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53年7月,刚从百年屈辱中走出来的新中国就在朝鲜半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殊死鏖战。让世人跌破眼镜的是,拥有强大的海空优势、后勤优势、装备优势的联合国军竟然只能和我们的志愿军平分秋色,最终不得不坐下来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来结束战争。
平分秋色说的是战场态势,但从战略目标来看,毫无疑问,志愿军是胜利的那一方。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在三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参战者多达百万,牺牲的烈士多达十万。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在这些最可爱的人中,有一个几百人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只是普通一兵,也没多高的文化,却往往能在战场上给敌人以最猛烈的打击,我们称之为功臣群体或者说英雄群体。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沈树根鹫峰阻击战的故事。
沈树根是浙江诸暨人,1944年参军,48年入党。抗美援朝战役打响后,沈树根也跟着部队入朝参战了。
1951年6月,当时是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准备后撤,美军在之前阶段中吃了点小亏之后,心有不甘,迅速组织了一批兵力,准备切断一部分志愿军的退路。
沈树根当时是志愿军第20军60师179团八连三排的排长,6月22日,沈树根的三排接到了任务:抢占华川前线制高点鹫峰,并最少固守一天。此地是我军后撤必经之路,一旦被敌人抢占,必定会给我军带来重大伤亡。作为一位优秀的指战员,沈树根知道鹫峰的重要性,为此,在接到任务之时,他就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不守住鹫峰,绝不活着回来。
为了迅速赶到鹫峰,沈树根决定连夜出发,尽量抢在敌人之前抢占阵地。当晚,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给战士们行军带来了很大麻烦。但沈树根不忧反喜,原来志愿军战士们过惯了苦日子,下雨对他们的影响比较有限,反而对面的老爷兵们,肯定要受不少影响。
在经过3个小时的急行军后,沈树根带着3排的34名战士赶到了鹫峰。鹫峰海拔989米,是从华川到山阳里的制高点。
在查看阵地形势后,沈树根开始分配兵力布置防御点,构筑防御工事,等待第二天敌人的进攻。
让沈树根失望的是,第二天整整一个白天,都没有敌人前来进攻,看来老爷兵就是老爷兵,一场大雨让沈树根还没接触敌人就已经完成了任务。
当然,坚守阵地一天只是上级交给他的最低任务,不代表就真的可以撤退了。当天晚上,敌军终于摸上来了。按照美军一贯打法,应该是先用炮轰,再派步兵冲锋。不过由于三排战士们隐蔽工作做得好,敌军没看出来山头已经有人,直接派出了步兵上山。
不用说,沈树根以逸待劳,找准时间主动出击,敌人第一波攻山的人马被打得晕头转向,损失惨重。在朝鲜战场上,因为在硬件上和敌军差距比较大,志愿军战士们不得不想出各种灵活战术迷惑敌军。比如这次为了最大杀伤敌人,减少己方伤亡,沈树根就让战士们尽量分散,但是火力又相对集中,这样可以让对方摸不准我们到底有多少人马。
敌军第一波攻击被打退后,就知道山头已经有志愿军捷足先登了。老爷兵们有钱就是嚣张,没过多久,敌人的飞机大炮就开始轮番向我军阵地倾泻炮弹了。不过在早就做好防御工事的我军面前,单纯的炮弹轰炸其实杀伤力还是比较有限的,毕竟不可能每个山头都像上甘岭那样被重点照顾。当然,效果还是有的,一来可以摧毁一些防御工事,二来也可以打击一下我军的士气。
炮击过后,接着就是敌人步兵的疯狂进攻了。凭借着良好的作战素养、顽强的作战意志以及相对比较有利的作战地形,三排接连打退了敌人的13次进攻,阵地前方也留下了百来具美军尸体(美军不一定全部是美国人,有大量的南朝鲜战士也被编进了美军序列)。
见添油战术无效,敌军开始以营为单位集结,人多了效果果然就好一点,这一次,八班阵地被敌军突破了。关键时刻,沈树根带着9班战士们打了一次猛烈的反击,又把阵地夺回来了。
25日下午,沈树根接到连长命令,任务已经完成,可以组织撤退了。此时,阵地已经被敌军包围,经过短暂的商量后,受伤的八班班长和一条腿被炸断的九班副班长主动决定放弃撤离,要求留下来断后。所谓断后,其实就是留下来和敌军拼了,能杀一个是一个。
沈树根作为一个八年战斗经验的老兵,作战水平真不是盖的。他端着机枪,带着三排战士们边打边走,迂回前进,经过极为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突围。根据老战士们的回忆,可能是敌人比较密集,在撤退途中又打死打伤敌军接近两百人。
此次鹫峰阻击战,沈树根带着三排的34名战士们,经过激烈的血战,打死打伤敌人多达300人,成为抗美援朝中的经典战例。事后,三排战士获得集体特等功,沈树根本人则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以及鹫峰阻击英雄的光荣称号。
以一个排的兵力面对上千名敌军的攻击,还能做到歼敌300余人,说起来我都觉得有点玄幻。不过一想到上百万的志愿军战士,这样的战斗英雄也就百来个,说明还是有可信度的。而且,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存在,我们才能在如此弱势的条件下,与敌人打成平分秋色。
在抗美援朝中,像沈树根这样智勇双全的志愿军基层战士还有很多。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军队,志愿军依靠出色的战术和轻步兵作战技能力挫强敌,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所以,笔者特别喜欢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最近看了《决战朝鲜——中美战争纪实》这本书,每当书里讲到志愿军打胜仗时,笔者都会热泪盈眶——我们的爷爷辈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套书共两册,全景式再现了朝鲜战争历史风云,出版至今已畅销30万册。而且文笔细腻、气势恢宏,连乔良和戴旭都联袂推荐。原价88元,现在搞活动,降价到了69元,每本不到35元。花一顿饭钱,可以了解当年志愿军如何挑战15国精锐。
正如作者所说:“不是我写得好,是先辈们打得好!”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好东西不容错过,大家还等什么呢?小手一抖,知识在手,赶紧点击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