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本情感簿
如果不是看到这个故事,我几乎已经忘了,在20多年前,母亲也曾因为家里困难,而一次又一次的卖掉浓密油亮的长发。
那时的农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个老师傅,挑着扁担,满村子吆喝:“收长头发,长辫子......”
每次听到这样的吆喝,而碰巧母亲的头发长了一些,她就会站在院子里,做一番内心挣扎,然而喊来那位师傅,挽过自己的头发,问他:“你看,我这头发你能给多少?”
倘若给的价格没有低于预期太多,母亲便会咬牙让师傅把她的长发剪了去,然后看着师傅把她的头发挽成圈放进包里,母亲就会有短暂的失神。
有时师傅为了多挣钱,剪头发时会很靠近头皮,以至于有时候长发剪短之后,母亲都变得很“难看”。每当这时,我看向那个收头发的人,就会有些埋怨。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一个女人为了家庭而剪去长发换钱的场景。所以,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一瞬间心头百感交集,贫贱夫妻未必总是悲哀,物质匮乏的生活,也未必全是鸡毛蒜皮。
01:一个节日,两个人的取舍
这是一篇来自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他既是美国短篇小说创始人,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故事名字叫做《麦琪的礼物》,讲述了一对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夫妻,在每月都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各自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只为了给对方买一份圣诞礼物的故事。
女主人公叫德拉,她有一头美丽的长发,书中这样描述:
德拉的头发长及膝盖下面,好似一条闪着金光的瀑布飞泻而下;又似一件华丽的外衣。如果古巴女王“示巴”见到德拉的头发,她的珠宝就会黯然失色。
德拉的丈夫叫吉姆,他有一块三代祖传的金表,书中这样描述:
即便是所罗门王把他的财富都拿出来,只要见到吉姆的金表,也会嫉妒的翘起胡子。
在圣诞节前夜,他们各自在内心做了一番挣扎之后,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宝贝”,想要给对方一个惊喜。
然而,故事的结尾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原来,德拉给丈夫买的是一条表带,而吉姆则是给妻子买了一个镶嵌着珠宝的发卡。
生活总爱跟我们开玩笑,这个故事的结尾固然是带着一些玩味,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可我们却往往放大了失望的部分,忽略了美好的部分。
没有女人是不爱美的,也没有男人是不爱面子的,当两个人组成一个家庭之后,女人愿意为了丈夫而压下自己对美的渴望,男人也愿意为了妻子而抛开所谓的面子时,这份婚姻,就是充实的,幸福的。
付出还是索取,往往是决定我们婚姻质量的重要前提。如果为了那个我们爱的,同时也爱着我们的人做一些“牺牲”也总是需要不停的权衡利弊,那么这样的爱情也就失去了它本该有的绚烂色彩。
当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曾产生一个疑问:德拉和吉姆为什么不事先沟通一下呢?
这个问题冒出来之后,我想到了母亲,因为她那时也并没有事先与父亲沟通,也许是已经猜到了对方的反应,不沟通似乎只是为了保留一点表面的和谐。
因为生活中的很多苦,即便不去尝,也能清楚的知道其中滋味。
或许,贫贱夫妻的生活本就是如此吧。
可转念又一想,这不是正是可贵之处吗?就好像德拉想不到丈夫会卖掉金表,吉姆想不到妻子会卖掉美丽的长发一样,因为在他们彼此的心里,对方的分量是远远超出这些身外之物的。
我曾读过三毛的一篇文章,叫《珍惜那个没钱还给你买花的人》,仔细想来,其实这篇文章和《麦琪的礼物》都在表达着同一个主题:在贫乏的现实生活中,能有个值得我们付出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言的幸福。
02:虽然惊喜变成了惊吓,但却收获了对未来共同的期待
我能记得,母亲第一次卖掉长发后,父亲回到家时的样子,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神情,尽管他掩饰的很好,但我还是看出他短暂的失神后,眼神里的失落。
不是因为母亲没了长发,变得不漂亮而失落,而是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没能让妻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反而需要妻子卖掉头发,来填补家用的挫败感带来的失落。当时的我太小,不能理解父亲的眼神,而母亲作为女人,或许也很难明白父亲的真实想法。
往事历历在目,母亲当时望着父亲,强自镇定之后,还是挤出笑容对父亲说一句:“我剪了短发,长头发太难打理,你要是不喜欢,我再蓄起来就是。”
就好像书中德拉对吉姆说的话一样:“亲爱的不要在意,头发还可以再长,我把头发卖了,给你买了一件圣诞礼物,你不知道,这礼物有多棒!”
真正爱你的人,其实很少会在意自己的感受,而是时刻关注着对方的感受。
我喜欢书中对于吉姆年龄的设定,他只有22岁,我相信作者写下这个数字是有深意的。
22岁,代表着初心,它既是对爱情、生活和未来满怀热情和期待的年龄,也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年龄,因为他们都还年轻,这本身就是一个浪漫的年龄,所以德拉和吉姆可以顶着世人眼中的苦难,仍然笑着期待明天。
但22岁,也是一个冲动的年龄,一个热血的年龄,当我们在爱情和婚姻里遭遇了不如意,或者如同德拉和吉姆一样遇到了令人感觉悲哀的现实时,我们会怎样的对待的呢?
好在,作者给出了理性而又乐观的答案:
吉姆一下子跌坐在沙发上,把他的手放在脑后,随后他笑着说:“德拉,把礼物都珍藏起来吧,我们暂时都用不上。我卖掉了金表,给你买了发卡。好了,准备晚餐吧!”
我能想象,当有一日,德拉的长发再次被轻风吹起,吉姆的事业有了起色,他又赎回金表的那一天,会是怎样温馨又令人感动的一幕。
在这样的感情面前,贫穷已然变得微不足道,因为他们都收获了,对于未来共同的期待。
可能,我们的生活也需要一点小确幸,一份小浪漫,并且无关贫富与否。
03:有些人,你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让你无法忘掉
很多人时常会问,为什么如今的婚姻变得那么脆弱了?是我们对婚姻的态度变了,还是真的因为当下社会环境所致?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应该先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的祖辈以前那么穷,时常吃不饱饭,但他们就是很恩爱,把一个家庭经营的井井有条,到底是物质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还是无形之中降低了我们感受幸福的能力?
或许,物质上的优越确实会让我们有幸福感,但如果过分在意物质层面上的满足,而忽略了我们本就可以轻易获取的幸福,以及当下就已经拥有的幸福,这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呢?
我们对婚姻的态度,不是变了,而是要求的更多了,我们总想着对方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可究竟需要对方对我们多好,我们才会觉得满足?
或许,永远也没有满足的一天。
小时候,其实同村的很多婶子都卖过头发,所以她们见到母亲的短发,一瞬间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他们并不觉得做了多大的“牺牲”,只是笑着相互问一问各自的头发卖了多少钱。
如果谁的头发卖的价格更高一些,就会因此高兴一整天。
我想,正是这种质朴的爱,才是我们祖辈的感情得以“保鲜”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当事人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因为两个人都怀着相同的目的,期待着这个家可以变得更好。
正是因为这份期待,使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好,于是,当下的一切“悲哀”,都是可以被抵消的。
二爷爷今年80多岁了,他从40岁时,就开始照顾因为中风瘫痪在床的二奶奶,40多年的照顾,他虽然时常抱怨,有时还会说着“不管了”之类的话,可嘴上说着,手上的动作却从没有因为脊背的佝偻,腿脚的蹒跚而变慢一分。
去年,二奶奶走了,二爷爷脸上不悲不喜,说是二奶奶走了好,走了就可以少受一点罪,他也不用吃喝拉撒的伺候了,用他的话说就是:“都解脱了。”
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二爷爷一个人坐在老旧的门前,一动不动的望着院子里二奶奶经常晒太阳的躺椅时,我才突然发现,有些人,就算你再不愿意承认,就是会烙印在你的心里,即便你说不出对方究竟哪里好。
说到这里,我想起电影《怦然心动》中,布莱斯的外公柴特,妻子去世后,他搬到女儿家里来住,然后布莱斯就经常可以看到外公柴特坐在窗前,凝视窗外的一切,一坐就是一下午,而柴特却总是浑然不觉。
布莱斯问妈妈,外公在干嘛,妈妈回答:“那是外公又在想念外婆了......”
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
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他总是会在上课时穿插他生活中琐碎小事和一些感悟,我记得很清楚,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等以后你们长大了,就会明白,很多时候你们记住一个人,往往不是因为她的好,反而是那些看起来非常讨厌的小毛病。”
当时班上乱哄哄的,他也不生气,自顾自的再次缓缓的讲着课本上的内容,当时的我并没有对这句话多么在意,直到多年以后,我看了一部叫《心灵捕手》的电影,听着电影里尚恩教授的话,我才突然理解了老师这句话的深意。
尚恩和威尔讲述着自己和妻子之间发生的一些糗事,他甚至笑着对威尔说:“她睡觉时经常放屁,有一次声音大到把狗都吵醒了。”
他脸上带着笑意,嘴角控制不住的扬起,眼神里满是温柔。
可能是因为太多的“好”,我们都习惯了吧,于是那些“不好”的特质,反而成了她们身上最闪光的地方。
记得一个人的好,很难;
但要记得一个人的“坏”,却很容易。
可是,倘若不是因为曾经的“好”,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和幸福,又怎会令我们对一些人难以忘怀呢?
关于对方好,其实我们都说的出来,只是往往话到嘴边,就会觉得自己矫情。而那些每每回忆起的“不好”,也都是因为有无数的“好”打牢了基石。
结语
我相信,不管什么时候,吉姆都能记得,在一个圣诞节,妻子德拉卖掉了她引以为豪的长发,为他买礼物的场景。
我也能够想象,父亲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重视母亲的众多原因里,也一定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母亲曾经卖掉长发,顶着乱蓬蓬短发的“难看”场景。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一个人,怀念一个人,可能正是因为这些我们早已经记不清,模糊在记忆深处的,一件件“小事”形成的。
没有了长发的女人,就像是挺着大肚子,身材走形的女人一样,我们不会真的觉得“丑”,因为我们都知道,她们为了什么而变“丑”,而她们曾经和未来又会有多美。
请珍惜身边那个,为了你而“变丑”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