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解读影片《少年时代》的父母形象,美国家庭教育观

0
分享至

少年时代》的美国家庭教育观

《少年时代》是美国著名导演理查德.林特莱克执导的一部反映美国青少年成长历程的力作。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影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折射出许多美国家庭教育的价值理念。本文从文化价值观视角出发,结合影片故事情节,分析了《少年时代》所体现的美国家庭教育观,以期加深人们对美国家庭教育观的理解,研究、借鉴与反思中美家庭教育价值观差异,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由美国著名导演理查德.林特莱克执导的电影《少年时代》自2014年7月在美国上映以来就好评如潮,获第64届柏林电影节银熊最佳导演奖,第72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奖,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奖、最佳女配角奖。影片拍摄历时12年,被誉为“世纪神作”,“平凡生活的动人史诗”。在这个快餐主义盛行的年代中,它犹如一股甘泉沁人心脾,给人一种清新感,著名影评人安·霍纳迪认为该片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少年时代》讲述了一个名叫梅森的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记录了他少年时代的生活点滴,玩游戏、看动画片、和姐姐萨曼莎吵架、旁观妈妈奥利维亚搬家离婚考学位、和爸爸老梅森讨论避孕、一个人的旅行、第一份工作、第一个女朋友、第一次离别。他从一个有着婴儿肥和塌鼻子的漂亮男孩,逐渐进入青春期并长成一位胡子拉渣、甚至有着父亲般沧桑外观的男人。这既然是一部成长力作,那就离不开教育这个话题,尤其是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古今中外,人们都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电影《少年时代》折射出许多美国家庭教育的价值理念,体现了典型的美国家庭教育观。   

     1 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自美国《独立宣言》发表以来,“独立”(independence)这个词就深深的烙在美国人心中。个人自由被视为美国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价值观。而要获取自由,就必须学会自立,在经济和情感上获取独立,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独立的处理个人问题。这个观念渗透于美国的家庭教育中。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独立自主思想,让孩子在社会实践中学会自立、学会生存、学会交流与合作,在逆境中塑造孩子的独立性,锻炼孩子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因此,在美国,父母不包办孩子的事情,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完成。他们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做家务,并按时检查家务完成情况。

解读影片《少年时代》的父母形象

《少年时代》是一部以“成长”为主题的电影,影片主要记录了一位名为梅森的美国德州少年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影片还透过梅森的视角记录了其父母亲12年间的生活变迁。父母亲和梅森在12年里共同成长,最终也都走向成熟:母亲独立自主,极具责任感,独自养育两名子女的同时坚持不懈追求自己事业的成功;父亲年轻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摇滚青年,放荡不羁,但随着年龄增长,父亲最终蜕变成一个稳重成熟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本文试图解读片中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关键词]《少年时代》;成长;父亲;母亲电影《少年时代》是由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指导,耗时12年拍摄,于2014年初上映的一部美国影片。影片记录了一位名为梅森的美国德州少年6到18岁的成长历程。影片看似很不起眼,片中既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境遇,也没有曲折跌宕的情感波折。但是自影片上映以来,获得了无数好评,斩获了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第72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奖以及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奖等重要奖项。《时代》杂志是这样评价该部电影的:“理查德?林克莱

文库特的《少年时代》是平凡生活的动人史诗。我们都会记得什么是或者曾经是对我们最重要的,并且在了解到他人也有这种想法时感到惊讶。其实,我们忽略的往往是我们所爱的。这就是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体验它,很少有像《少年时代》这样的影片来记录平淡中的汹涌。拥抱每一个瞬间,林克莱特告诉我们,因为它不会重现――除非他把它们记录下来,雕琢并呈现在一部不可磨灭的电影中。”的确,影片只是记录了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是共通的成长经历让影片触碰到了观影者心里最柔软的那个部分,也触碰到了某些非常深刻而又真实的东西。  

  “时间的流逝”这一主题反复出现在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所拍摄的多部电影中,《少年时代》也不例外。影片以梅森12年的成长历程作为叙事主线,通过拍摄一些日常生活细节来记录梅森从6岁男孩长成18岁大学生的过程。电影很好地展现了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惊喜,悲欢和感动,12年的拍摄时间也很好地刻画了梅森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影片另一个叙事线索则是透过梅森的独特视角记录整个家庭,尤其是生父和母亲在12年里的变迁。梅森的母亲年纪轻轻就生下了他和姐姐萨曼莎,但是父母因为性格不合二人早早便离异了。梅森和姐姐跟母亲生活,父亲只在周末前来探望。在美国这样的离异家庭数量众多,但孩子的成长并不会受到太多负面的影响。父母亲承担各自养育子女的责任,依然与梅森生活最密切相关。透过梅森的视角,观影者同时感受到了12年里梅森父母的人生变迁以及父母对梅森成长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解读影片中梅森的父母形象。  

  一、独立自主极具责任感的母亲  

  母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人物,特别是儿童和少年时期。《少年时代》里的母亲欧利维亚是一位独立自主且极具责任感的人:年纪轻轻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始终顽强地面对生活的磨砺,肩负着身为人母的家庭责任,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影片中母亲数次失败的婚姻让人印象深刻:23岁与老梅森结合生育了两个孩子,但因性格不合二人分手,母亲独自抚养子女;第二任丈夫是一位大学教授,无奈好景不长,大学教授酗酒与家暴迫使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仓皇逃走,结束了婚姻;第三任丈夫是一个退伍军人,但因与子女关系不和谐也以失败告终。母亲每次开始一段新的婚姻就意味着梅森和姐姐要搬入新的家庭并适应新的环境。片中多次出现了搬家的场景,不管梅森和姐姐对于每次搬家如何的不情愿,成长过程中的阵痛他们都必须经历;不管母亲是多么不愿意遭遇一次一次婚姻的失败,生活带给她的各种不如意她只能选择坚强面对。  

  在美国单身母亲家庭众多,除了照顾子女,很多母亲还要为事业打拼。影片中梅森的母亲正是如此:欧利维亚一边抚养孩子一边重返大学校园读书,终于拿到了硕士学位并谋得了大学教授的职位。透过梅森的视角,母亲的自强不息得以展现。影片开始不久,梅森就在餐桌上得知了母亲要带着他们搬家的决定,原因是母亲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决定重返大学校园,新家距离外婆家很近,方便母亲读书,也方便外婆帮忙照顾两个孩子。影片中还有母亲不得不带着年幼的梅森去大学课堂听课的一幕,让观影者深切体会到边照顾孩子边攻读硕士学位的艰辛。  

  影片塑造了一个极具责任感的母亲形象,片中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责任”。第一次提到“责任”是影片开始不久,母亲因照料孩子不得已取消外出约会而引发了男友与之激烈的争吵。争吵中,母亲大声说道:“这就是生活,我有我的责任;我为人父母,这就意味着责任。我是一个女儿,也是孩子的母亲!”第二次提到“责任”是在母亲遭遇第二任丈夫的酗酒与家暴不得已带着孩子仓皇逃离来到了友人家中。当姐姐问母亲为什么不同时解救继父的两个子女时,母亲说道:“我不是他们的法律监护人。带走他们等于绑架,我不能那样做。我只有你和弟弟。当你们身处险境,你们就是我的责任。”第三次提到“责任”是影片快要结束时母子三人同去餐厅就餐。此时母亲再次做出搬家的决定,姐弟二人均倍感惊讶。母亲强调说姐弟二人都读了大学已经相继离家,她要卖掉大房子换成小房子,并告诉姐弟二人:“你们都是成年人,需要承担一些责任了”。  

  除了肩负照顾子女的家庭责任之外,母亲还有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影片中有一个只出现了两次的人物:一个西班牙裔的水管工,他曾经帮梅森家修理排水管道,身为大学教师的母亲不经意之间发现他很聪明,于是建议他去学费低廉的社区大学读书。这个水管工后来再次出现在母子三人就餐的餐厅里,原来他真的听了母亲的一席话,去读了社区大学,然后边工作边攻读德州大学的本科学位。片中母亲努力当上了大学老师,出于一种教师的本能与责任感,她用自己的一席话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母亲独立自主,自强不息。但是在影片快要结束时,一向坚强的母亲却伤心地哭泣,因为梅森真的要离家前往外地的大学就读。这一幕很让人动容,母亲一边哭泣,一边说道:“这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可我不明白为何你离开家还能如此高兴。你知道我此刻的感觉吗?我的人生很快将要离去。我一生中的里程碑事件包括:结婚,生子,离婚,以为你患上读写困难症,教你骑车,又离婚,拿下硕士学位,找到想要的工作,送姐姐读大学,现在送你读大学。你知道下一个里程碑是什么吗?是我的葬礼。”母亲的流下的泪水饱含了对子女长大离家的不舍与生活一下子失去重心的落寞。     二、告别不羁走向成熟的父亲  

  影片中的父亲老梅森随着儿子一起成长,从一个放荡不羁的摇滚青年逐渐蜕变成一个回归家庭的成熟男人。他没有中国父亲的死板和严厉,虽然只是隔周与孩子们共度周末,但在关键时刻不忘给孩子及时的教导,在儿子成长的重要时刻从不缺席。如果说照顾梅森日常生活的是母亲,那么对梅森性格以及心理品质进行塑造的则是父亲。  

  “亲情”是成长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每个人的少年时代,父母亲的正确引导十分重要。影片中几乎每一次父亲的出现都为了给孩子带来人生的启迪。第一次父亲带孩子去打保龄球,梅森因两次都偏离了轨道而抱怨轨道两侧没有安装防撞杠,父亲教导说:“防撞杠是为小孩子而设立的。你呢?两岁小孩吗?你不需要防撞杠,人生也没有给你提供防撞杠”。打完保龄球父亲带孩子们就餐,餐厅的电视上播放了伊拉克战争的画面,父亲告诉孩子这场战争就是一场灾难!父亲说道:“世界上每一个有思想的人在准备发动战争时都知道将要发生些什么,但是布什和他周围的那些麻木的狂热分子却毫不在意。”姐姐说学校老师教育他们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父亲毫不客气地指出老师在撒谎,并说伊拉克和“9?11事件”一点关系都没有。  

  第二次父亲要带孩子周末野营,可姐姐要去参加同学聚会无法同行。交流中父亲知道了女儿已经交了男朋友,面对日渐成熟长大的女儿,父亲主动和孩子们谈论了避孕的问题。父亲首先举了当时共和党副总统竞选人萨拉?佩林女儿17岁就怀孕的例子提醒女儿一定注意避免发生类似事件,然后告诉了姐姐和梅森避免此类事件的两种方法:一是不要发生性关系,二是要戴安全套。这样的话题让姐姐、梅森以及父亲本人都感到难为情,但是当梅森试图以上厕所为借口离开时却被父亲阻止了。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子女,父母亲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对性有正确的了解,学会避免一些出格的行为。梅森的父亲做到了,他直面了自己23岁时和梅森母亲因为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而生下了他们的亲身经历,并告诫孩子们一定要汲取教训。和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对于性的话题要么避而不谈要么间接委婉谈论的做法不同,梅森的父亲非常直接,这种直接可以帮助子女在青春期这一人生的关键时期避免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父亲最后一次与儿子长谈是电影快要结束时,得知梅森与女友分手情绪低落,父亲与儿子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男人之间的谈话。父亲直截了当地告诉梅森:高中生的恋爱是不会有结果的,不要浪费时间为已经分手的女孩哭泣;应该努力出人头地,到时候女孩子自会找上门来。父亲还告诉梅森他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任。父亲的劝导及时帮助梅森摆脱了失恋的阴影,勇敢面对成长中必然经历的痛楚。纵观父亲与孩子们的每一处交流不难发现,父亲也在逐渐成熟。青年时对孩子的教导还言辞激烈,但中年时期则多了更多的深刻内涵。    因为时空的关系,父亲对梅森和姐姐的关爱不如母亲的那般直接,但他还是一位好父亲,从未减少对子女的关爱。影片用音乐传达了这种关爱,展现了父亲如何从一个醉心于音乐创作、放荡不羁的摇滚青年逐渐蜕变为回归家庭的成熟男人。  

  影片中有一幕是父亲带子女看完棒球比赛回到自己住处时为子女自弹自唱了一首即兴歌曲,歌词这样唱道:今夜在休斯顿你们很安全,伴着父亲的摇篮曲;你们的妈妈又有了新丈夫,他看起来还不错;我想知道他是否睡前给你们读故事,是否亲吻你们晚安;保姆说孩子们思念我,我知道我不应该相信这是真的;老师们说儿子画了一张全家福,全都面带愁容;老师还说经常看见儿子对着窗外私语,说爸爸你回家好吗?我知道我该打电话给儿子,但要是他妈妈接了电话该怎么办呢?”虽然歌词不乏戏谑成分,但很好地体现了父亲对子女时时刻刻的关爱,这种关爱随着歌曲轻柔的节奏缓缓流淌。  

  父亲把他对音乐的理解与热爱传递给了梅森,梅森后来热爱上了摄影大概就是因为遗传了父亲的艺术细胞。在带儿子露营途中,父亲为儿子解读了车上播放的歌曲Hate it Here:歌词直截了当,没有玄技。梅森15岁生日时,父亲送给他一份极为特别的生日礼物:一张经过反复精心剪辑的他自称为Beatles Black Album的自制唱片,里面收录了甲壳虫乐队成员单飞后每一个人的单曲。按照父亲的说法,只有把单飞后的每个人的单曲一首一首穿插在一起才能彰显出甲壳虫乐队的与众不同与真正魅力。父亲花了大量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制作这张唱片只为给儿子一个生日的惊喜,父子之情让人感动。音乐具有强大的召唤力,影片中熟悉的音乐常常把观众带入温暖的回忆之中。    三、结语  

  《少年时代》是一部非常朴素的电影,简单、纯粹地记录了梅森12年的成长,平淡生活的点滴细节使得观影者仿佛在重温自己的成长历程,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自然。成长总是伴随着爱与痛,喜与悲,影片用一个个真实的镜头捕捉了每个人12年里悄然发生的变化:梅森从6岁的懵懂小孩长成18岁的少年;妈妈结婚生子后重返学校,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抚养孩子长大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实现了人生的价值;爸爸从一个放荡不羁的摇滚青年最终蜕变成一个回归家庭成熟稳重的男人,承担起了对子女、家庭、自己的全部责任。影片在美国德州拍摄,为观影者展现了美国文化形态下的社会形态、爱与教育、家庭及婚姻关系,深入刻画了“成长”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武显云.电影《少年时代》中的美国文化[J].电影文学,2015(02).  

  [2] 张艺馨.《少年时代》的朴素人生[J].齐鲁周刊,2014(49).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出版社,1999.

转自 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莱尔斯200米厚度远超博尔特,史上20个最好成绩占10个断崖式领先

莱尔斯200米厚度远超博尔特,史上20个最好成绩占10个断崖式领先

杨华评论
2025-09-19 22:49:19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封毅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封毅被查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09-19 21:46:17
詹姆斯宣布破产!亲自承认:现在退役还不是时候

詹姆斯宣布破产!亲自承认:现在退役还不是时候

陈意小可爱
2025-09-19 12:16:33
为夺冠拼了!太阳报:塔帅规定全队赛前共乘大巴 打车费人均超2万

为夺冠拼了!太阳报:塔帅规定全队赛前共乘大巴 打车费人均超2万

直播吧
2025-09-20 00:53:05
扼杀葬礼三中场!双核佩德里+德容1.85亿身价,炸裂数据掌控全场

扼杀葬礼三中场!双核佩德里+德容1.85亿身价,炸裂数据掌控全场

直播吧
2025-09-19 13:53:35
在德国农村住半年,才懂什么叫富人式贫穷,节俭程度让人目瞪口呆

在德国农村住半年,才懂什么叫富人式贫穷,节俭程度让人目瞪口呆

天下霸奇
2025-07-31 07:55:04
大S遗产出现神反转!具俊晔一纸签字,S妈梦想破碎

大S遗产出现神反转!具俊晔一纸签字,S妈梦想破碎

草莓解说体育
2025-09-20 01:44:36
狂轰17分11板2盖帽!余嘉豪统治攻防两端,西班牙球迷纷纷叫好!

狂轰17分11板2盖帽!余嘉豪统治攻防两端,西班牙球迷纷纷叫好!

田先生篮球
2025-09-19 15:38:47
穿外套了吗?湖北启动换季式降温!网友:武汉只有冬夏

穿外套了吗?湖北启动换季式降温!网友:武汉只有冬夏

极目新闻
2025-09-19 19:48:57
不装了,荷兰就光刻机对中国亮明态度,日媒:我们“上当”了

不装了,荷兰就光刻机对中国亮明态度,日媒:我们“上当”了

甜柠聊史
2025-09-19 08:07:04
大瓜!释永信案最新进展:他做的丑事,果然比想象中更恶劣!

大瓜!释永信案最新进展:他做的丑事,果然比想象中更恶劣!

财经要参
2025-09-19 23:42:37
普京:俄军前线作战人数 超70万

普京:俄军前线作战人数 超70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6:31:48
不管炖什么肉,只要锅里多加这“3味”料,肉越炖越香,越炖越烂

不管炖什么肉,只要锅里多加这“3味”料,肉越炖越香,越炖越烂

阿龙美食记
2025-09-19 10:50:15
山东“入室抢婴案”一审宣判 原告:主犯得知被判死缓后当庭大骂我们

山东“入室抢婴案”一审宣判 原告:主犯得知被判死缓后当庭大骂我们

上游新闻
2025-09-19 11:54:01
特朗普:普京“真的让我很失望”

特朗普:普京“真的让我很失望”

参考消息
2025-09-19 19:48:58
人间清醒任正非:不要再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格局!

人间清醒任正非:不要再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格局!

尚曦读史
2025-09-17 03:55:07
特朗普干将说了实话,就算大陆收回台湾,美国也不会伤筋动骨

特朗普干将说了实话,就算大陆收回台湾,美国也不会伤筋动骨

通文知史
2025-09-16 13:00:05
樊振东重拾状态!德国杯横扫斯祖迪,各方面回暖,赛后经理太暖心

樊振东重拾状态!德国杯横扫斯祖迪,各方面回暖,赛后经理太暖心

篮球资讯达人
2025-09-20 01:38:14
上海39度高温送餐员砸玛莎拉蒂救幼儿,豪车主现身:车子归你了

上海39度高温送餐员砸玛莎拉蒂救幼儿,豪车主现身:车子归你了

今天说故事
2025-09-15 18:15:52
不露面不知道,一露面吓一跳!这些明星突然就老得不成样子了

不露面不知道,一露面吓一跳!这些明星突然就老得不成样子了

湘村大余
2025-09-18 22:56:11
2025-09-20 05:47:00
大卫评论
大卫评论
大卫,作家、自媒体人。
212文章数 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数码
旅游
手机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教育要闻

分层教学就是搞歧视?家长和老师激烈争论

数码要闻

750万小米空调升级10年免费包修:为用户节省15亿元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手机要闻

iPhone17系列零售版验机防骗、防扯皮攻略| 验机细节拉满「科技美学开箱」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