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曾在《三国志》中评论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有的学者认为,在除去诸夏侯、曹之外的亲信将帅外,功劳最多或者说为曹前期开拓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武将TOP5。
今天,我们不介绍着五位将领的详情,而是聊一聊他们的儿子。
张辽倥偬戎马一生,曾留下了“张辽止啼”的典故。黄初三年,患病的张辽仍然被孙权十分忌惮,也于同年,张辽薨逝。
根据零星记载,张辽可考的儿子共有三位。其中长子是张虎,另外一个儿子于建安二十五年因为张辽的功劳被封为列侯。第三个儿子在黄初六年,因曹丕思念张辽的功劳封他为关内侯。
张辽薨逝后,张虎继承了他的爵位,并被升为偏将军。张虎去世后,张虎的儿子张统继承了他的爵位。
于禁是五子良将中,唯一一位受到“假节钺”殊荣的,其它将领仅仅是“假节”(在晋朝之前,区别更多的是所享受的礼仪)。我们都知道,于禁很早就跟随了曹操,戎马一生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而于禁晚年,却因为投降关羽(或没有以死殉国)之事成为他的污点。最终于禁回到魏国后,被曹丕活活气死。
于禁去世后,被追谥为厉侯,我们都知道,厉字作为谥号是含有“贬意”的。
根据我国谥号的相关资料“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各位读者,您们觉得于禁最适合哪个解释呢?
于禁薨逝后,他的儿子于圭继承了于禁在建安二年被封的益寿亭侯的爵位。于圭袭爵后再无任何记载。
张郃被人们称之为“雅歌将军”,他从征四方,为曹家三代人效劳。太和五年,诸葛亮再次北伐,曹叡命令张郃率众迎击。诸葛亮退却时司马懿却要求张郃追击,最终在木门谷被乱箭射死。朝廷得知此事之后,赐给他壮侯的谥号,他的儿子张雄继承了张郃的爵位“鄚侯”。
张郃已经去世,但曹叡因为张郃前后征战的功劳,将张郃原来的食邑分出一小部分,封张郃其它四个儿子为列侯,张郃最小的儿子为关内侯。如此看来,张郃应共有6个儿子。在此之后,张郃的儿子们再无记载。
在《三国演义》中,徐晃被罗贯中先生安排去平定孟达叛乱。结果在阵前叫阵的时候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回到营中之后不治身亡。在《三国志》中,徐晃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另外,徐晃还是“长驱直入”成语的主人公。
历史上,徐晃最后一战,是在曹丕刚驾崩,和司马懿一起到襄阳抵抗扣边的诸葛瑾。太和元年,徐晃去世,谥为壮侯,他的儿子徐盖继承了阳平侯的爵位。
徐盖去世后,他的儿子徐霸继位。西晋建立后,徐霸的阳平侯国被废除。
乐进作战勇猛,多次有“先登”的功劳。乐进在著名的合肥之战后,又因为军功,将其广昌亭侯的食邑分出五百户给他的一个儿子,并封那个孩子为列侯,乐进被加封为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乐进去世,被谥为威侯。乐进去世后,他的儿子乐綝继承了他广昌亭侯的爵位。
根据记载,乐綝很有其父乐进之风,在继承爵位后还被封为扬州刺史。甘露二年,司马昭怀疑诸葛诞对自己不忠,就征辟他回朝为司空。而诸葛诞自知得罪贾充,自认为有去无回,就毅然叛变魏国。而当时离诸葛诞不远的正是扬州刺史的治所,诸葛诞认为这里面有乐綝在搞鬼,于是率领几百士兵来找乐綝。
当时扬州人看到诸葛诞气势汹汹的来了,都打算赶紧关门。但诸葛诞大喊“你们不都是我的故吏吗?”乐綝闻讯赶来命令人们赶紧关闭城门别听诸葛诞那胡说八道,但还是被诸葛诞等人闯入。乐綝赶紧往城楼上面逃跑,却被诸葛诞的部众追上并杀害。
曹髦得知此事,下诏为其感到惋惜,追谥为慜,加赠卫尉。乐綝战死后,他的儿子乐肇继承了乐进,乐綝的广昌亭侯。
其实,虽说乐綝最后是为国捐躯了。但我们如果回头把《三国志》吃透一些,这次事件很可能这是贾充,司马昭和乐綝三个人玩的一个“局”。可以说,乐綝很有可能被司马化了。如此一来,乐綝还是大魏的忠臣吗?也许,一百个人心中,各有答案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