圣尼古拉教堂地址现在的玻璃建筑的厌恶和安慰自己内心的需要,他做的这个设计是参照了世界上最出色的教堂建筑的样式风格,反复推敲几易其稿完成的。对此,胡泓自我感觉胸有成竹。

东找西走,胡泓终于在偌大的楼里找对了办公室。他谦恭有礼的敲了门应声进去,看到了两张对着的桌子旁端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人就有那位某人。他看了胡泓一眼说了一个字“坐”,然后就扭回脸点燃一根“中华”香烟,又为自己非常考究的玻璃茶杯倒满了水,再把桌子上的电脑扭过去专注地看了起来。从这一刻起,他好像已经感觉不到胡泓的存在,抽着烟,喝着茶,看着电脑。

就这样,某人看着,看着……两个小时过了,他站起身似乎自言自语:“到点吃饭了。”

胡泓听了以为要和自己一起吃饭,忙说“谢谢,不……”哪知,某人根本没理胡泓的茬儿,就和对面的人一起向外走去,连看都没看胡泓一眼。

胡泓拎起自己的手提包,那里面有昨晚就装好的图纸啊!他追上去问某人:“昨天下午我们不是谈起圣尼古拉教堂旧址的设计的事吗?”

某人回过头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胡泓:“什么?会有这事吗?”

胡泓一时间没弄懂他说了什么。他低头看见了自己在国外穿的深蓝色西装,朝气蓬勃的蓝色格子领带,雪白的袖口,高贵的英国鹿皮公文包……再看着四周。此刻,从各个办公室门里涌出来吃饭的大小官员们,他们大都穿着金正日喜欢穿的那种夹克衫,满脸春风得意,笑逐颜开,与愤懑得涨红了满脸的胡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胡泓又看见了自己脚上的皮鞋。早晨,满怀期待的太太笑脸盈盈,跪在地上给胡泓擦亮了皮鞋,等待胡泓回家带回的好消息……

这一刻,一种被耍弄的耻辱宛如看不见的鞭子在抽打胡泓,他不仅愤懑,而且心在颤抖。

不难想象,作为开发建设城市的关键部门,该有多少人到此烧香拜佛。在一些人眼里,只有有求助于他们,那么,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这种约定俗成的关系对胡泓来说,只不过是个“见面礼”而已。

换作别人,有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拜下去。某人这样的态度,已经暗示该如何按照关系摆正位置。

但胡泓不会。他是胡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江苏一男子拜佛后买彩票未中,怒砸24尊佛像,一周后报应来了

江苏一男子拜佛后买彩票未中,怒砸24尊佛像,一周后报应来了

一个人讲故事
2024-05-09 20:14:26
好一步大棋!全国严查电单车是给资本铺路?北京试点共享电单车

好一步大棋!全国严查电单车是给资本铺路?北京试点共享电单车

财话连篇
2024-06-04 10:55:40
上海两大国资巨头合并重组!提升科创硬科技投资影响力

上海两大国资巨头合并重组!提升科创硬科技投资影响力

南方都市报
2024-06-04 08:48:12
上海这一夜,骨瘦如柴的娜扎和金晨,都败给了“全裹”出镜的宋佳

上海这一夜,骨瘦如柴的娜扎和金晨,都败给了“全裹”出镜的宋佳

室内设计师阿喇
2024-06-04 17:17:36
印度的食物有多脏?网友:德国夫妇尝了两口恒河水,结果无力回天

印度的食物有多脏?网友:德国夫妇尝了两口恒河水,结果无力回天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4-06-04 17:53:47
网传3名年轻人一起跳黄浦江?!官方回复:系1人跳江,不幸身亡…

网传3名年轻人一起跳黄浦江?!官方回复:系1人跳江,不幸身亡…

上海圈
2024-06-04 10:27:20
曹德旺没想到,福耀科技大学被叫停,日本人学校却开遍全国!

曹德旺没想到,福耀科技大学被叫停,日本人学校却开遍全国!

爱下厨的阿椅
2024-06-04 17:18:17
中国卫星大显身手,首次曝光美军航母“受伤”现场,美军急于澄清却越涂越黑

中国卫星大显身手,首次曝光美军航母“受伤”现场,美军急于澄清却越涂越黑

青年的背包
2024-06-04 17:11:22
俄乌第832天:俄军哈尔科夫面临失败,援乌升级,舒尔茨态度转变

俄乌第832天:俄军哈尔科夫面临失败,援乌升级,舒尔茨态度转变

山河路口
2024-06-04 16:56:23
清华教授王文湛发声说:凭什么拿我们纳税人的钱去供养留学生!

清华教授王文湛发声说:凭什么拿我们纳税人的钱去供养留学生!

华人星光
2024-06-03 17:29:51
姆巴佩:在巴黎这一年像对自己的侮辱 有些东西让我痛苦但不能表露

姆巴佩:在巴黎这一年像对自己的侮辱 有些东西让我痛苦但不能表露

直播吧
2024-06-04 23:44:07
狂妄自大!掘金后卫穆雷索要5年2.92亿的续约合同,遭无情拒绝

狂妄自大!掘金后卫穆雷索要5年2.92亿的续约合同,遭无情拒绝

百里无心
2024-06-05 07:29:51
为什么一定要“封杀”郭有才?

为什么一定要“封杀”郭有才?

落纸生花创意手工
2024-06-02 12:07:34
詹姆斯宣布成为自由球员引爆全联盟,快船骑士勇士疯抢詹姆斯!

詹姆斯宣布成为自由球员引爆全联盟,快船骑士勇士疯抢詹姆斯!

科普说娱乐
2024-06-04 10:44:31
曝45岁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原因揭晓,71岁百亿丈夫只说6个字

曝45岁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原因揭晓,71岁百亿丈夫只说6个字

深度知局
2024-05-20 19:25:53
东契奇震撼联盟,毅然拒绝库班提出的五年3.6亿天价顶薪合约!

东契奇震撼联盟,毅然拒绝库班提出的五年3.6亿天价顶薪合约!

百里无心
2024-06-04 07:15:06
卫星拍到了!“艾森豪威尔”号还在红海游弋,已经开始横向补给

卫星拍到了!“艾森豪威尔”号还在红海游弋,已经开始横向补给

影孖看世界
2024-06-03 18:41:45
驴友被冲后续:户外联盟群聊天记录曝光,红衣男的同学发声

驴友被冲后续:户外联盟群聊天记录曝光,红衣男的同学发声

据说说娱乐
2024-06-04 22:36:07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大风文字
2024-06-03 10:27:47
今晚央1开播!朱亚文领衔,李幼斌作配,35集军旅大剧终于等来了

今晚央1开播!朱亚文领衔,李幼斌作配,35集军旅大剧终于等来了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6-05 08:36:05
2024-06-05 12:10:44
曼陀罗三言二拍
曼陀罗三言二拍
原创文章、文艺批评等。
11文章数 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土耳其外交部长在北京表态:土耳其希望加入金砖国家

头条要闻

土耳其外交部长在北京表态:土耳其希望加入金砖国家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欧盟推迟对华行动,如何理解?

科技要闻

马斯克把特斯拉5亿美元AI芯片提前调拨给X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本地
游戏
艺术
旅游
房产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八方旅人》更新PS版评级信息 发售日期或很快公布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旅游要闻

一女子从家到机场仅10分钟却没赶上飞机 愤而投诉

房产要闻

79.17亿!海开拿下永丰南地块 据说产品90平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