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世俗统治者的合作果然十分顺利。教会获得了封地与政治权力,而法兰克人的统治也得到了高卢和西班牙地区人民的拥护。法兰克王国成为日耳曼人王国中最辽阔的国家。
但是,法兰克人并没能建立起古罗马或古中国式的稳定帝国。法兰克王国实行的是“兄弟分家”继承法,王国继承时由统治者众子均分。这种制度源于古老的氏族观念。当时人们认为,氏族首领拥有神奇的魔力,这种力量让他们能听懂动物的语言,能让谷物丰收,还能在战场上战无不胜。这些超能力将均等地遗传给他的儿子们。
因此,国王的儿子都应该参与统治。当然,众子均分王国只是暂时的。在某个儿子死后,其他兄弟会瓜分他的统治区,兄弟中最后死去的将回收所有土地完成统一,然后再在自己的儿子中进行分配。但是这样的分法,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侄子和叔伯间会争夺统治权。公元511年克洛维去世后,王国被分成了四部分。他的四个儿子分别被称为梅斯王、奥尔良王、巴黎王和苏瓦松王。苏瓦松王最后完成了对王权的回收,去世后他的遗产继续在诸子间进行分配。结果,各分治区的贵族和王族成员对继承权虎视眈眈,国王的法定继承人则力图挫败这些人的企图,整个王国纷争不已。
墨洛温王室在长期斗争中逐步衰落,最终王族向大贵族和教会势力妥协,贵族势力不断获得土地与财产,赢得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国王则不理朝政,被称为“懒王”。后期的法兰克国王仅仅是坐在宝座上扮演统治者的角色,听听地方使者的陈词,说一说别人教给他的话,国王的职权也就剩下这么点了。
由于王权衰弱,实权掌握在管理宫廷事务和王室地产的宫相手中。著名的查理大帝,其曾祖父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他们属于卡洛林家族。在罗马主教的支持下,卡洛林家族打败了纽斯特里西亚军队,其实力得到法兰克王族的认可。查理大帝的祖父叫查理·马特,“马特”是绰号,意思是“铁锤”,表示其特别勇猛。他担任宫相期间,阿拉伯人由北非渡海入侵西班牙,军队推进至现法国边境的比利牛斯山,意欲掌控欧洲。情势危急,查理·马特率法兰克军队,在公元732年的普瓦捷战役中大败阿拉伯人,阻止了阿拉伯人在西欧的扩张。随后他重新征服阿勒曼尼人,巩固了法兰克王国的统治。罗马教皇授予他“执政官”、“贵人”的职位和称号,表明卡洛林家族此时实际上已拥有国王的权势。查理大帝的父亲小丕平任宫相十年后,争取到了罗马主教的支持,于公元751年实现王朝更替。罗马教会为小丕平戴上王冠,涂上圣油,小丕平荣升国王,墨洛温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被贬入修道院。墨洛温王朝自此结束,卡洛林王朝登上历史舞台。从这时起,教会更加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政治势力。
公元768年,小丕平去世,临终前他受前朝王权分治的影响,将国土分为两部分,由长子卡洛曼和次子查理分别统治。不料,卡洛曼即位后很快早逝,查理开始了对整个法兰克王国的统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