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拍拖、代际、职场、观点,还有猫咪,只写对年轻人有用的
有一次公司一位老总从酒桌上面下来,我陪他回办公室取点东西。
大概晚上八点左右,领导正酒酣耳热,哼着小曲之时,看见自己分管的部门办公室灯火全灭,一片漆黑。
马上打给部门主任:你们为什么不加班?
不问工作进度,不问人员安排,看见部下休息,他就浑身难受。
于是部门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习惯,为领导留一盏灯活动,具体做法就是不管有没有人,办公室都不关灯。
如何看一个公司的氛围?
如果下班时间到了,大家陆续收拾东西离开,那氛围很不错。
如果下班时间到了,没忙完的同事在加班,你完成工作离开,那氛围也还行。
可如果下班时间到了,就算大家做完了工作也不敢随意离开,那氛围就有点糟。
那么996是什么呢?
你要待够12小时(早上9点到晚上9点)*6天,不管你做没做完工作,你都不能走。
程序员常年加班,我们做新媒体的更是24小时stand by,热点一出不管在天涯海角都要打开电脑;还有建筑师,设计师,广告人……
忙起来不要说996,007都不够用。
但这些都是「软性加班」,我们是隐性加班人口。
招聘时对方也会暗戳戳地问:
“你对996有什么看法?”
“不想996?不好意思,你跟我们的企业文化不符。”
这个意思不就是强制996吗?
想到这里,我又偷偷重温了下马云爸爸在某站上发表了一段“鸡汤”视频《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
弹幕评论双翻车,喜闻乐见:
还记得马云爸爸曾表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
但是机智的网友立刻回应:那不一样吧爸爸。你007是给自己赚钱,可我们996是给公司赚钱啊。
剥削阶级嘛,都喜欢用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来掩盖他们的真实身份。
但不同于忽悠二十年前进城务工的小镇青年,现在年轻人谁都不吃这一套。
人民日报也随即表态,“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第二天马云便话锋一转,说自己不是为996辩护,而是“只是你热爱事业,积极拼搏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马云爸爸知不知道我们为啥反对996?
当然知道。
但他还是在装傻。
因为老板们带来令人愤怒和恐惧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加班而已。
大厂并不缺员工,正相反,是我们缺工作。
马云在最新的谈论996长文里说:“真正的996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不少。”
这话说得挺聪明。
老板觉得遍地都是机会,但员工自己心里清楚,工作往往没得选。
华为的狼性文化闻名内外,听内部工作人员说,半夜三点打电话问工作情况是一件极其普遍的事情,大家都心照不宣。
打电话的那个人丝毫没有因打扰同事休息而愧疚,同样,接电话的那个人睡眼朦胧就立刻爬起来对工作,责无旁贷。
我曾在群里的大学同学吐槽,钉钉已经成为了他们婚姻生活中最大的“敌人”。
每当他们夫妻二人沐浴更衣、酝酿情绪、欲行和谐之事时,要么他手机响了,要么他老婆手机响了。
你静音?
人dingding自带已读功能,谁@了你对方可以看见你有没有看这条消息,甚至你长时间不回这种消息,还会有群发短信和语音电话打过来提醒你回消息。
一时手残回复了,得了吧氛围都烟消云散了,爬起来继续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吧。
工作KPI,生孩子的KPI,两手抓,两手都硬不起来。真拿劳动者不当人了?
我这位朋友给我的吐槽
因为大环境如此,整个氛围都是加班加点没有生活,所以只能习惯。
相比之下,雷军坦率多了。
直接说希望小mi能够招到自愿加班到12点的人。
事实上,企业永远不缺“自愿加班到12点的人”,因为你不去,也会有别人去。
有了被“随意替换”所支配的恐惧,为什么我们还在反对996?
我们害怕的是被物化,就像牲口一样招之则来,挥之则弃。
马云知道我们不喜欢996,却依然用热爱拼搏给996裹上糖衣。
资本越来越为所欲为、飞龙骑脸,大家对于工作加班的不满自然此起彼伏。
起初,资本家让程序员996,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程序员;
后来,资本家让网文写手签卖身合同,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写手也不看网文;
再后来,资本家凭借背景起诉拒绝加班的员工,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永远会老老实实的加班;
再后来,资本家开始封掉说真话的账号,我没有说话,因为以码字为生的我从来都是写“光辉正面”的文字;
最后,资本开始割所有人的韭菜了,这时候没人替我说话了。
这么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老板们都能公开谈论,发表演讲,以后会不会更严苛,更没有底线吗?
将来坐在格子间里的人会怎么样?像环卫工人一样戴上不能休息超过20分钟的手环吗?
那跟畜牧场里的牛羊有什么区别?
而且大佬们还企图用价值观绑架我们,被他们价值观洗脑。
强制996被贯彻得如此冠冕堂皇,我们以后甚至会被人说:你看这个人,不接受996,就是不上进,没救了。
万一我们过劳死了,或者出个工作压力大自杀的新闻,都会被人戳脊梁骨:连这点压力都承担不了,只会拖后腿。
明明每个月月光甚至还要靠父母接济,但就因为透支收入买了点上档次的消费品以为自己晋级上流社会了;
瞧不起体力劳动者,一边抱怨着加班一边鄙视那些维护自身权益的人。
我们自愿对这份工作认真负责,拼搏热爱,掉光头发都是我们自己的事儿。
但你不能强制要求我为公司熬成秃头吧。
个人成长是自我选择,为公司做事是基于合同,这俩不相干。
这就好像你走在街上,乞丐看你穿得漂亮,跟你说:你得给我点钱。
这不对。
员工可以在工作上投入过度的热情,但是老板不能伸手要。
更不能把路拦上,说不给就不让你上班。
现在很魔幻,不仅拦路,还洗脑说:你给了钱,就会变得超有爱心哦。
不好意思,有爱心不是这么定义的。
热爱工作跟强制996,并不是一回事。
从有zan的老板在年会上直接说公司以后要996、不解释,到jing东内部邮件“三类人”的流出,再到马云形容996是一种福报。
各位大佬的先后发声,已然组成“资本家联盟”。
一旦人们被他们洗脑成功,正所谓“千防万防,工贼难防”,大厂联合起来分分钟要改变规则。
而我们只能无能为力。
像《使女的故事》,这一切都是个过程。
即便我们这代人会叫嚣,会反抗。
在大佬看来不要紧啊,只要继续用996价值观洗脑,下一代人,下下代人,总有一天会觉得996没什么啊,很正常啊,ICU又怎么样,人固有一死嘛。
而ICU也许是我们整个群体的下场。
996真正令人恐惧的,无非是ICU。
有人说,996只要给加班费,我能加到公司破产。
那终究只是玩笑。因为你玩不过公司。
看起来市面上知名互联网公司确实给加钱了,薪资高出行业平均水平很多。
当然了,大部分公司加着996的班,给着底薪的钱。
但钱未必是最重要的。
在这场对抗中,企业拿出多一点钱,员工还没加到公司破产的一天,就支出了未来30年的身体。
马克思早在100年前就对现在的强制996做出了总结性发言: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把这个结论贯彻得最好的是jing东的刘强东。
他们的内部邮件里写着,要坚决淘汰三类人。
只要稍加翻译,各位都会觉得这封邮件太刺眼了:
你要拼,不然你绩效低,你就不是我“兄弟”,再见;
你拼了,你身体会差,拼不动,再见;
或者你拼了,升职加薪,性价比变低,还是再见。
这多好,京东的员工永远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波波换下去,新鲜血液永不倒。
至于那些年老体弱,病痛缠身的前员工?不好意思,我们这是企业,不是福利院。
刘强东在访谈中说,不能牺牲兄弟们(员工)的利益
透过这封邮件,我几乎看见了大部分为996说话的老板的心声。
ICU很可怕,比ICU更可怕的是,你生病了,企业立刻拍手走人。
为什么人们越来越“聪明”,信老板们毒鸡汤的人越来越少了呢?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现实是最好的老师。
我发现我身边朋友几乎都是这种心路历程:刚毕业的时候雄心壮志,觉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要在新时代的互联网经济里、要在一线城市的灯红酒绿中拼搏出一席之地……
结果被资本主义暴打几年以后纷纷变得苍老了几十岁:天天想着退休。
也不想着在事业上呼风唤雨了,也不觉得大城市的浮光掠影有吸引力了。
精神也焦虑了,失眠也频繁了,颈椎腰椎也出毛病了,收入也永远买不起房......
于是开始觉得在老家吃家里的住家里的每天下午溜溜弯散散步简直神仙生活。
这种心态非常真实,至少我身边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跑。
所以我们反对强制996,反对美化成热爱工作的价值观,反对年老体弱被辞退的逻辑闭环。
即使我们不是程序员,我们不在BAT大公司,我们没有996。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我们害怕的东西,它正跑在路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