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淮水培养了一代代的人,可谓人杰地灵,管仲、孙叔敖、曹操、华佗、周瑜、包拯、朱元璋、李鸿章、刘铭传等等全部出自安徽。
今天介绍的这位抗日名将也是安徽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安徽省主席等职,一生戎马战功赫赫,毁家自费起兵抗日,却遭蒋、日、伪三方联合剿杀,真乃千古奇闻,他就是方振武将军。
方振武出生于1885年的安徽寿县,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是父亲靠挑担卖油养活他的,他也懂事,帮助父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到大点就出去给人跳水补贴家用。
1906年,方振武考入安庆武备练军学堂,毕业后进入安庆马炮营当兵,1908年参加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兵败被俘后逃脱,加入了南京清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所属冷御秋部。
此后,方振武在孙中山麾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他由反清而入革命,平南京,成立总统府都有他的一功,只是那时年少,跟随的是冯玉祥一系。
一直到冯玉祥和蒋介石结盟,开始二次北伐,方振武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军长(日后,这个番号让日军闻风丧胆),率部攻下济南后,担任济南卫戍司令。
二十年戎马生涯,让方振武看遍了乱世离人,在1929年的时候,他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本着“革除积弊、精简节约”的治皖方针,准备大干一场。
可是这一切却遭到了蒋介石的猜忌,先是软禁在南京,后来又先后被押在军法处和汤山监狱。
九一八之后,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怒潮的冲击下,南京政府被迫释放了方振武等人。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战端,十九路军奋起抗击,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掌声,但蒋介石的做法却让全国人民寒了心。方振武义愤填膺,却空恨手中无兵,决心毁家纾难,抗日救国,那个时候他还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之下,他还是借着岳母病逝的机会逃了出来。
方振武变卖全部家产,凑集10 万元作抗日军费,来到山西介休,与旧部鲍刚、张人杰等共商组建“抗日救国军”。
方振武不服,继续率部北上,蒋介石调集7个师的兵力进行堵截,战斗中方振武身先士卒击溃拦截之敌,非常痛心的他再次通电: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耿耿愚忱,可质天日。
5月中旬,部队到达察哈尔省宣化地区,宣化县民众召开欢迎抗日救国军大会,方振武非常感动,他咬破中指在一块白布上写道:有我无敌,有敌无我。
5月26日,冯玉祥在张家口通电成立“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方振武得知消息后立刻通电响应,电文写道:振武不敏,实率数万健儿,竭诚拥护,修我刀剑,歼彼凶残,胜利为少康之一旅,失败为田横之五百。
方振武就任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率部北上抗日,6月22日至7月12日,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城镇,将日伪军逐出察哈尔省,日军伤亡一千余人,俘数百人,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民抗日的首次空前大捷。
在此激动人心的时刻,蒋介石再次出面阻拦,调集10余万兵力,向张家口逼进,攻击同盟军,冯玉祥不得已离开张家口回泰山。
方振武率部进入《塘沽协定》的所谓非武装区,像一把匕首插入日、伪、蒋腹心地带,但灾难已经到来,日、伪、蒋军三方集结重兵将方振武所部包围在顺义牛栏山地区,覆灭已经在所难免。
方振武见突围无望,为使抗日将士免遭无谓牺牲,他与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进行谈判,商震在蒋、日的逼迫下,不得已将方振武押往北平,途中由于商震暗助和押送士兵对抗日英雄的敬仰才脱险。
方振武拳拳报国之心无施展之地,但依旧百折不挠继续进行抗日活动。
上海沦陷,南京危在旦夕,方振武目睹国事如此糜烂自己却一筹莫展,非常痛心,遂去广西桂林兴办农场,收容安徽籍难民和流亡学生。期间方振武再次暗中准备,决心起兵抗日,因被蒋介石得知,不得已迁居香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方振武再次回国参加抗日,刚踏入广东省境,就被军统特务逮捕杀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