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弗娄Aflou
我们「成长状态」的这个栏目里,所有音乐人的采访音频,都会同步上传到网易云电台 ZERO FM。扫描这个二维码,来听听他们从小到大都听哪些歌、都受过那些音乐人的影响。
5
years old
《龙船调》
土家族经典民歌
我出生在湖北恩施,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妈妈是一个幼儿园老师,5岁左右,我记得她会带我去幼儿园玩,老师们会弹琴、唱歌,还经常排一个舞叫《请到天涯海角来》,我经常就站在旁边看。在家里的话,我父母会唱他们那个年代流行的歌,比如《大花轿》和《九妹》。
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有那种南剧团,他们经常会做一些节目,比如唱一些民歌、土家族的歌曲《龙船调》之类的。而且上学的时候学校也会强制大家学习土家族的舞和歌曲,比如摆手舞,还会全校一起比赛,小时候我们那儿跳的广场舞都是摆手舞。长大后,我才慢慢发现,民族的东西已经融入我的血液里了。虽然我目前专注的是比较流行音乐的表达方式,但不排斥未来可能想要放更多的民族元素在我的音乐里。
10
years old
《一首简单的歌》
王力宏
10岁左右,我开始接触各种港台音乐,周杰伦、孙燕姿、S.H.E 都听,我还买过 S.H.E 演唱会的 CD,现在能想起来的歌有 Super Star、《波斯猫》和《双截棍》这些。
2005年的时候,我每周五都会看《超级女声》,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她们在比赛中唱的很多歌,还真是拓宽了我的审美。当时张靓颖不是唱了很多英文歌嘛,比如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和 Beautiful。我还挺喜欢何洁的,她唱过张惠妹的《寂寞保龄球》,包括《也许明天》放到现在,我仍然觉得它是一首挺棒的歌。当时节目里还有人唱过陶喆的《普通朋友》和《苏三说》。
我还喜欢王力宏「盖世英雄」那张专辑,比如《大城小爱》和《花田错》。后来2008年他的那首《竹林深处》对我影响很大,因为它采样了一些云南的东西,算是我早期听到的有民族元素的流行歌曲,当时就让我感觉很新鲜。 他 的《一首简单的歌》对我来说也 挺有意义的,那会儿我刚上初中,有一次晚上在宿舍拿 MP3 听这个歌,猛然发现它其实就是以钢琴为主,于是就有了想学钢琴的冲动。也是 从那个暑假起,我开始学钢琴了。 其实五六岁的时候,我妈就有带我去学,可小时候很难坚持,结果因为那首歌 ,我开始对这个乐器有了兴趣、有了热情,每天8个小时,我就待在琴房里面疯狂练琴,就想着这样才能赶上其他人。
大概12、13岁的时候,我家买了第一台电脑,当时盗版网站横行,就会有很多歌可以听,我就乱点。当时听到了很多比如玛丽亚·凯莉、后街男孩和 Christina Aguilera 的歌,就是那几年欧美的主流音乐。 当时第一次听到欧美歌的时候,我真的是被震到了。 而且, 当时还流行 God Is A Girl 这种互联网英文歌曲,后来我才发现这些歌在欧美根本就不火,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就莫名其妙地 人人都会唱。
我记得我妈给我买了一个那种用来学英文的复读机,我每星期就会回家用复读机录一些我自己觉得好听的歌,然后带到班上给其他人听。那时候班里很多同学喜欢方大同的《三人游》,但当时我还听不惯他那种 R&B 的感觉。
15
years old
「 Elephunk 」
黑眼豆豆
15岁左右我上高中,当时已经学会自己去探索、去找歌了。那时候每一年的金曲奖、格莱美我都会看,得奖的音乐我都会去听一遍,我觉得还是拓宽了我的整个审美。 比如说我当时就有点入迷黑眼豆豆,他们的 My Humps、Where Is The Love?和 Don't Phunk With My Heart 我都很喜欢。 他们还会给 Hip-Hop 里加一些世界音乐的东西,比如拉丁元素、非洲元素,但同时他们又很流行, 听起来很带劲。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天天翻他们的专辑听来听去,最喜欢早期的 Elephunk 和 Monkey Business 这两张专辑。
还有 Beyonce,我看到她在格莱美唱 Listen 的视频后就被震到了,后来她又有一次在格莱美表演 If I Were A Boy,穿了一身铠甲,当时我就真的觉得她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表演者。我也非常喜欢她的 Lemonade,这张专辑里她已经开始走独立一点的路线了。她发这张专辑的时候,我在伦敦念书,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就说了一句:“能跟 Beyonce 生活在一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 意思就是,她已经这么有影响力了,还愿意花心思推动整个音乐行业的发展。
当时我也很喜欢 Adele,最喜欢她 19 那张专辑,Right As Rain、Daydreamer 和 My Same 都很喜欢,那张专辑里她的音乐还是偏独立的,当时她得了最佳新人奖。 同时期 我也开始接 触很多 R&B 的东西,开始听 Michael Jackson ,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 Man In The Mirror、You're Not Alone 和 We're The World 这些。
我当时看金曲奖,觉得张惠妹的表演也非常厉害,她也是那种能震住台子的女艺人,能唱能跳、有慢歌也有快歌。国外有一个英格玛乐队,他们有一首歌叫 Return To Innocence ,里面用了阿美族艺术家郭英男老人家的《老人饮酒歌》,当时我觉得它是把原住民音乐和现代音乐做了很好的一个结合。
20
years old
「 Blond 」
Frank Ocean
20岁左右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热衷于听 R&B 和 Soul 这一派的音乐了,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这种类型的黑人音乐,但就是一听到就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会感觉全身上下起鸡皮疙瘩,可能黑人那种比较直接的情感表达很吸引我吧,所以就顺着音乐风格的源头找。Stevie Wonder 算是 Soul 里面比较老牌的了,我喜欢他的 Isn't She Lovely、 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 和 Superstitions,还去挖过 Erykah Badu、Nina Simone 的歌,我记得当时还喜欢唱 R.Kelly 的 I Believe I Can Fly。
当时我还喜欢另外一派、偏独立的东西,比如珊蔻的 Stepmother City 那张专辑,现在我也会经常拿出来听,很多人知道她是因为 Lost Rivers,但 Stepmother City 这张我觉得做的很好听,有民族、爵士和电子的融合。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喜欢《中国好歌曲》里面的很多歌和音乐人,比如祁紫檀、苏运莹的歌,还有莫西子诗的《妈妈的歌谣》和《要死就要死在你手里》,我很喜欢有真诚表达的音乐人。欧美的各种选秀我也看,比如 American Idol 和 X-Factor,也算是因为这些选秀开拓了一些视野。 当时在杭州,我就是单纯地想唱歌、想赚点钱,也想接触一下社会,所以就去驻唱了两个多月。其实挺辛苦的,每天从8点唱到凌晨一点,唱一些比较火的中文歌和经典的英文歌,比如李荣浩的《李白》和《模特》,顺子的《写一首歌》和Dear Friend,Luther Vandross 的 Dance With My Father,还有 Autumn Leaves 这些。
其实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已经萌生了那种想做音乐的念头,当时我有一个学长,他已经大学毕业了,然后又去了伯克利重读本科,我当时有被鼓舞到,所以也毅然决然地决定出国留学,去伦敦学了三年音乐,从那儿以后,音乐审美就完全打开了。我的专业是 songwriting,就是它的目的不是想让你成为一个音乐人,而是成为这个行业里的一个打工人,所以你必须要了解这个行业里最流行的这些歌是怎么写的,所以就天天听 Billboard 排行榜上的歌、Pitchfork 里的 Best New Music 榜单。
当时我非常喜欢听 Frank Ocean,他是影响我挺大的一个音乐人,我很喜欢他第四张专辑 Blond,比如里面的 Self Control、 Nights、Nikes 和 Solo,第二张 Channel Orange 也很好,比如里面的 Thinkin Bout You、Lost 和 Super rich kids 我都很喜欢,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很注重自我表达的人。还有 James Blake 的第一张同名专辑和第二张 Overgrown,Sampha 的专辑 Process 里的 (No One Knows Me) Like the Piano 我也很喜欢,他们也都是很优秀的制作人,自己作词作曲。我还非常喜欢 Bon Iver 的那张 22,A Million,它是一张很独立的流行音乐专辑,歌名都很奇怪,比如 22 (OVER S∞∞N)、33 “GOD” 和 8 (circle)。而且我也是那时候开始听电子的,我喜欢 Mura Masa,他就是把独立电子和流行结合的很好的制作人。
25
years old
「 Melodrama 」
Lorde
我非常非常喜欢 Lorde 以及她2017年发的那张 Melodrama,我觉得它是最近几年独立流行领域里最好的专辑之一,每一首歌都好听。还有 ibeyi,他们是一对古巴裔的法国双胞胎,他们的歌和 MV 都很有意思,融入了古巴的元素,但同时又很流行很好听。
在伦敦上学那几年,我真的听了很多音乐,几年之内就把我极速地往上拉了一把。其实当时我还组过一个乐队叫 Yun Sen ,和我一个非常欣赏的法国制作人 WAKO,All I Have 就是我们两个一起做的,当时在英国还得过一些奖,比如 MOBO Awards 和 Help Musicians 联合评选的 One Of The 20 Exceptional Emerging Artists,还挺鼓舞我的。
最近我除了回头反复听一些喜欢的音乐人外,我还在听一个美国音乐人 Alexander 23 的歌,比如他的 Sad 和 Mars,其实他的风格比较像 Lauv。也在听一个美国的 R&B 音乐人叫 Emily King,我觉得她做的很好,就以简单的吉他为主,但 groove 做的很好,不复杂,旋律也好听。还有一个音乐人叫 Active Child,他用竖琴这一点最近有些激励到我了,让我有了想学习竖琴的冲动,我喜欢他的 Hanging On。
最近也在听一些中文老歌,原因是我回国后开始用中文写歌词了,想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中文表达方式,所以就开始听一些老歌,比如齐豫「滚石香港黄金十年 齐豫精选」里的《飞鸟与鱼》,胡德夫的《匆匆》和《太平洋的风》。新一点的音乐人的话,我最近在听孙盛希的新专辑《出没地带》,还有我朋友的乐队 NEOS 的歌。
阿弗娄Aflou 《乐天派》MV
在采访阿弗娄Aflou之前,我以为他是单纯天赋很好的那种音乐人,聊了2个多小时后才发现不只这样。
作为一个唱得很好的歌手,唱功是他上大学兼职驻唱时苦练出来的;作为一个新生代音乐制作人、词曲作者,好的审美也是他在伦敦上学时,通过不断地分析新音乐、好音乐,锻练出来的。
就像他喜欢把独立和流行结合得非常好的音乐人一样,我相信他也做得到,期待他即将发行的新 E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