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都喜欢乱扔积木玩具?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其小说《云游》有这样一段描述:
我很小。我坐在窗台上,身边尽是乱扔一气的玩具、被推倒的积木高塔、眼珠凸出来的洋娃娃……
扔积木可不止我们的熊孩子,还有诺贝尔文学家。相信有孩子的妈妈,对此一点儿都不陌生。
妈妈买积木初衷是希望孩子通过拼积木安抚情绪,不作不闹,「锻炼动手、创造、思维」等全面发展能力。
但现实,常常不那么尽如人意:
要么积木束之高阁,在家中哪个角落落灰;要么就是孩子玩积木扔一地,没一点章法,「非但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还给老母亲徒增工作量」;
就有妈妈吐槽:到底是买了个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玩具,还是给自己找了更多麻烦?
微博上老母亲的吐槽,更比比皆是:
有妈妈气到要做红烧积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家孩子也没能免俗,天下的熊孩子都一样熊。之前,客厅里惨不忍睹:
玩具房里乱扔一地:
时间一长,索性就把「积木都扔在储藏室落灰了」。
那么,到底为什么孩子会扔一地积木呢?是不喜欢吗?其实不是,关键不是积木不好玩,而是孩子的认知跟不上。
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认知能力有限,对着一个玩具久了,孩子的玩法枯竭。
很多妈妈买积木本来就是想解放双手,没有时间或者无力引导,孩子自己鼓捣不出新意,自然对积木就腻了,会丢掉或找更有意思的玩具代替。
所以,没人引导的教具,都只会成为摆设,徒增麻烦。
孩子一玩就停不下来的积木搭建
最近,我家来了180°的大变样:一尘不染,毫无杂乱、胡闹痕迹。
我也被孩子的表现惊喜到。
比如,这幢一个手机屏拍不了的摩天大楼,跟孩子搭建时,可以看到孩子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又重新再来,「专注力」和「抗挫能力」惊到了我。平时作天作地的精力,全放在小心翼翼的搭建上了。
比如这个巴黎凯旋门,是孩子特意告诉我,上部堆砌的积木是凯旋门的装饰。
凯旋门的门柱码得整整齐齐,像不像是一回事儿,但锻炼了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和「动手能力」,倒是真的。
「孩子乱扔积木,积木一地凌乱」已成为过去式。关键是不用去大吼大叫管束,孩子不仅情绪被安抚了,更加有专注力,「科学知识更丰富了」。
为什么孩子会从「破坏王」,变成有秩序、会玩积木的乖宝宝呢?
一来是积木条的原因。这种积木条叫Planks 积木条,普通的积木条我们常见的可能有方形、长条、圆柱等,但是Planks 积木条就只有一种固定的比例:1:3:15的松木条。
这类积木条在美国著名的STEM课程上看到,因为它足够简单,因此足够开放,可以让孩子不局限,天马行空地创造和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孩子的想象力。
比如下面这张。
女儿跟我嘚瑟她搭建的房子▼:
「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这是我的小房子。」 「这是客厅,然后这个是浴室。」 「这个是可以自由散步的小院子。」
你看,都不用我引导,她自己就能发挥能动性,天马行空去创造,还把自己的玩具拿来充当角色。
你给孩子几片积木,孩子能给你一场戏,可谓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真·戏精。
她还能主动提出问题:
「这个你猜猜是什么?」 「你想想为什么我不盖在中间呢?」
再自己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因为这样就可以有一个乘凉的地方~」
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带着我去学习,完成一个完整思考过程:搭建(动手能力)--亲子互动(亲密关系)--解说(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思考能力)。
而女儿在搭建过程的思维方式,正是很多美国家庭都推崇的STEM+教育的核心思想。
何谓STEM?四个字母分别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是「美国教育部」提出的跨学科教育培养体系。
它通过各种玩具/教具、课堂课外实践,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世界是怎么运作的,培养思考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力。
专家认为STEM培养最怕按字母训练,其实它的关键是「思维模式」。再细看上面孩子跟我互动、推理、思考的过程就是标准的STEM+的思维模式。
孩子喜欢玩积木的关键原因不是积木好玩,而是积木配套的STEM搭建课程--《孩子一玩就停不下来的科学搭建课》
从孩子视角入手进行STEM教育
为什么孩子会格外喜欢这套积木搭建课程?
因为这套课程用「故事拓展知识」,用「游戏体验」让孩子在玩耍中锻炼「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无限创造力」!
采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内容有趣且有用。先上一个介绍视频,来感受下:
体验式学习的核心秘诀是:孩子才是学习的中心。
首先,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从植物、动物、海洋和生物四大领域深度理解生物关系。孩子天生对自然与动物有亲近感,课程从这四个领域拓展知识,让孩子「减少抗拒感」。
比如,鱼是孩子喜欢和常见的动物,自然孩子就不会排斥你对她安利鱼的知识。
其他很多熟悉的动植物以及人等:
比如,从生活中常见科学现象入手,以熟悉的场景和问题切入,不会让孩子感觉太枯燥,降低理解难度。就像牵牛花的逆时针旋转现象是常见场景,但很少人深究背后原理。
课程用1-10分钟短视频动画演示,搭配孩子喜欢的「布偶剧模式」来演绎「复杂概念」。
市面上多数科普以真人讲解示范和动画居多,「木偶剧」鲜少见,对习以为常的动画,如果课程动画制作不精良或者司空见惯的套路,孩子早晚会厌倦,但木偶剧能引起天生好奇心的孩子产生兴趣。
我家孩子第一次看到直呼:好有意思呀。
并且,课程的木偶剧设计,由美国经验丰富的木偶表演和音乐剧艺术家Jeannie女士担纲。
她在儿童木偶剧方面,演出和制作经验丰富,在美国深受孩子喜爱。
我们的STEM搭建课,每节都由Jeannie女士进行木偶剧改编,降低给孩子科普的难度,缓解「抽象科学概念」带给孩子的枯燥感,引导孩子主动去学习。
她为课程专门设置了「木偶剧课程角色」:
一个是可爱的波妞:小女孩的形象贴近孩子;
一个是知识量无敌的woody猫,猫咪动物形象容易引起孩子兴趣和关注;
一群吃瓜的小观众:起到烘托的作用,孩子无意识中会跟着一起学习;
设置神秘互动环节的神秘盒:给孩子制造神秘感;
▲波妞和woody猫咪
启蒙动画部分都是由这些角色支撑完成。比如,榕树独木成林这节课。
波妞先提出问题:一棵树能成林吗?
woody猫解答并引导科普:独木不成林,但也有例外。
吃瓜群众—孩子呼吁神秘盒:神秘盒会给出能帮助孩子理解的工具。
演示科普知识:榕树的气根,让榕树独木成林。
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被木偶剧剧情吸引,然后被层层科普,一点都不乏味,孩子看得津津有味。
体验式学习,孩子和家长都有「获得感」
再来谈谈对妈妈和孩子「有用」的部分,即STEM搭建课让孩子有「获得感」。
每节课设计4大体验式学习模块:
启蒙概念—发展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天有一个学习主题作为引子,引发思考; 理解背景—发展应用力和拓展力: 通过有趣互动的视频,帮助孩子理解拓展知识领域; 实操搭建—发展抗挫和创新力: 展示如何利用松木块积木把了解的抽象概念搭建出来; 你搭我看—发展协作和专注能力: 鼓励亲子互动一起共创搭建,更注重孩子自己动手。
四个环节一目了然,从玩的角度让孩子学习知识,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具体细致。
举个第六周第2单元《喜欢吐泡泡的螃蟹》的例子。
看看课程如何让孩子有「获得感」?
启蒙概念:用木偶剧引起孩子对生活常见科学知识的思考
由波妞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螃蟹喜欢吐泡泡?
woody猫进行科普:吐泡泡是螃蟹在呼吸。
波妞再引申更深度的问题:螃蟹用什么呼吸?螃蟹为啥离开水不会死?
最后,还会有互动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理解背景部分:拓展知识背景,拓宽相关知识广度。
用动画演示的方式科普更多知识,提升孩子认知力。螃蟹生活在海里,所以这节是拓展了海洋环境的变化。
实操搭建:分解搭建步骤,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提示使用的积木片数,方便孩子取用。
积木搭建的过程一帧一帧地记录,不会觉得跟不上节奏,孩子能跟随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搭建困难,但能提高孩子抗挫力和执行力。
你搭我看:真人实景模拟互动演示,孩子和妈妈可以模仿。
首先母子通过对话、互动巩固科普知识:螃蟹种类、生活习性等;
接着,真人示范亲子搭建;
课程还设置提醒搭建存在的「陷阱”」和注意事项,非常贴心;
在搭建过程中多次cue到螃蟹知识,巩固动画科普的知识,强化孩子记忆,提升学习效率。
这个过程既是亲子陪伴,也能锻炼孩子的协作和动手能力,以及视动协调。真人演示让孩子感到亲切。
所以说,积木搭建很好玩,课程知识也丰满,但我还是要强调一下:
STEM搭建不仅仅只是照着做,而是需要基于某个抽象概念的理解内化,同时还要能有拓展能力。
就像我,先尽情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在孩子理解融会贯通后,任由孩子自由发挥无限创意。
我们办公室抢先试用的小伙伴们,自己都玩嗨了,随手乱搭,创意也不错。
鉴于课程连续8周的思维训练,孩子和爸妈都形成了一整套思考模式,孩子独立去玩耍和搭建不成问题。
这样的积木搭建课程对孩子最有用,也是家长最想要的。
知识体系丰满,课程不水,干货满满
课程按照「4大科学学习系统」设置,囊括「32个知识点」,循序渐进。除了基本常识之外,还「拓展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孩子的学前启蒙更科学。
课程主要导师ANN,毕业于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院,深谙STEM教育,有25年幼儿教育研究和实践经验,是多本教学指南、课堂读本、教科书、绘本和亲子教育图书的作者。
同时,还曾担任美国西北大学天才发展中心幼儿教育专员,经常在美国幼儿协会、美国天才儿童协会等专业会议上发表演讲,并经常为学校和机构做儿童早期教育方面的培训和咨询。
她著有《游戏的力量》一书,强调游戏里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让爸妈感知孩子可边玩边学习知识。
因此,这套课程设置非常合理,适合2-8岁小朋友。
课程用线上视频课程+线下亲子互动搭建相结合,同步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和拓宽科学常识。
听听试学妈妈们体验,可以说是满分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课程设置了打卡。打卡并非是必须参与的,爸爸妈妈们根据自己情况安排就好。
第一时间参加完整8周打卡的小朋友们将获得额外福利:
我们会从8周作业内容当中挑选精选数量最多的三名用户,获得额外100片积木条套装!
进入打卡方式:购买后进入课程界面-课堂互动-打卡。
美国STEM教育专家精心设计
4大科学学习系统
32个自然科学启蒙知识点
120节动画+木偶剧+搭建教学
让孩子在玩耍中锻炼科学思维能力
赠价值128的新西兰松木构建积木条套装
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课程
▼
购课须知:
课程4月27日0点起开始更新,每次更新一周的课程,总共八周更新完成,可永久回听。
积木第一批5月1日前发货,限量300份,第二批5月中旬开始发货。
购买流程参考:
支付前请必须填写收货信息,否则积木条实物无法收到(港澳台及国外不发货)
观看/打卡入口进入方式1:进入Momself公众号-菜单栏左下角-精选好课-已购课程,即可进入课程。
观看/打卡入口进入方式2:添加小程序momself妈呀我呀--菜单栏右下角-我的-我的课程,点击课程即可进入观看/打卡。
课程Q&A
1. 这个课程适合几岁的孩子学习?
答:2-8岁的宝宝,但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学哦。可以让孩子自己观看动画视频,也可以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进行系统的家庭启蒙学习。
2. 课程结束还可以再看吗?
答:所有的课程和课后模块都能长期循环回听、回看。
3. 可以赠送给朋友吗?
答:可以,购买界面点击左下角【送好友】按钮,购买后在【个人中心】->【赠送记录】当中找到课程并将课程分享给好友。
4. 一周几节课,一节课大概多久?
答:一周4个单元16节课,每节课5-9分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
5. 积木是否寄出?如何查看物流?
答:打开收货人手机号绑定的支付宝,在上方的搜索栏里输入「我的快递」;点开“我的快递”小程序后,在页面下方可以看到最近所有快递的物流信息。如未查询到单号或者单号异常的,请及时联系课代表:momself11,回复关键词:积木。
6. 可以用电脑或者平板看吗?
答:暂时只支持苹果的iPad,其他的平板和电脑,系统不兼容。
7. 手机可以投屏吗?
答:可以投屏到电视,手机用hdmi接口连接电视。可参考我们课程当中的的投屏教程。
孩子一玩就停不下来的科学搭建课
让孩子会思考爱钻研,全面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美国STEM教育专家精心设计
4大科学学习系统
32个自然科学启蒙知识点
120节动画+木偶剧+搭建教学
让孩子在玩耍中锻炼科学思维能力
原价327
首发特惠仅168!
赠价值128的新西兰松木构建积木条套装
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课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