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曝致函中国高官 希望解决贸易争端
本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木子西 本报记者 张 旺 ●辛 斌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24日报道,新上任的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丹·特汉23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已致函中国高官,希望为打破当下的僵局提供机会。有外界猜测,特汉致信中国高官,可能试图修复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关系。但中国学者于镭2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最近一段时间的中澳关系发展来看,澳方此举可能只是单方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善两国关系出发。
演戏给国内外看?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3日称,去年12月上任的特汉透露,他给中国高官写了一封信,希望重新建立对话渠道,解决双边贸易争端。特汉没有透露是否在信中敦促中方停止对澳大利亚商品的进口禁令。不过,他专门提到了对华煤炭出口问题。他称,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希望中方取消对其煤炭进口的禁令。数十艘煤炭运输船的船员仍然被困在港口,考虑到商业上的安排和船员的福祉,他希望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特汉还声称,政府专注于双边解决煤炭争端,但也不排除将来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特汉转任贸易部长之前,在莫里森政府担任教育部长。他在任上曾成立反外国干涉特别工作组,审查大学与外国的合作,有媒体认为此举矛头是指向中国。不过,他成为贸易部长之后,在对华态度上或将更审慎。但这也不是莫里森政府第一次就中澳贸易争端向中国提出对话要求。据澳媒报道,自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以来,包括前任贸易部长伯明翰在内多位内阁部长均提出过通话请求,不过被中方拒绝。
中方多次明确提出,澳大利亚一直对中方充满偏见,把中国发展视作威胁,是中澳贸易关系恶化的根源。不过,莫里森政府并不想从中澳关系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只想从技术上解决双方的贸易争端。特汉的对话请求,目前看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
山东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于镭2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上任的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之所以有上述举动,首先是想在政治上争取主动,在世界舆论场争取话语主动权;第二,向澳国内展示出为相关从业者争取福祉的姿态,然后把责任推给中国,“这可能是在演戏给国内外看,争取舆论支持”。
澳产品出口附加值大降
ABC称,随着两国关系恶化,澳中陷入多个贸易纠纷中。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和大麦遭受了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制裁,澳洲龙虾、牛肉、棉花和木材的出口也因各种原因遭到延迟清关和禁运。
《澳大利亚人报》称,2020年中国对价值超过20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的澳大利亚出口产品实施“禁令”。得益于铁矿石价格的暴涨,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受损比预期小,2020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货物出口价值为1480亿澳元,与2019年相比下降60亿澳元,降幅约4%。
但澳大利亚在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上的收益,并不能弥补其他行业的损失。尽管莫里森政府鼓励澳大利亚企业出口多元化,从中国市场转向其他市场,但这也导致一些澳大利亚产品的出口附加值大幅下降。当地媒体报道称,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以后,澳大利亚的大麦正在以折扣价出售,用作沙特阿拉伯的羔羊饲料和其他市场的牲畜饲料,而不是用于青岛啤酒和其他中国啤酒厂,这大大降低了澳大利亚大麦的溢价。此外,葡萄酒、龙虾行业也遭受了类似的冲击。
当地舆论普遍认为,如果不能和中国修复关系,澳大利亚2021年的出口前景不明。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说,如果中澳爆发全面贸易战,根据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的建模数据,如果两国贸易减少95%,澳大利亚GDP将损失6%。而2019年该国的GDP总量为1.4万亿美元,因此澳将损失840亿美元。
找不到比中国更好的市场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称,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可能会给中澳关系带来转机。澳大利亚想要寻求一个替代中国的市场,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澳方不会找到一个比中国更好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逐渐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过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占全球增长的1/4。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的目的是进一步实现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这个协定为澳中关系重启提供了一个机会。
于镭表示,澳方很多学者表示,特朗普下台了,但“特朗普主义”留在澳大利亚。美国新总统拜登上台以后,很多政策没有推行,局势并不明朗。澳大利亚现在的试探性举动有几方面考虑:第一,美国换了领导人,澳在对华政策上想先探探中国的风;第二,经济方面的考虑即“半脱钩”,只要中国市场不要中国投资,也要减少中国商品的进口。于镭称,如果澳大利亚真的要改变两国经贸关系,也要看看对中国投资是否解禁,不能只要求中国单方面解禁。
延伸阅读: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煤炭29967.4万吨,同比增长6.3%;累计进口金额1605.1亿元人民币。因而,各大煤炭生产国一直对我国庞大的市场“虎视眈眈”,澳大利亚也不例外,只是可惜如今该国再怎么争也争不过俄罗斯、蒙古等国。
澳大利亚闻“煤”色变!中俄蒙运煤铁路取得进展
据国家发改委12月29日报道,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的铁路合作项目取得新进展,为中国与俄、蒙进一步扩大煤炭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
例如,中俄首座跨界河铁路桥——同江铁路大桥已经进入建成通车倒计时。据悉,这座铁路大桥是俄西伯利亚大铁路通向我国同江口岸支线的重要节点,而西伯利亚大铁路另一条支线自俄赤塔与我国内蒙古口岸连通,自俄赤塔与我内蒙古口岸连通,为俄扎舒兰煤矿对华煤炭出口提供了有力运输保障。
也就是说,待俄罗斯正在推进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现代化改造完成后,该国将“兵分两路”,将俄煤炭源源不断运往我国。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俄罗斯对华煤炭出口量已达到162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近日俄罗斯埃尔加煤炭公司还与福建国航远洋运输集团签署新的合作协议,这家俄企表示每年将对华输送大量煤炭,预计到2023年该企业对华煤炭销量将达到5000万吨。
与此同时,蒙古南向铁路已完成铺轨约112公里,该铁路将蒙TT煤矿与我国甘泉铁路连通,全长254公里。发改委表示,蒙古南向铁路的建成将大幅提升该国对华出口煤炭运力。
在澳大利亚采取一系列错误行动后,中国买家大量转向购买蒙古国煤炭,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2020年1-11月份,蒙古国煤炭出口达2699.8万吨。值得注意的是,蒙古国还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承诺与中国等成员国相互减少收费,这意味着蒙古国煤炭价格更具优势。
失去中国市场,澳洲预计损失892亿!
中国除了和俄罗斯、蒙古等煤炭大国加强合作,还给印尼送上一份大礼,11月底,中国与印尼签订了一项为期三年的煤炭供应协议,采购煤炭数量2872万吨,金额14.67亿美元。
事实上,印尼凭借煤炭价格低廉、运输路线较短的优点,长期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位,2015年到2019年,中国从印尼进口的煤炭从7300万吨增至1.38亿吨,增长近90%。
别说俄罗斯、蒙古国、印尼等国不顾情分“来势汹汹”,就澳大利亚亲密盟友加拿大也是心急火燎赶来“接盘”,该国最大的多元化自然资源公司泰克资源(Teck Resources)表态,明年计划对华出口750万吨煤炭。
那么失去中国市场的澳大利亚损失多少?日前澳洲发布一份能源资源展望报告指出,预计截至2021年6月的一年,澳炼焦煤出口额将暴跌35%至220亿澳元,对应的出口量下跌5%;澳动力煤出口额将暴跌29%至150亿澳元,出口量下跌约7%。
计算得出,如果澳洲两大煤炭出口按预测的情况下滑,那么该国将损失179.6亿澳元(约合892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