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自己常做彩色的梦
他把作品看成是梦的完成
他说这些作品都是我青春岁月的见证
——贝尔纳·弗孔
[大师眼] 复原梦境的人
贝尔纳·弗孔 Bernard Faucon(1950—)
资料来源:网络
采编 | 摄诗
1950年出生于法国的贝尔纳·弗孔,从1976年开始从事摄影创作。在此之前,他就读于索邦大学哲学系。因为一个偶然的灵感,一开始他用祖母送给他的相机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买下商店里被淘汰的人形玩偶,重新修整它们,按照幼时的回忆布置出一个个游戏场景,再按动快门,借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叩问和追忆。
在此之后,这种由他独创的“执导摄影”涵盖到更多类型的作品。沉默玩偶、真人少年、宁静的空房间、闪着金光的灰尘……他让这些舞台化的场景从无到有,又旋即在镜头中成为过去,也用这个过程证明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即便再留恋,人们也不可能复制往昔。
在每一幅作品完成后,弗孔都把相关道具全部遣散,一个都不留下。1995年,在预感到批量化的数码技术行将席卷世界之前,他结束了自己的观念摄影生涯,继而改用诗歌和小说表达内心。他的观念和风格影响了后来的很多摄影家,也给中国当代摄影界和艺术界带来了一道不可磨灭的灵感。
弗孔对画面进行导演、控制,按自己的观念完成摄影,也就是“造相”。他说自己常做彩色的梦,于是炮制场景、挑选演员、打造出戏剧化场景,让那些梦在镜头下再生。弗孔说,他把自己的作品“看成是梦的完成”,“这些作品都是我青春岁月的见证”。弗孔这样解释由己的作品:“我的世界里没有‘代’的概念,出场人物都是孩子,是男孩,少年,没有‘生育性’,可说是‘原型’样的东西,是停止了的世界。”
文中推荐一本优秀摄影书
如何解读一副摄影作品
识别二维码打折购买
继续看图
弗孔作为法国第2代摄影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但是弗孔在1999年停止了他的摄影创作,对此他的解释是:“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高峰,摄影在这个时期已趋于成熟。当这样一个时代结束后,随着摄影设备的普及,人们随时可以拍摄大量图片,进入了一个纯图像时代。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被图像包围的时代中,很难分出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家了。我想自己要表达的已经完成,不想再重复自己。相对于摄影,我对诗歌、小说更有兴趣。”
素材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如故
【摄影与诗歌】采编
转载注明出处
摄影与诗歌赞助箱
请我喝酒,不喝茶
打赏请留名
摄诗书店今日画册推荐
今日推文摄影师
幸存者(汉英对照) 贝尔纳.弗孔
识别二维码打折购买
贝尔纳·弗孔 210mm×210mm 2016年12月出版
书中收录,贝尔纳·弗孔封存的221张宝丽来作品 。一次,成都摄影师、收藏家钟维兴一行去弗孔家拜访,告辞时,弗孔转身上楼,捧下来一卷大概是早已备好的礼物,也即我们本书的绝大部分作品。这些宝丽来照片曾经只为草稿,通常的命运会被销毁,但最终,经由命运的安排他们作为最后的“倖存者”,被我们出版。
摄影与诗歌文艺书店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直接进店
浏览观看查找
想阅读,享时光
推荐阅读
摄影 · 诗歌 · 艺术 · 文化 · 哲学 | 微信·zzw-1028
编辑组
点击阅读购买
幸存者(汉英对照) 贝尔纳.弗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