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红军甩掉了蒋军的追击,渡过金沙江,抵达凉山地区的会理城,站在川南的高原上,毛泽东对陈毅说:“四渡赤水”是我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的胜利在红军历史中极为重要,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注释。
然而,当年红军中对“四渡赤水”却存在不同看法,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场战斗满意,尤其是林彪,更是向中央反映,要求彭德怀出来指挥军事,毛泽东还是主抓大局为好。
对于林彪的表态,毛泽东十分错愕,这个自己从井冈山一手提拔出来的爱将,居然在这个时候看不出大形势,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935年1月,长征中的红军来到了川滇黔交界处,除了等在此处的川军、滇军、黔军外,还有尾随而来的蒋系中央军。
面对40万人的包围,只有3万人的红军该怎么办?这是红军指挥者毛泽东必须解决的问题。
当时这场追击战,可以视作一场三方博弈,红军、军阀、蒋军各有不同的算盘:
对于红军来说,当务之急是摆脱敌人的围堵,跳出越勒越紧的包围圈,然后渡过长江,到川西去跟红四方面军汇合。
对于国民党部队中的地方军阀来说,他们不想跟红军过多消耗,如果红军经过自己的防区,那给老蒋面子,还是要放上两枪的。一旦红军没有表现出打的意思,自己则懒得动手。
不过,要是红军看上去战斗力不强,或者畏首畏尾,这些军阀则一定会全力阻击,务必消灭红军,毕竟这是功劳,有钱不赚非君子。
对于国民党部队中的蒋军嫡系来说,红军是心头大患,必须全力剿灭,不过,如果能“借刀杀人”,让地方军阀拼命而自己不出手,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毛泽东充分考虑了三方之间的动机,得出一个结论:敌人并不团结,只要红军能在对方防区的空隙来回迂回穿插,最终肯定能找到北上的通道,从而跳出包围。
找准了矛盾点,定下了计划,下一步就是实施了。
1月28日,在毛泽东提议下,在遵义的中央红军进行了土城作战,然而首战失利,不得不分兵三路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向川南的古蔺方向开进,离开贵州。
2月18日,判断敌人追上来了,中央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开始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重入贵州。
2月24日至3月15日,红军进占桐梓,跟敌人交火数次,击溃黔军8个团,击溃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两个师,在攻打中央军周浑元三个师时失利,只能再次西渡赤水河(三渡赤水),二进川南。
眼看着红军已经两次入川南,坐镇贵阳指挥的蒋介石料定,这次红军肯定铁心要去四川,不回来了,于是指挥川黔滇部队全力追击。
他根本没想到,红军只是派出了一个团诱敌向西,主力实际上经过二郎滩东渡赤水,又杀回了贵州(四渡赤水),而且兵锋直指贵阳,也就是蒋介石本人的所在地。
大部队都跟着红军的诱饵向川南去了,贵阳防御空虚,蒋介石急忙命令滇军火速向东增援,确保贵阳的安全。
在蒋介石的要求下,滇军离开了云南大本营,红军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大迂回机动,从贵阳快速进入云南,不做停留,直接渡过金沙江,从而跳出了川滇黔包围圈,实现了胜利转移。
“四渡赤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这其中经历了太多千钧之重的考验,尤其是二渡赤水之后,三渡赤水之前,红军跟蒋系周浑元部交手的时候吃了大亏,于是有些人就坐不住了,各种埋怨之词冒了出来。
林彪对于红军来回转移的方法不满,认为这是“走弓背路”,这样下去会把部队拖垮。他给朱德打电话,建议说:“以后应当避免走弓背路,完全可以当着敌人的面通过,对不大的敌人(防守部队)采取以一部监视,掩护主力取捷径通过的办法”。
朱德顾全大局,要求林彪服从安排,专心工作,年轻气盛的林彪又给彭德怀打电话说:“现在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了。”
听彭德怀没有表态,他变本加厉地说:“我们服从你的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
当时红军实际上的指挥是毛泽东,林彪这样的说法太冲动,彭德怀在电话里直接拒绝了他的要求。
劝不动彭德怀,林彪又向中央写信,建议“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汇合。”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林彪的举动引起了很多同志的关注,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刘少奇向军委发了电报,指出基层指战员内存在一些消极情绪,希望中央重视。
毛泽东看到了刘少奇的电报,也读了林彪的信,发现有些事不能拖了,这不是个别人的一般意见,而是弥漫在红军内部的一股消极情绪,精神上的困惑必须解决。
5月12日,已经甩开了敌人,在凉山会理休整的红军开了一个会,毛泽东在会上复盘了整个“四渡赤水”的过程,把敌我双方的实力和打法都说了一遍,众人才恍然大悟。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之前大家都闷头打仗,对于眼前的得失太过于看重,根本没有考虑大局和未来,现在腾出手来好好计算这几个月的成败,还是觉得“四渡赤水”打得妙。
虽然红军有一些损失,但毕竟大家还是活着跳出了包围圈,谁要是不服“四渡赤水”的打法,可以自己提出新的战术。众人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主席指挥的好。
随后,毛泽东批评了林彪要求撤换前敌指挥的错误意见,指出他的不满情绪是来源于失去了中央苏区,从而对胜利缺乏信心,违背了遵义会议的精神。
林彪知错能改,明白自己又是给彭德怀打电话,又是给中央写信,确实做得有点过分,于是主动向毛泽东认错,诚恳地说:“我给中央写信,没有其他想法,主要是心里烦躁……”
毛泽东也没有深究,用打趣的语气说:“你是个娃娃,你懂什么?”
林彪是个人才,大家都看得出来,但凡有潜力的战将,肯定有自己的执拗和脾气,呆若木鸡的庸人提不出反对意见,但也不堪大用。
林彪能对主席的一些决策提出意见,刚好说明他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宽宏大量的主席没有为难他,毕竟林彪是他一手从井冈山提拔起来的爱将。
林彪这匹千里马,有幸遇到了伯乐毛泽东,最终成为一代名帅,这是他个人的福气,也是中国的运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