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肴肉不当菜”,这个镇江民间故事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0
分享至

在镇江,出名的特产镇江三怪之一“肴肉”,和老神仙张果老有着不解之缘。

张果老成为镇江三怪之一肴肉的代言人,提到肴肉就会讲到“张果老吃硝肉”的故事。这个民间故事的创作过程,非常有意思:

1

肴肉不当菜

上世纪60年代,江苏省开展民间故事整理工作,当时镇江群众艺术馆馆长的康新民,写过很过镇江民间文学故事。“肴肉不当菜”是康新民搜集整理的一篇民间故事。

最初的搜集稿是1961年12月,康新民听一位84岁的茶馆老板陆文祥讲了一些关于肴肉的典故。这些讲诉虽然没有什么故事性,但介绍了古代镇江人民吃肴肉的风俗和镇江最热闹、繁华的“六街三市”。其中有个把“硝”当“大子盐”用了腌肉的细节,让康新民记在了心里。

时隔17年,康新民又到饮食行业采风,这次他听了殷朝宏等三位餐饮界老师傅的讲诉。

他们的故事,开始有意思起来:开的夫妻老婆店的年轻夫妻,专卖猪蹄子,一次偶尔的机会把硝当做了盐,腌了肉,丢掉又舍不得……。讲诉中最生动的是介绍了烧肴肉的用火细节:“用小火煨,过半天,冒个水泡泡,过半天,冒个水泡泡,像鱼在水肚底下吐的,饮食业叫”鱼泡火“,连老牛肉也能煨烂。”

又过了两年,他遇到了宴春的特技厨师潘镇平。

潘镇平讲的肴肉故事,也是夫妻老婆店的内容,不过细节更丰富了,并介绍了肴肉的具体做法,吃法,各个部位的名称以及张果老为什么来品尝的等。

潘镇平大师

康新民将这个故事艺术加工,推荐给了省《民间故事》期刊编辑部,在1980年的创刊号上发了出来。

1980年出版的《江苏民间文学》第1辑,

发表了康新民的“肴肉不当菜“这篇镇江民间故事

这篇故事因为充满浓郁的镇江风土人情,深受读者的喜爱,详细内容分享给大家:

“传说江苏镇江有“三怪”:面锅里煮锅盖,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

提起这肴肉不当菜,还有段故事哩!

当初,镇江城里六街三市(指五条街、中街、第一楼街、七星街、屏风街、 酒海街;大市口、小市口、柴市口), 最热闹的地方,要数酒海街。在酒海街的街头, 有爿单开门, 独开户的小酒店。这酒店不大,七架梁的房子两间,一间是店堂,一问是厨房;女的坐账桌算账,男的做厨子带跑堂. 早上卖茶,中午卖酒。是爿夫妻老婆店。

这一天是正月三十,再过两天是二月二,作兴家家带姑娘(媳妇回娘家)。镇江老话叫做:“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 中饭市忙过了,锅瓢碗盏一洗,门板一上,夫妻两个分头上街办事了。

民间故事里的插图,老人不太像张果老

女的跑到第一街“福禄寿”茶食店里买茶食,这家做的京果粉, 京江(食旁加齐)是有名的. 她拎了两包, 准备二月二回娘家孝敬父母,顺便又到杂货店里, 买了包硝。为什么要买硝? 她老子是个手艺人,专做“天地响”鞭炮,前两天带口信来,说手头硝不多了,鞭炮里没有硝引火,点不着,要她顺便带一小包回家。

男的到五条街转了一圈,正好这几天屠宰坊里杀猪,猪蹄子不贵,他买了四只前蹄,准备腌,好剁剁盐水蹄子,当搭酒小菜卖。

天一擦黑,夫妻两个都回家了,女的把茶食放好,把硝朝柜上一放,忙着算账去了。男的把蹄子剁开来洗净,找到五香八角(香料的一种,亦叫大茴香),拿了盐钵子就腌。腌呀腌,盐钵子见底了,他也没有作声,闷头在平时放盐的柜子上翻,一翻翻到一个纸包,捏捏,一颗颗硬梆梆的; 打开来,弄点放在舌头上舔舔,有点咸昧,就拿来腌了。腌完猪蹄子,他又搬了一盘小石磨子,朝上一压,安心睡觉去了。

过了两天,正是二月二。天没亮,女的起来准备回娘家了。她取了两包茶食,又想取硝,可四处八下地找,也找不到。咦! 怪了,明明放在柜上的,难道飞了? 她和男的一讲,男的把头一拍,连喊“不好”,说恐怕被当作盐腌了猪蹄子了。

《金山民间传说》里,也收录了这篇故事

于是,两人赶紧搬掉小磨盘,把纸媒子(点火用的,通常用草纸捻成)打着了,朝猪蹄子上的“盐”一点,“哧哧”地直冒烟,果然不错,硝被当着盐用了。望望蹄子,腌得倒板扎得很哩,连肉也发红了。要说扔掉吧,舍不得; 不扔掉吧,肉里有硝,从来不曾有人吃过,就怕吃出事情来。又一想: 做小本生意,一个钱寻到手不容易,总不能眼睁睁地把钱朝水里扔!

怎么办? 还是女的有心眼儿,说:“我看,好在硝不多,还是用水多泡泡,把硝泡掉,试试看,也许能吃。”

男的也赞成:“对!就是不能当菜卖,能留着自己吃也是好的。”

说着,夫妻两个从井里吊了几桶水,把蹄子朝水里一放,就泡开了。

怪了,这肉越泡,好象越发新鲜。

男的说:“还是小心一些好,再拿刮刀刮刮。”

女的说:“这皮上还有点毛毛拉拉的,再钳钳干净。”

说着,两个人刷刷刮刮,抓住蹄子,钳过来,刮过去,生怕留下一点硝,把皮刮得雪白雪白的,白得象绿豆的芽。然后,安上水,放在炉子上烧起来。没一会,锅里“骨嘟!骨嘟”直滚。女的说“火这么大,水这么滚,要不了半个时辰,汤就干了。” 男的说:“时辰少了煮不透,我看还是抽掉几根木柴,慢慢用小火煨吧。”

说着,夫妻两个就把炉子里的木柴抽掉几根。这下,锅里不滚了。过半天,冒个水泡泡;过半天,冒个水泡泡,象鱼在水肚底下吐泡泡,这叫“鱼泡火”,这种火就是老牛肉也能给煨烂喽。

一煨,煨了一两个时辰。两人又把肉捞起来,放在大蓝花盘里冷却。一切安排停当,夫妻俩双双回娘家去了。第二天归来,照样赶上上早市的时候,夫妻俩手脚利索地把门板一下,屋里立时飘出一阵阵香喷喷的味道,这股香味十里八里都能闻得到。

“好香! 你家卖的什么好菜?” 店门口来了一位老人家,下巴留了一把齐崭崭的白胡子,他把牵着的小毛驴扣好,进门就喊.

男的连忙泡上一壶龙井茶,说:“我们店里早市只卖茶,不卖酒菜。”

“你这屋里喷香,案板上不是有好菜吗?”

女的一听,急得涨红了脸:这有硝的肉,不知能不能吃呢。连忙打招呼说:“对不起,那是硝肉,不能当菜的。”

“不当菜,正好搭茶呢。”老人说着,把钱朝桌子上“咚”一放,“我就是闻到这股香味才赶来的。”

男的望望女的,女的望望男的,不好了,这老人家板定要吃,怎么办? 女的睁大眼睛说:“老大爷,我们话说在前头,这硝肉不能吃,你一定要吃,吃出事来,我们不能担待。”

“笑话,吃出事来怪我嘴馋,怎能要你们担待?”

《镇江民间故事》里,镇江三怪的故事是不可少的。

夫妻两个拗不过老人,哆哆嗦嗦地把冷蹄子端出来,已经冻成硬块块了。切了一盘。男的怕这冷肉有腥味,连忙给老人加了一小碟姜丝。女的想:就是没得硝,大清老早吃冷肉,也要坏肚子,放点醋吧,醋是暖性。连忙又叫男的在姜丝里放了些镇江特好的香醋。

老人家都等不及了,用两双半(手的俗称. 一手有5指, 相当于两双半筷子)抓住肉,蘸上香醋,拈点姜丝,往嘴里一塞,大口大口地嚼起来,一边吃,一边哼着说:“啊呀,这肉好美, 好香啊。”吃着,喝着,说着,一下吃掉一大盘蹄子,喝了三十三壶茶。从开市吃到收市,才摇摇晃晃走出店堂,解开小毛驴,朝上一跨,竟倒骑着走了。

原来,这老人家不是别人,是上八仙中的张果老,他是倒骑毛驴去赴王母娘娘蟠桃会的,路过镇江,闻到这胜香味,连仙桃也不去尝,特地跑来吃硝肉了。

这事夫妻两个哪里知道! 总以为这老头子一定是吃坏了肚子,昏了头,不然,怎么会倒骑着毛驴走呢? 他们想:客家要是出事,店家也跑不掉,索性自己也尝尝。看看盘里还剩下几块,男的拿起来蘸蘸醋咬一口,女的拿起来蘸蘸醋咬一口。啊呀,怪不得老人家喊这肉美哩. 这肉真香, 喷香喷香的; 这肉真酥, 透酥透酥的; 这肉真鲜, 这肉真嫩, 真是打嘴巴子也不肯丢。这辈子还是头一次吃这么好吃的肉呢!

夫妻两个起先觉得奇怪,后来左思右想,才悟出一个道道来。原来,腌这蹄子放了五香八角和大粒盐,还要放点硝,香味才容易入骨,腌出来才好吃.

从此,这夫妻两个就以做硝肉出了名。后来,人们都说:“这么好吃的肉,叫硝肉多不好听,古人称好吃的肉为佳肴,索性就改叫肴肉吧!” 直到现在,镇江老百姓要是清早上馆子,还经常泡壶茶,放碟姜丝香醋,蘸着肴肉吃。就这样,“肴肉不当菜”一直传到了今天。

2

张果老吃硝肉

如果说“张果老和肴肉”故事的挖掘功劳是康新民老师,在美食界的宣传里,不得不提镇江另一烹饪笔杆于振辉先生。

于振辉是原镇江饮服公司教育科长,虽然不是业内出身,但是他最早把镇江名菜介绍到《中国烹饪》杂志中,江苏烹协第一本刊物《美食》杂志由他主编。

1980年初,于振辉和好友顾克敏、刘乃生两位业内师傅,写了一篇故事《张果老吃硝肉》,发在第四期的《食品科技》上,这个期刊当时在国内很火,餐饮行业普遍都订了它。

故事小巧而有趣,特别引人注目:

1980年4月的《食品科技》,让这则镇江的美食故事家喻户晓。

一天,张果老应王母娘娘的邀请,去瑶池赴蟋桃会。他驾着神驴,正在空中飘行,忽然一股奇香从人间飘来。

一闻到这股诱人的香味,张果老不但感到腹中饥饿,而且去瑶池的兴趣也没了。

于是他循着香味,径直来到镇江酒海街的一家小酒店的门前。这是个夫妻酒店,丈夫既是厨师又是跑堂的;妻子既是老板又是“账房先生”。他们早晨卖茶,中午和晚上经营酒菜。这天,两口子做了四个猪蹄膀,味道特别香,可是两个人却十分惋惜。原来,前几天女的上街买了一包硝。准备去娘家时,带给父亲做鞭炮用。没想到三天前这包硝竟被丈夫当盐腌了猪蹄膀了,直到今天大清早,妻子找硝才发现这件事。

“都怪你。”丈夫望着妻子说“这种东西怎么能随便乱放呢!”

“你没眼睛吗?”妻子不服气的说“连盐和硝都分辨不出来,还有脸说别人呢!”

“我以为是你擀好的细盐呢,我舔了舔,有咸味,就用了。”丈夫不好意思地说。

“别说了,快把那块肉扔了,忙生意去吧!”妻子边说边和丈夫走过去去看那块用硝腌过的猪蹄膀。

两个人一看,却都拿不定主意了。原来,这四个猪蹄膀不但腌的板扎,而且肉色发红鲜艳,远比用盐腌的好得多。怎么办?吃吧,怕有毒;丢吧,又有点舍不得。

“这样吧,你把它用清水泡泡,用文火多煮会儿,拔拔毒,留着咱们自己吃吧!”妻子说完,就打来了水。

两个人把蹄膀泡了泡,洗了又洗,又加上葱、姜、花椒、大料煮起来。肉一开锅,屋子里就弥漫着一股特别的香味。两口子正在纳闷,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们这才想起,早就过了开店门的时间了,便急忙开了店门。

“呵,真香呀!”两个常来的顾客一进门就抽动鼻子,大声叫起来“怪不得你们不开门,原来在吃好东西哪!”

店门一开,香味飘到街上,四邻八舍一闻到这股异香,也纷纷跑来问。男的忙着操持生计,女的边从锅里捞猪蹄膀边向要争着吃的人解释;这蹄膀错放了硝,不能吃。

正在这时,张果老变成了白胡子老头跨进店来,他分开众人,一把抢过盛蹄膀的盘子,嘴里大声说:“不管要多少钱,我都包了!”

“快••••••不行,那是硝肉,不能当菜的!”女的一见,着急地说。

“不当菜,正好搭茶。”老头一手掏出一锭银子,另一支手已抓起蹄膀吃起来“我是闻到香味特地赶来的,随你说什么,我是非吃不可!”

夫妇二人见老头毫不理会他们的劝说,只好又拿来姜丝、香醋,让老头沾着调料吃。老头边大口大口地吃,边赞不绝口。他一连吃了三个半蹄膀才住口。老头吃饱后,走出店门,哈哈大笑,倒骑毛驴,扬长而去。人们这才知道,这老头就是张果老变的。

这就是关于“镇江肴肉”的一段传说。

老头走后,夫妻俩和众邻人一尝那剩余的蹄膀,齐称味美。自此之后,他们就用此法制起硝肉来,每天顾客盈门,生意格外兴隆。夫妻店的硝肉很快出了名。后来,人们嫌“硝肉”不雅,改为“肴肉”。

三百年过去了,镇江的肴肉却越做越美,越来越受人欢迎。如今,“镇江肴肉”已成为江苏的名产。

这个故事一下子就火了,火得让人目瞪口呆,一时间不仅镇江城口耳相传,而且随着镇江美食传到各地。虽然那个年代没有移动互联网,但这个传说确实让人津津乐道:

有淮扬菜的地方,必有张果老吃硝肉的故事,伴着故事,镇江肴肉的名气就更大了。

如今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会感到这个故事非常符合现代文化传播理念:

一是,它首先成功的让镇江肴肉和一个大文化IP“张果老”结合在了一起。

讲故事、听故事,是每个人童年生活中最具趣味性的一段经历,而或奇幻、或美丽、或动人的民间传说典故最能满足人们对“故事”的定义与联想。而“八仙”的故事本来就在老百姓间有极强的人气,张果老在民间锄强扶弱,点化世人,深受老百姓喜爱,再加上80年代本来也没有什么超级明星,稍加修饰便可以这个传说绽放异样的光彩。

二是故事经过加工,改得比较短,能在饭桌上当段子传播(中长篇故事不适合在饭桌上讲诉的)。因为有神话的色彩在里面,常常都是长者对儿童讲这个故事。

就这样,饭桌、板凳、美味的饭菜、老爷爷、老奶奶、孩子……

星光月色下,这样的故事延续着口口相传。

所以说,“肴肉不当菜”的镇江故事,是我们镇江人集体创作的故事,当然,除了故事本身,能够将人打动的便是温暖的生活画面和回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王思聪近况有点惨:香港平价餐厅吃饭,一个人好落寞下巴后缩严重

王思聪近况有点惨:香港平价餐厅吃饭,一个人好落寞下巴后缩严重

小娱乐悠悠
2025-10-03 14:13:04
外国妹子从中国电商平台买了盏“可颂灯”,收到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咬了一口后惊呆了!

外国妹子从中国电商平台买了盏“可颂灯”,收到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咬了一口后惊呆了!

最英国
2025-11-01 17:13:32
中国制造太强:3个季度,全球卖出9.1亿台手机,中国造了8.8亿

中国制造太强:3个季度,全球卖出9.1亿台手机,中国造了8.8亿

互联网.乱侃秀
2025-11-01 11:11:47
一旦武统台湾,这4个台湾人必上“斩首”名单,全都是罪有应得!

一旦武统台湾,这4个台湾人必上“斩首”名单,全都是罪有应得!

老闫侃史
2025-08-10 18:05:03
住建厅:10月26日起,一级建造师/造价/监理可以认定副高级职称,且不用发论文!

住建厅:10月26日起,一级建造师/造价/监理可以认定副高级职称,且不用发论文!

新浪财经
2025-10-30 23:24:56
科技公司高管被境外人员带走威逼5小时 主动上报

科技公司高管被境外人员带走威逼5小时 主动上报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01 12:35:04
秦雯袭警冲上热搜!向王家卫炫耀后台硬能捞人,网友要求严查特权

秦雯袭警冲上热搜!向王家卫炫耀后台硬能捞人,网友要求严查特权

萌神木木
2025-10-31 21:33:21
国军师长逃亡台湾途中被俘,笑着和老同学打招呼:我是中央军委的

国军师长逃亡台湾途中被俘,笑着和老同学打招呼:我是中央军委的

小港哎历史
2025-11-01 10:39:09
他出身京剧世家,再婚娶单身妈妈,没亲生娃也幸福,今71岁不显老

他出身京剧世家,再婚娶单身妈妈,没亲生娃也幸福,今71岁不显老

素衣读史
2025-10-31 18:00:44
WTA年终总决赛:莱巴金娜2-0阿尼西莫娃,取得小组赛首胜

WTA年终总决赛:莱巴金娜2-0阿尼西莫娃,取得小组赛首胜

懂球帝
2025-11-02 01:58:25
这几天最大军事动态非韩国开搞核潜艇、是美印签署10年国防协议

这几天最大军事动态非韩国开搞核潜艇、是美印签署10年国防协议

邵旭峰域
2025-11-01 16:01:04
64岁的刘德华终于开始大大方方的公开自己和老婆朱丽倩的照片

64岁的刘德华终于开始大大方方的公开自己和老婆朱丽倩的照片

乡野小珥
2025-10-27 11:08:35
知名电视台主持人复出,56岁已满头白发

知名电视台主持人复出,56岁已满头白发

BRTV新闻
2025-11-01 15:21:16
看看杨瀚森和马鲁阿奇在常规赛上的表现,堪称一对难兄难弟!

看看杨瀚森和马鲁阿奇在常规赛上的表现,堪称一对难兄难弟!

田先生篮球
2025-11-01 21:55:51
你听过最离谱的八卦是什么?网友:留着上夜班的时候慢慢看

你听过最离谱的八卦是什么?网友:留着上夜班的时候慢慢看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2 00:05:08
荷兰与广州同为1800多万人,荷兰创造1.22万亿GDP,广州令人意外

荷兰与广州同为1800多万人,荷兰创造1.22万亿GDP,广州令人意外

近史谈
2025-11-01 16:36:25
确定刘佳玺只有13岁

确定刘佳玺只有13岁

可乐谈情感
2025-10-30 12:59:13
小酒窝陈思诚聊天正面照曝光!称呼对方陈叔叔!网友:有最好资源

小酒窝陈思诚聊天正面照曝光!称呼对方陈叔叔!网友:有最好资源

丁丁鲤史纪
2025-11-01 23:02:37
血管悄悄硬化、堵塞?不用去医院!在家2招自查,早发现早救命

血管悄悄硬化、堵塞?不用去医院!在家2招自查,早发现早救命

孟大夫之家1
2025-10-29 20:18:06
活久见!山东一租客租了17年房子,房东要卖房,租客说有她的一半

活久见!山东一租客租了17年房子,房东要卖房,租客说有她的一半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0-31 15:54:46
2025-11-02 09:32:49
镇江风情 incentive-icons
镇江风情
展示最美的镇江文化和风情
2662文章数 153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母亲给35岁儿子花32万和女子"闪婚" 发现女方背负巨债

头条要闻

母亲给35岁儿子花32万和女子"闪婚" 发现女方背负巨债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艺术
游戏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实力破圈!这个豪宅交付,正在定义海口品质样本!

艺术要闻

郑丰林:中国当代年轻女画家

时隔六年,库洛这是又要推出新游戏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