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危机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全球累计确诊超过500万,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正向着200万确诊的大关迈去。疫情防控领域,西方国家可以说是完全指望不上了,然而在疫苗方面西方国家也进展缓慢。不过可喜的是,在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疫苗研发持续传来好消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领先成果。
据媒体报道,在22日晚间21时,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柳叶刀》上,在线发表了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1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为疫苗安全且有效,能够诱导免疫反应。据悉,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我国工程院院士陈薇。而在此前率先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开发团队也是陈薇院士带领的团队,我国疫苗开发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些默默奉献的人功不可没。
该论文结果称,在接种了这型新冠疫苗后,身体中的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自接种第14天后开始出现明显增长,并在接种后的第28天达到峰值。特异性T细胞反应则在接种后第14天达到峰值。在108名接受临床试验的志愿者中,只有部分中剂量和重剂量组成员出现了轻微的不良症状,并且在接种后的28天内没有出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安全上是有保障的。
与此同时,《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不光第一时间向外界分享了这条讯息,而且还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他表示,首次公布的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能够快速诱导免疫反应,这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值得一提的是,该型疫苗的2期临床试验已经于上个月21日启动,同样也是当时唯一进入2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目前已经给508个志愿者接种完毕,还处在观察期,或将在5月份晚些时候公布结果。
而之所以能够进展这么快,也是有原因的。在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刚被分离出来的时候,陈薇院士就带领团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疫苗开发,而在3月16日疫苗临床试验被批准后,陈薇院士更是在当日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接种了疫苗,这既是一种自信,也体现了一种身先士卒的拼搏精神。有如此国士,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我们呢?
陈薇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是我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担当,更对是对人类抗击疫情作出的贡献。不过陈薇院士也强调,对于新冠疫苗临床结果要审慎看待,不要盲目乐观,距离真正上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