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亲密接触企业变革15载,在和大量不同的中小企业、不同的企业老板特别是民营企业老板的打交道过程中,从开始到现在大都看到企业里存在着“一言堂”现象,笔者观念也从开始一味认为是老板自己的问题,“不相信人,活该你这么累!”到“有时候老板的一言堂,事实证明是有效的,是正确的!”,直到现在对企业老板的“一言堂”开始理解起来,看到了企业老板的辛苦,企业老板的无奈。
作为一名资深咨询师,更觉得应该设身处地帮助这些老板们“解困”(解决陷入日常琐事问题,前提是不失控),进而“解痛”(解决浪费问题,前提是不失控),再到“解脱”(解决企业交给谁的问题,前提是不失控),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由于这些理解、帮助、并肩作战,笔者在改变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和不少企业老板成为了朋友。
这里针对“一言堂”的成因做出简要分析。
一是责任。民营企业与国企不同,企业成果与风险并存,成果大都归老板,风险也归老板,出了决策问题,没有人能够担起责任,只有老板能够担起来。如订单问题,表面上看是接多接少(指数量)的问题,实际上是背后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的吃饭问题,没有订单大家只能散伙。管理者在抱怨老板只重视营销的同时,也请想想老板肩上的压力。
二是由责任带来的用已。一家台资厂一位年逾古稀的董事长教育下属(设备经理)时说:“假如你是老板,遇到这个问题这时候你会怎么做,这也不懂那也不会谁愿意和你做生意呢?”常常看到一些老板是“超人”,厂里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懂一些。事后问他们,大都是自己做过或者是快速学习、想尽一切办法得到的。
当然,遇到责任和解决问题,老板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相信人、用好人。
第三个导致“一言堂”成因的是下属不给力。当老板打算用人时,发现交待的事情没有回音、没有进展,或者跟自己期望、自己来做的结果相差甚远时,干脆自己来指挥、自己来做。一次是这样、两次是这样,时间长了,老板也就成了“一言堂”。
有人说,可以引进人才。是的,引进的人才由于职场潜规则(利益之争、派系之争)、对企业的不熟悉、有的还处在“试用期”,加上老板大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急性子,如果有“忠诚度高”人多次到老板那里“告状”,那么TA存活的几率就较小了。最终,老板身边留下了一堆“恨铁不成钢”的哥们儿。
第四个成因是获取机会、应对挑战的需要。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市场瞬息万变,机遇和挑战并存,为了不断适应内外部的变化,企业必须不断地变化。假如完全依赖那帮“恨铁不成钢”的哥们儿,依赖“天上掉馅饼儿”,根本不可靠,企业根本生存不下去。由于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和信息老板掌握的最多,加上上述因素,最终企业老板只能依赖自己。
最后一个成因是“经验情结”,即过往的“一言堂”经验让老板得到了好处。“经验情结”使得老板认为自己的“一言堂”是正确的,即使不正确,也没有比自己经验更好的方法。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自己的“一言堂”正确,使得老板对“一言堂”乐此不疲,享受其中,甚至个别老板内心深处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企业的“救世主”,就是下面的人执行力不强而已。
以上分析了“一言堂”的成因,事物都有两面性,“一言堂”也不例外,我们既要看到“一言堂”存在的好处,也应该看到“一言堂”存在的不足,依靠多种力量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言堂"好比西医,而科学、系统的管理好比中医,最好是两者的结合。
下面将根据实践提出“一言堂”的破解之法。
首先,企业老板需要深刻认识到“一言堂”的危害,把这种作风控制在一定范围。“一言堂”其实就是决策。“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企业规模小的时候,可能“一言堂”看不出有多大的问题,小打小闹可以。企业越大,危害越大。有时候一项错误的重大决策就会置企业于危险境地、甚至破产,这方面的事例较多。而有效的做法是先民主后集中的集体决策,如某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就成立了15人决策委员会,多维度选择参与决策的人员,设定一定的决策规则,避免重大决策风险。
企业老板也可以试试“一言堂”之外的决策方法,看到个人决策的不足和集体决策的好处。
其次,建立系统化的流程制度,成为人人遵守的规则。也就是说,让大多数事务“有法可依”,不需要“早请示晚汇报”。作为企业老板需要克服心理关,流程制度的运行并不代表老板不重要了,也不代表老板没有魄力了。完全可以把企业老板的经验放在流程制度里,它有解放老板的作用,让老板不再陷入到日常事务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企业的前瞻性问题。
当然,以上这些做法不代表企业老板以后完全不能“一言堂”,在危机时刻、关键时机仍然需要发挥个人智慧。
第三,外部引进人才,内部培养人才。企业的大部分事务来说,人都是首要因素。包容外部人才,给予一定的空间;容忍内部人才,给予一定的时间。
第四,放手一些事务,给他人去处理,看看不去“一言堂”会怎么样。不管是内部人才还是外部人才,适当放手一些事务,从中选拔优秀领导人才,让他们去处理,“扶上马,送一程”,直到能够独立上路。
最后,企业老板从内心认识到“一言堂”的危害,确实带头遵守决策机制和流程制度,不凌驾于这些规则之上。
(作者王天江:工信部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东莞智慧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著有《制造业成本倍减42法》一书)
欢迎美女帅哥,欢迎围观,欢迎互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