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凡人视角记录前所未有的病毒危机和全民“宅”时代。
【“宅基地”2020特别艺术驻留项目】由知美术馆发起,特别联合在艺App、Hi艺术、雅昌艺术网、ArtAlpha艺术阿尔法、ART POWER 100、 绘画艺术坏蛋店、《1314》、YOU成都、Cosense新青年共同发布。
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宅男宅女化身“驻留艺术家”。每一件作品,都包含形形色色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疫情之下不为人知的日常故事。
第一季收录2月21日至25日期间,来自38位“驻留艺术家”的共计136件作品,展示如下(以下作品展示按收到时间先后排序)。
02.21
《为众人抱薪者》,数字插图,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希望和等待》, 数字插图,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因为李文亮医生的故事感到难过,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渴望真相和黎明的到来。”
- 艾米丽儿呀 -
《“霍乱时期的爱情”页面上习作》 ,纸本油彩,尺寸可变
作品来源:“同气连枝-花鸟集” 艺术活动
“我将一个戴防毒面具的小孩照片的负像效果用油彩画在了《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小说页面上,然后再将画面翻拍,用正像的形式将其打印在收藏级相纸上,最后负像的油画与正像的图片并置。”
- 李舜 -
《长夜漫漫》,动态图片,50 × 40(视播放器尺寸而定)
作品来源:“同气连枝-花鸟集” 艺术活动
“‘长夜漫漫’是从我 2020 年 1 月 24 日(大年三十晚上)在深圳湾写生香港夜景时的一张行为图片衍生而来的作品;蝙蝠所煽动的翅膀,是我时下所面临的一则当代寓言和困境。”
- 厉槟源 -
《蓝色骨头》,蓝晒摄影,30 × 40cm
作品来源:“同气连枝-花鸟集” 艺术活动
“X 光片的形式或会使人联想到这一次的疫情,实为近来情绪的一种表达。这件作品在X 光片的基础上叠加了另两幅摄影,画面上部的海鸥为2016 年拍摄于冰岛,下部的白鸽则是去年摄于萨拉热窝的清真寺,三幅底片共同组成了这幅蓝晒作品。”
- 胡为一 -
《惯于长夜过春时》,数码平面作品,27×26cm
作品来源:“同气连枝-花鸟集” 艺术活动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嫦娥欲问瘟神事,一样封杀一样捉。”
- 周童 -
《无题》,布面丙烯,30×40cm
作品来源:“同气连枝-花鸟集” 艺术活动
“镇宅祈福,强身健体。”
- 周轶伦 -
《紫禁上空的白衣蝙蝠》,童昆鸟,木板、丙烯,60×50cm
作品来源:“同气连枝-花鸟集” 艺术活动
《马头明王报纸》, 宣纸、墨
作品来源:“同气连枝-花鸟集” 艺术活动
“观音菩萨化身,除瘟疫。”
- 孙逊 -
《紫禁上空的白衣蝙蝠》,收藏级艺术微喷,45×42cm
作品来源:“同气连枝-花鸟集” 艺术活动
“人活着有两件事情:一是成全别人。二是塑造自己。除去这两件事,活着就不太有意义了。”
- KOO -
《无差别》,胡梦秋,陶瓷、棉签、玻璃 ,9.7×9.7×18 cm
作品来源:“同气连枝-花鸟集” 艺术活动
《丢下就跑》, 数字截图,作品来源:艺术家
“我们国家,人好多,好人多。”
- 薛若哲 -
《默》,数码版画,尺寸可变,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病毒来袭》,数码版画,尺寸可变,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在被通知管控居家的前一天,我把工作室大部分画材都转移到了家中。短暂的管控居家对艺术家的影响相对是比较小的,居家日常可以安排的满满的。此外,我思考问题或看世界的角度会发生变化,最大的梦想可能就是上街走一回。”
- 潘罗敏 -
《至美的病毒》, 平面设计,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病毒的危害对于人们来说是很严重的,但是在艺术的范围里那是美丽的。大惊失控的黑色调赋予病毒感染者的美,奇形怪状的恶魔精灵不停地互相撞击自己的同胞,冲出新的世界,赋予美丽新世界的大门。谜失界的病毒泡泡伴随着新世纪的轨道慢慢展开新的生命,在危险里散发出一股弥漫的香,香中带有一种苦涩,眉飞色舞的花蝴蝶带来新的季节,开始散播弥漫的香气净化空气。”
- 郑印 -
《躺在家中的日子》,徐咩咩咩咩羊,纸本油画棒
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夜》,徐咩咩咩咩羊,纸本油画棒,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躺在家中的日子,是惬意还是无奈?”
- 徐咩咩咩咩羊 -
《不怕》,纸本设色,33×65cm,作品来源:艺术家
《别怕,有我》,纸本设色,33×65cm,作品来源:艺术家
“新冠状病毒疫情的大规模爆发,惨痛的教训再一次警醒我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尊重大自然,在大熊猫玩偶象征的动物们面前,人类有时候反而是弱小的。只有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支撑,美好的地球才能保持恒久的生命力和活力。”
- 何红英 -
《哪都不去,在家肥宅》, 数字平面图,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宅了整个春节,哪都不敢去啊!”
- 周俊伊 -
02.22
《重生之下》,数字动图,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理性’与‘感性’的环境下真实看待这一切的到来与改变,没有什么神奇之处,能让你睁开眼的就是‘真实的’。”
- 王奇亚耳东 -
《未知危机》,布面丙烯,作品来源:邮箱征集
“我的一个朋友去了火神山,希望他能平安返程。”
- 马犇 -
《盒子的故事》,亚克力,作品来源:艺术家
“过去与未来的区别是什么?时间有多真实?时间有尽头吗?为什么我们会想起过去而不是未来?过去仍然支配着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过去的影像。”
- 姚朋 -
《我的羽冠,我的种子》,宣纸、墨、丙烯,作品来源:艺术家
“万马齐喑,阻击冠毒,NASA也来凑热闹。”
- 魏立刚 -
《背面2020-02-22_194341》,纸盒画,作品来源:邮箱征集
《正面2020-02-22_194555》,纸盒画,作品来源:邮箱征集
“这一系列作品就以扫描时留下的编号为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只能宅在家里闭关,就以吃过或用过的纸盒包装为载体完成的作品,《背面2020-02-22_194341》这张作品画的是蝙蝠,《正面2020-02-22_194555》其实就是过年用的福字红包。这些内容都是最近正在发生的和被讨论的问题,我记录下了来,像日记一般的存在,之后被翻过,但永远不会被遗忘,因为大家都在经历,这是集体记忆。”
- 李涛 -
02.23
《500米系列》,摄影,作品来源:邮箱征集
《500米系列》,影像,作品来源:邮箱征集
“被隔离的第24天,在东北老家的小区中。活动范围限制在了小区的东西南北门,于是开始记录这个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500乘500米的北方城市生活综合体。一切在特殊时期的韵调下,有了特殊的含义。所见,所感。尝试用照片的形式去展现电影情节一样的故事感,一切都在发生着。以500米为点,间接的窥视延伸。期待希望,期待春天。”
- 崔钰坤 -
《窗》, 纸本水彩,作品来源:艺术家
“希望看向窗外的眼永远有希望。”
- 愚群 -
02.24
《宅居扫雪》,影像,作品来源:艺术家
“农民种地累啊,农民种地忙,农民种了一辈子地,不够买个房;种地不轻松啊,还得去打工,最辛苦的是农民工,大酱沾小葱!”
- 王兴伟 -
《人间乐园》,综合材料,作品来源:邮箱征集
“疫情期间我用现有的材料创作了这组作品,此作品由三件装置构成,为可持续创作的作品系列。突然的瘟疫让我们意识到歌舞升平的日常表象下潜伏着各种危机,随时有可能让生活陷入混乱和恐怖,我将一些代表死亡和罪恶的意象与儿童娱乐设施结合,创作出令人不安的暗黑版的乐园。”
- 施维庚 -
《待春》,绢本,40×60cm,作品来源:艺术家
“到春来,万物复苏,愿你我皆平安。”
- 郑可欣 -
《今天的我》,数字绘画,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通过body parts的形式展现另一种形式的自画像,记录疫情下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 Mawlylys -
02.25
《饮酒抗疫图》,纸本设色,46.5×41cm,作品来源:艺术家
“画的内容是网上调侃的抗疫药方,里面其实都是美食,在我看来吃好喝好增强抵抗力就是最好的防疫良方。”
- 李津 -
《不惧怕》,纸本设色,28×17cm,作品来源:艺术家
“我在新冠疫情期间越发感到应该回归到人最初的状态上去。很多的美好需要静下来用心去体会。放慢脚步,沉下心来,用心的感受朝暮晨昏,四季变化。”
- 李津 -
《穿礼服的米老鼠》,行为观念,作品来源:艺术家
“现在买东西不方便,手头除了这颗脑袋也没什么材料玩,鼠年的二月二剃个洋气的米老鼠头。”
- 白富蕾 -
《新冠状植物》,数字影像,尺寸可变,作品来源:艺术家
“也许是病毒先发现了我们,害!这原始、机智、又危险的小东西。”
- 金漫游 -
《2020,活着》,视频(王劲松操作,洪峰拍摄)
作品来源:艺术家
《宅·米其林食堂》,数字图片,图源艺术家
“美好,享受自己的生活。”
- 王劲松 -
《你是谁》,水墨,作品来源:艺术家
《满屏都在谈论复工》,水墨,作品来源:艺术家
“平安是福!”
- 宽云 -
《再一再二不再三》,单色木版画,虎皮宣、油墨
Edition of 25,130 × 90cm
作品来源:艺术家
“2003在家出不去刻了几张,没想到又用上了。”
- 朱伟 -
《冷雨埋春—之三》,布面丙烯,作品来源:艺术家
《只是心经的习字》,纸本水墨,作品来源:艺术家
“不停的卫生+运动+做菜+被憋太久的:艺术在灾难面前的无力,失望,与愤怒、躁动画了这几张。”
- 周力 -
《韩红爱心,驰援武汉》,油画,30×40cm,作品来源:邮箱征集
“在病毒快速传播的时候,有些明星选择出国避难,而韩红却不顾危险,毅然驰援武汉的决心震撼着我。我敬佩韩红,在我心里她与演艺圈一般的明星不同,她是真正意义上的偶像,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正能量的偶像,是能够让在危难中的人们看到光明的偶像!”
- 齐怡宇 -
《重复的脸》,纸本水彩,作品来源:艺术家
“2020年被迫群居生活的超级不适应症。”
- 金戈戈 -
《南北之极地》,布面丙烯,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我们同为生灵,人无法孤独地生活在地球上。”
- 哑子吕 -
《篱望绘间》,手绘水彩、数码板绘,作品来源:微博征集
“我最大的憧憬是绘画但我却是个不会画画的人,表示隔着一层篱笆眺望向往的绘画人间。”
- 墨绿忆 -
全民皆宅,全民记录时代。关于这次疫情危机、这次前所未有的宅时代,如果你亦有所创作,欢迎也来参与#“宅基地”知美术馆2020特别艺术驻留项目#。
关于如何参与
1、新浪微博/在艺/抖音/马蜂窝/小红书/YOU成都App,以上平台或许就是你的创作阵地。欢迎在任一平台@知美术馆并添加话题#知美术馆宅基地#,向我们投递你的作品或推荐他人的作品;
2、直接投递至征稿邮箱:489268019@qq.com。
(投递内容包括:作品高清图或视频,作品题目、媒介、尺寸、简短 文字阐释,并请备注社交网络账号名,方便联络互动)
关于作品
疫情宅家期间,独立原创作品,作品类型不限。
关于展览
本次征集的作品将通过展览【宅时代:2020知美术馆·宅基地艺术驻留展】进行多维度呈现:
实时接力展:于各征集平台,实时互动,转发推荐;
空中展厅:遴选精编,知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定期分享,同时将通过“知美术馆”在艺小程序展览模块展出;
知美术馆实体展:最终作品精选成果,将在知美术馆进行公开展览。
编辑| Kasey 监制| 金漫游
校对| 孙如兰 审核| 王从卉
知美术馆
位于中国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总建筑面积为2353平米。外形内敛、极具禅意,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美术馆VI系统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由美术馆外观瓦片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水波纹样。
知美术馆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知”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已知朝向未知,从眼前朝向无限。因而,知美术馆还将探索人自身的灵感与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对艺术史的完整度和开放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收藏及策展系统。
“万物、见解、常新”是知美术馆的核心理念。
花样年·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是经成都市民政局依法登记,并由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777.HK)资助的民办非企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