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前线兵力与幕后的物资支援都成了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早在古时候,人们就在战场上得出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经验,可见后备力量也是极其重要的。在条件艰苦的抗战时期,我军的后勤更是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这场历时两年的大型会战,也是当时人们“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成功战役。作为当时三野战军的后勤司令员,刘瑞龙功不可没。
经历过战乱的考验之后,刘瑞龙在和平年代当上官员,更是严谨清廉,从来不收礼。在他的教导之下,几个儿女都学有所成,其中一个女儿后来还成了国家的副总理。
戎马一生
1910年,刘瑞龙出生于江苏南通。
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世界便变了样。在当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开始国家的新模式,革命的热潮开始席卷全国。
刘瑞龙的青少年时期就因此而接触了许多革命思想。1927年,年仅十七岁的他响应号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他辉煌的戎马一生。
和其他同时期的人相比起来,刘瑞龙刚入党时起步比较高,十几岁的年纪就担起了支部副书记的大梁。此后历任省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在多好职位上发光发热。但令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淮海战役时期,他担任后勤司令员时,带领人民用小推车推来了胜利的希望。
1948年9月,到了解放战争最紧要的关头,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做好准备要打一场战略性的大决战。要想在前线保持一定的战斗力,后勤的支援条件必须先准备好。
为了保证战役进行时,后勤工作能得到保障,中央还特地将刘瑞龙调回,由他担任野战军的后勤总司令,全面规划后勤保障工作。
事实证明,由刘瑞龙来安全后勤工作,确实也是为前线的战士分了忧。作为解放战争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一战,淮海战役当时的后勤压力也十分大。光是中原野战军的7支纵队,就有约15万的兵力。在战争还未开始时,如何保障几万人的粮食供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为了在后勤保障上不出问题,司令员刘瑞龙可是下足了功夫。在接到命令之后,刘瑞龙先行发动当地的民众,将解放区后方到前线的道路进行简单修理,以免在粮食运送过程中产生阻碍。最为重要的粮食供给问题,也令他一度很头疼。
当时还是物质匮乏的年代,老百姓有时连自家的温饱都很难保障,要提对前线进行支援,有时候更是有心无力。为了保障后勤不出问题,早在战争开始之前的一两个月,刘瑞龙就奔走在召集人民支援前线的路上。
据保守估计,当时中原野战军的七支纵队再加上华东野战军的十六支队伍,以及参战的大量民兵,数量将超过百万。而光是一天时间,这百万兵力就要吃掉两三百万斤粮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这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要是一旦粮食供给不上,也就无谈要打胜仗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好一边让部队在当地自行筹措,一边由后方运送到前线。最为紧张的时候,连前线用的担架也成了运送粮食的工具。当时有多个地方成了运送粮食的据点之一,鲁中南和苏北都是主力。在整个战争持续过程中,输送到前线的粮食超过了9.6亿斤。
正是靠着源源不断送到前线上的后勤保障,两个多月后,淮海战役取得胜利。人民做出了大贡献,作为后勤总司令的刘瑞龙,更是以他的智慧和敢拼敢闯的劲头,将后勤保障工作做到了极致。
在此后他为官的多年里,更是将这样的精神延续了下去。
不收礼的清廉官员
先知苦处,而后对于甜才有更多的领悟。经过几十年的战场上的生活之后,刘瑞龙对于生活和为官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在战争结束后,他由战争前线调到官场上,更是将当时吃苦耐劳而又纯朴的特点保留了下来。无论当到了什么职位,他还是坚决当一个清廉的官员,不收礼便是他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之后,刘瑞龙一直留在国家农业部任职。在建国之后的几十年里,我国还有过一段非常漫长的经济困难时期。最为严重的时候,人们的日常温饱再次成了问题。
吃过苦中苦的刘瑞龙,更是明白缺少粮食的艰苦。他一方面带领人民重新打理农业,一方面更是以身作则,从来都是过着最节俭的生活。
看到刘瑞龙如此节俭,底下的人们也开始向他学习。有时外出视察时,人们看到他堂堂一官员都过得紧巴巴的,也会主动拿出礼物来送他。但收礼是刘瑞龙的大忌,有一次发生有人偷偷送了他一捆大葱之后,还要他坚决还了回去。
细节见人品,刘瑞龙“斤斤计较”的背后,也是为官清廉的好榜样。常言道:“言传身教”,在刘瑞龙这样的父亲的教导之下,他的子女也全都成了人才。其中一个女儿经过奋斗之后,还当上了国家的副总理。
子女后代
刘瑞龙和妻子张彤有着三女一男四个孩子,在严谨的家风之下,子女都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对国家有用之人。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次女刘延东。
1964年,刘延东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早在三十七年之前,她的父亲刘瑞龙就先为她做出了表率。
刘延东出生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她成长于国家百废待兴、一步步走向强大的时期。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毕业之后,刘延东辗转经历了不少工作。
虽然有着一个在农业部任高官的父亲,但清廉自强的父亲自然不会为她提供便利,还是要求女儿要好好拼搏,做出一番成就来。
在这样的期望与教导之下,女儿果然没有令他失望。2013年,刘延东当选为国家副总理,开始了参与国政的时期。和她的父亲当年一样,站上高位的刘延东依然保持着初心。
正如经历过最困难的时期后再当官的刘瑞龙一样,作为他的子女后代,清廉且有为的优秀品质,将得到进一步的传承。
小结:
通过“他所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员,为官清廉不收礼,女儿官至副总理”可知,即便是做着“微不足道”的工作,也会极大地影响着全局。当年在淮海战役上的刘瑞龙,正是这样的典例。
人们一眼能所看到的成就在于前线,而专做后勤保障的司令员刘瑞龙,正是为前线保障了基本生活需求与战斗力。
刘瑞龙的优秀之处在于强大而不自傲,当时他已任职过许多重要职位,依然非常重视上级交给他的后勤保障工作。积极走动号召群众支持,才赢来了淮海战役上军民同心的结果。
和平年代再当官员时,初心不改也是他的特点之一。当年号召人们向前线援助的他,变得连一捆大葱都不愿意收下了。不同时代下的两种表现,也是他为官清廉的典例。
战场上不分前线与后勤,刘瑞龙虽然没有上战场打仗,但却将作战的根基打实了。没有完备的后勤供给,难以想象战况会变成何等模样。即便在后来的授衔仪式上,没有专门为他后勤司令员提供的勋章。但对于刘瑞龙而言,他的勋章已经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楷模已离去,但他留下的印象却是深远的。当人们再回溯起当时的故事时,还是要为他这位后勤司令员肃然起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