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风中的寒意渐浓,然而在北师大集宁附中校园,迎面扑来的依旧是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四射的迸发力。11月20日,据中央文明委发布消息,北师大集宁附中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成为乌兰察布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这让全校师生心中都倍感振奋。
一砖一瓦守校风 一草一木观文明
2008年2月,百年名校北京师范大学与乌兰察布市政府牵手,由集宁区政府承办,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建校十一年来,获得“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学校”“全国德育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示范校”等国家、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各类奖项120多项。
载誉归来,文明续航。近年来,北师大集宁附中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对照文明校园“六个好”创建标准,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坚持贴近师生、注重实效,坚持广泛参与、全员全方位推动,坚持品牌打造、重在环境熏陶,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和校园和谐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学校精彩多样的学识课堂(图/许敬)
在北师大集宁附中校园内,齐抓共管的文明校园创建行动让学校环境发生了可喜变化,校园干净整洁,宣传橱窗展示着师生风采,教学楼走廊悬挂着名人、名言及优秀校友感言,大到一室一楼,小到一树一景,都成为附中人内心特有的“精神标记”和强有力的“聚合力”。
文明校园的创建使每一名师生都成为了实践者和受益者。高一学生杨宇婷对此感受颇深,她说,对北师大附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在介绍校园的时候说,北师大的校门像一个“回”字,寓意着“回家”,入校后也真的感觉像家一样温暖。“学校把文明教育贯穿到了我们日常学习中,校园各个角落都贴满了关于成长、教育、文明的名人名言,给我们营造了文明校园的氛围,让我们在这里真正说文明话、做文明人。”
教师队伍建设好 师德师风共提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北师大集宁附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在拓展育人体系广度的同时,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育人内涵、增强育人效果,让教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图/许敬)
北师大集宁附中副校长张瑞清介绍,建校以来,学校以“以人为本、拓新发展”为办学理念,以“重德、重才、重实绩”为用人原则,开拓教育思路,开发教学视野,充分利用学科骨干教师、名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高一年级政治老师贾利芳说:“在老教师身上,我不仅学习到了他们的知识经验,更多的是学习到了他们身上那种辛勤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我们也会把青年教师的新思想新观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力争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子。”
素质工程促文明 育人铸魂要先行
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不仅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所在。近年来,北师大集宁附中形成文明创建共识,成立了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充分调动起广大师生的文明创建积极性。
学校稳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播下诚信友善的种子,培育正直公平的叶子,成长爱国担当的孩子”的入学主题教育,到“中华优秀传统经典颂读”“文明远足、放飞梦想”“文明成人、感恩担当”“文明助人、志愿服务”“点燃激情、文明高考”等系列文明主题活动,都在学校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现如今,校园环境文明、制度文明、活动文明,“立人文化”润泽校园,“阳光德育”异彩纷呈,“学思课堂”高效推进,“规范服务”治校严谨,每一位学子都在附中校园中文明绽放。
北师大集宁附中副校长 张瑞清
编辑:王晶晶 张雅迪
审核:张洁 郭文婕 徐吉宝
终审:郑少慧
来源:集宁区融媒体中心采访部 许敬 郭一宁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