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这条“庆祝”微博 有点不厚道…
历史总是供当代人涂写的。但若涂写不当,就会出问题。
这不,俄罗斯大使馆昨天的一条纪念历史的中文微博,就属于此类。博文称,昨天(7月2日)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并特地强调此意为“统治东方”。
随即,广大中国网友怒了。
01
160年前,是所有中国人难以言说的耻辱伤痛。
1860年9月,清军精锐铁骑在京郊八里桥惨败,咸丰皇帝随即弃百姓安危于不顾,携后宫与百官仓皇逃离北京。10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并在疯狂洗劫圆明园的珍宝后,又纵火焚毁了这座艺术宝库。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10月下旬,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署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彻底战败。
尽管主要交战方只有中国与英法,但当时的沙皇俄国却毫不犹豫地趁火打劫。
1858年,就在清政府内剿太平天国,外战英法联军之时,沙俄罔顾《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界约》划定的两国边界,以武力强迫当时的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根据此约,中国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
虽然清朝中央政府拒绝批准,但沙俄就此介入战事。1860年北京沦陷之前,沙俄赴华使者伊格纳季耶夫竟然向英法联军提供了北京周边的地图与布防情报。
之 后,此人又以在中国与英法之间调解有功为由,对中国提出新的领土要求,迫使清政府又在当年11月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 据此,清政府不仅批准了苛刻的《瑷珲条约》,还把《瑷珲条约》中约定的“共管”地正式割让给沙俄。 其中,就包括海参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
至此,中国在日本海的存在感大幅受限,(中国依约享有从图们江出海的合法权利)沙俄则在太平洋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请注意,虽然中俄《北京条约》迟至当年11月才签署,但沙俄建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日子,是7月2日。
02
历史可以被原谅,却不容被遗忘。
在中文社交网络如此宣扬“武功”,从外交实操的角度看,十分低劣和不专业。中国网友的不满与愤怒,既源于俄使馆对驻在国民众情感的不尊重,也源于对方骨子里的傲慢。
在随博文发布的一段3分12秒的纪念视频里,只能看到航拍的当代城区景致,如大桥、街景、太平洋舰队基地,以及绝美的自然景观,丝毫没有提及建城过往。显然,视频的制作者,有意淡化围绕该城的历史纠葛。
因此,中国人民的声音与情感,理应得到俄使馆的重视和尊重。
何况,俄罗斯自身就是历史情感得不到尊重的受害者。
近年来,在曾被苏联红军解放的东欧等国,刮起了一股“去苏联化”的历史歪风。在波兰、捷克等国,纪念苏联红军牺牲者的雕像和苏军解放的纪念碑被屡屡破坏或拆除,苏联红军对于战胜纳粹德国的攻陷,则在整个西方世界被有意无意地忽视。
俄罗斯上下对此的反应可谓高度一致,那就是坚决反对。否则,俄方也不必在新冠疫情依然严峻时,冒着风险举办盛大的阅兵式。此前,俄总统普京还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题为“二战75周年的真实教训”的署名文章,概述了苏联红军的历史贡献。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中学西学,心理攸同。
03
在中美关系遇冷的当下,中俄关系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毋庸置疑。但时移事易,只基于现实利益的两国友好不仅不稳固,也不符合两国元首对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瞻远瞩。
对于中俄这样彼此相邻的陆权大国而言,长期睦邻友好符合两国和世界的长远利益。而友谊之根要想稳固,就必须在多变的现实利益外找到更深的根基。如此,两国民众需要在心理层面构建更多的共识。
首先, 两国民众应认识到彼此都是在历史上建立过伟大帝国的文明,但不能让对往日的骄傲化为当下的历史包袱。
虽然符拉迪沃斯托克至少早至辽金时期就在中国政权的统治之下,但回顾世界政治版图3000年来的沿革,国界的频繁变更才是历史的常态,至始至终由单一国家和民族控制的土地实在少的可怜。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之所以能大体保持和平,除了核武器确保相互摧毁的功效外,大国之间边界的大体稳固也居功至伟。试想,如果各国都以历史的边界提出领土诉求,那么现今的国际格局只能被彻底打乱,全球市场更是奢望,而这些都是中国在过去40年经济腾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让历史的归历史,才能减少情感上的相互刺痛,为现实的友好奠定民意基础。
其次,在战后世界格局遭到空前挑战的当下,中俄实际上享有大体一致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当今世界格局是由二战结果奠定的。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面对西方主流舆论对两国二战贡献的漠视,两国有共同的责任维系战后格局的稳定沿革。中国派遣解放军仪仗队参加俄胜利日阅兵,作用即在于此。
此外,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以“人权高于主权”等借口瓦解地区秩序,破坏世界稳定的背景下,中俄两国也有共同的责任与理由维系地区和平,强调法理与秩序对保障人权的基础作用。
最后,俄罗斯应当理解中国人民的历史情感,中国人也应理解俄罗斯的现实关切。
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经略远东,是沙俄在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后做出的战略调整。如今,符拉迪沃斯托克不仅是俄太平洋舰队的母港,也是俄维系世界大国地位、融入亚太经济的核心依仗。但在两国综合国力差距显著,尤其是中国东北和俄远东发展程度区别明显的情况下,俄对于远东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人口的稀疏有着心底的恐惧。
但是,俄罗斯也应明白,中国铭记和纪念过去的屈辱史,不是要寻求复仇,也无意变更两国早已勘定、奠定两国友好关系的边界,而是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不使惨剧重演。
如今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总之,中国无需争论谁才是近代史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只要自己足够强大,曾经的列强都可以是今天的合作伙伴。进一步说,如何看待近现代的屈辱史,也事关如何看待今天中国与邻国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应当铭记,但不应自陷伤痛而无法自拔。
胡锡进评俄罗斯驻华使馆发的微博(7月3日)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昨天发了一条中文微博,庆祝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微博还注明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文含义:统治东方。该微博引起很多中国网友的反感,认为它是对中国公众情感的冒犯。
中国人、尤其是东北人传统上管符拉迪沃斯托克叫海参崴,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上,这座城市的名字一直标注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俄方曾希望中方把海参崴这几个字拿掉,中方没有同意。
众所周知,海参崴等中国领土是在1860年签署的《北京条约》中割让给沙皇俄国的,沙皇俄国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土地最多的国家。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今天在黑龙江黑河市,还有一个瑷珲历史陈列馆,里面展示着当年沙俄侵占江东六十四屯的惨烈场景,那段历史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
老胡反对俄罗斯使馆发这个微博,这是我的基本态度。关于那段历史,是中国近代以来最痛苦的记忆之一,我认为俄罗斯使馆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这样写不是对中国公众尊重的一种表现,而这种表现与该使馆增进中俄两国民间友好的使命之一不相符合。
除了这个基本态度,我还要借这个机会打开中国互联网上围绕那段历史的心结,说一些大实话。
首先,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等城市所在的那些土地都是中国的故土,但他们今天已经是俄罗斯的领土。对这个事实,我们中国人需要接受。无论我们对那些故土有多少感情,中国作为国际法的维护者都不能表达我们有意在未来收回那片故土的任何官方意愿。
不改变领土现状是国际社会维护和平的基石性原则。每个国家的人民都热爱自己的国土,无论它在历史上是什么机缘、通过什么方式得来的。领土的旧账可以通过文学和历史记述,但是不能轻易拿到外交中摊开,否则它一定会演变成国家之间的对立乃至仇恨,而人为改变领土现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意味着战争。
中国在失去海参崴的那个时代太积贫积弱了,那是一段国耻。然而毕竟过去一百几十年了,无论是今天的中国人还是今天的俄罗斯人,都无法对那一段历史负责。今天的世界地图与一百几十年前的世界地图相比,很多地方已经变得让人认不出来了,如果把旧账一页一页地翻回去,那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不可承受之重。
老胡作为活在当下的一名中国人,说实话,我最大的意愿就是中国的领土维持现状。我不希望我活在的中国失去一寸土地,我也不希望它开疆拓土。因为我知道,无论是中国缩小还是扩大的过程都将是动荡的,甚至是血雨腥风的。
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既足够大,也一寸不多余。我最希望的是,我和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们以及全体中国人民的一生都在和平安宁中度过,他们的个人幸福与这个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同样重要。
我怀念故土,就像很多中国人一样,但我不认为这样的怀念可以变成推动国家奉行旨在收回故土政策的激进意识形态。一旦出现这样失控的民族主义,它决不会被世界接纳,而且它指向的决不是中国人民的福祉。
说完这些,我要再说说俄罗斯使馆。我不知道最初他们发这个微博是计划好了要冲击一下中国互联网上一些人的“恢复国土论”,还是一个庆祝城市周年的无意之举。但无论如何,效果都不好。中国人的故土情结不可能被俄使馆的文宣冲淡,如果想宣传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促进旅游等,这样做尤其适得其反。不应该。
俄方尊重中国人对故土的记忆,中国人尊重早已形成的中俄领土现状,这是中俄友好相处的应有态度。实际上,这些年两国官方和主流社会就是这样做的。中国的地图上一直同时标注着那些城市的旧名,黑河有那样的纪念馆,而该市与俄方交往非常密切,体现的就是这种相互尊重。
接下来老胡还要说,中俄穿过历史烟云,今天已经彼此成为最为重要的战略伙伴。两国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使两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实现了背靠背的依托,它是两国各自全球外交的基石,对各自的国家利益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美国最希望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离间中俄关系,他们做梦都希望中俄两国突然反目成仇,那对华盛顿来说无异于从天上掉下来的世纪礼物。
我相信,无论俄罗斯社会还是中国社会都具有我上面所说的战略清醒。我注意到,中国互联网上不时有翻中俄之间领土旧账的言论,它们除了与国人的故土情结有关,也有一部分是故意的。两种情况混杂在一起,形成非常敏感的网上舆论涟漪。
关于故土情结,我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但我必须提醒大家注意,中国的崇美公知力量每一次都会在各种煽动仇俄的舆情中扮演活跃角色。他们会拿着放大镜寻找俄罗斯对中国的不友好,极力把中俄之间正常的利益摩擦和不到位的协调解读为战略互疑的表现,以向公众证明俄罗斯“是中国最阴险的对手”。
在俄罗斯也有反过来宣扬仇中的势力,因此维系中俄战略关系是两国社会共同的使命。中国和俄罗斯的爱国者都应该给两国友好添砖加瓦,而不给那些想破坏两国关系的人创造机会。老胡在此向两国社会同时拜托了。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删掉了昨天那个引起争议的微博,然后重发了它。在新发出的微博中,删掉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城市名字后面“意思为‘统治东方’”的字样。
俄使馆没有完全删掉昨天的微博,而是删后重发,其中删掉了最敏感的几个字。它的这个姿态是什么意思?老胡不想替大家做解读,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来源:胡锡进微博、新民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