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众英雄豪气在,武林功夫美名传”,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早已成了世界遗产之一,也是众多武侠小说热衷于描写的门派之一。
他们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学习武艺,“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在我国的佛教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便留下了“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的美名。
前往少林寺学习武功,是很多人的选择,就连我国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在年幼的时候都是一名少林子弟。少林寺向来以慈悲为怀,贯彻佛教的精神内核,有着普渡众生,兼济天下的宏大志愿。
在少林寺里,时间流淌得缓慢且安静,这里没有红尘世俗的纷扰,没有物质欲望的充盈,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平静生活,来到这里的人或学习武术,或觅得一方清净,不再受世俗的困扰。
而我们对于少林寺最大的印象,莫过于小时候看的影视作品中那穿着袈裟,日日吃斋念佛却又学得一身拳脚功夫的僧侣们,这便是我们对于少林的最初印象。
在少林寺里,地位最高,最受到人们敬重的便是方丈。方丈给人留下的印象便是不染一尘,目空一切,他们不受世俗所困,有着高远的境界,并且有着高深的思想和独门的武艺。而他们每天要做的便是吃斋礼佛,穿着一身袈裟在少林寺内活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少林寺早已不似当年那般纯粹,它的光辉早已随着金钱而黯淡,再也没有了当年的侠肝义胆,但是少林更像是活在了我们心里,是我们的一种向往——不染世俗,看破红尘的向往。
菩提本无树
说起少林寺,不得不说的便是它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在北魏时期,不少僧侣由印度前来中国拜访,而孝文帝为了安置这些僧侣,便专门修建了嵩山少林寺,渐渐地,少林寺业成了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当时的少林寺也算是闻名遐迩,名声鹊起。许多人慕名而来,有来参观的,也有来出家的,他们怀揣着各种各样原因,或是匡扶正义,惩恶扬善;或是恶贯满盈,渴望救赎;或是贫穷落魄,难以度日......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前来少林寺,少林寺也以它广阔的心胸吸收着各路人马的到来。
少林寺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以慈悲为怀,想要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少林寺有着严格的规定与训诫,每个人到了这里都要抛弃世俗的杂念,忍受这里的清规戒律才行。
几回落叶又抽枝
释永信亦是如此,无欲无求的他选择了加入少林,他的父母一开始是反对的,然而却拗不过他,便随他去了。
在他刚刚加入少林的时候,便受到了师傅严格的要求。师傅希望他能够永远保持一颗虔诚的心,遵守信用,保持对于佛法的信仰,以诚信虔诚的容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给了他属于自己的法号“永信”。
从那时候开始,释永信便在师傅的指导下研修佛法,对于佛经的修读以及少林武功的学习都有所参与。有的时候他也会对于书中高深莫测的知识感到困惑,不过倒也算天资聪颖,只需要师傅稍加点拨便能醍醐灌顶,瞬间理解其中的深意,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而他的师傅看到他这般聪慧,便带他下山,游历四方。在四处的巡礼中,他看遍了世间百态,悟出了目空一切的心境,看到了世界的模样,却仍然坚定自己的道路。
乱花渐欲迷人眼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寺庙中的时间流淌地格外缓慢,几个春夏秋冬过去了,时光荏苒,这时的释永信还没有忘记师傅给他的训诫,仍然是一名虔诚的信徒。
他曾经写下过《禅露集》,里面是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佛教的参透,然而此时他不知道的是,一双看不见的手正在悄悄向他伸过来,他也要逐步坠入欲望的陷阱。
在那个时候,寺院里成立了“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作为住持得意门生的释永信理所应当地被推选进了其中,成为了这里面的一位成员,开始辅佐师傅处理少林寺内的各项事宜。
尽管后来的释永信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于少林文化的传播确实做出过不小的贡献。
在多年的修行当中,释永信对于佛教有了更多的参悟,也让他想要将其推广向更多的人群,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佛教这一高深莫测的学问。
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推广佛学,他开始组织各种各样的弟子撰写少林相关的书籍,并且建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由他作为副会长。
不仅仅是少林的文化,对于少林的武功释永信也想进行推广,便成立了“少林寺武术队”并且成为了团长。由于释永信的不懈努力,在他日复一日的苦心宣传后,少林文化与少林武术渐渐地走进了大家的视野,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
看着这样的景象,释永信渐渐满意了起来,他所希望的正是少林文化回归公众视野,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然而,后来的释永信却渐渐变了。他当上了寺庙里的方丈,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的他心中想要传播佛法的想法却越来越淡了。
少林讲究不染世俗,讲究忘却红尘,他却开始了大肆铺张,来重新修缮寺庙从而吸引大批的游人前来,他自以为是他重新振作了少林文化,却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他带着弟子游历四方,却再也没有了当时师傅带着他时的那种淳朴,从前的师傅告诫少年,要立信于世,可是他却忘记了这一点。释永信也带着弟子前往世界各国游学参拜,然而却满是功利的目的,再也不见当年那个热爱佛学,一心为佛的少年了。
保镖事件
释永信变了,他不再单纯,他变得世俗且功利,早已违背了师傅给他的训诫。
在他一次次地对于佛学进行推广后,大家也看出了他的动机不纯,表面上是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则是在为自己谋私利。当这一切的事业都沾上了功利的色彩,人们也不免对佛教文化的纯洁产生了怀疑。
而释永信最著名的事件,便是那起保镖事件,他衣着华丽,满身都是价值不菲的宝玉,房间装潢也极尽奢侈。
在一次风雨大作之时,几位游客想要进来避雨却受到了门口保镖的大声呵斥,这一举动早已违背了少林普渡众生的初心,也让人看到了释永信被金钱所腐化的内心。
就这样,大家都知道了释永信不过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他早就忘记了自己吃斋礼佛的初心,也早已没有了传经授道的责任,如今他的眼里只剩了金钱,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小结:
当曾经虔诚的僧人欲望满身,当忘却红尘的圣人沾染物欲,曾经的初心早已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残破不堪的内心与虚有其表的空壳。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与欲望,但切莫因此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一定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才能在花花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明亮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