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王群具有繁殖快,不易出现分蜂热等特点。双王群可在不增加蜂箱的条件下,能育成和维持强群。在合理的管理下,亦能提高蜂蜜和王浆的产量。
(1) 双王群的组织
双王群有几种组织法,这里只介绍最实用和常用的方法。
在郎氏标准箱正中安上闸板。箱前壁下缘和箱底板之间的巢门通道,在闸板处塞进一块三角形木块,木块高度和前壁下缘与箱底板距离相同。把巢箱分成左右两室,每室放3~5个巢脾,每室养1只蜂王,先行巢箱饲养。蜜蜂增多后,在巢箱上加隔王栅,把蜂王限制在巢箱里活动和产卵,称产卵区;继箱供给工蜂栖附、产浆、贮蜜和育子出房,称生产区。继箱上的工蜂可通过隔王栅与巢箱的两室相通,也可出巢采集。这就成了工蜂可互相接触,蜂王互不见面的双王群。
(2)双王群的管理在需要蜂王产卵时,可把产卵区的大子脾提到生产区,把正在出房的老熟封盖子脾或空脾加到产卵区让蜂王产卵,连续调换几次,生产区就充满子脾。在缺蜜期必须及时增补蜜、粉食料,以满足子脾发育的营养需要。蜂场中只饲养1/2双王群的,还可把产卵区的卵虫脾抽去补助其他单王群,以加强单王群的群势。
在不需要蜂王产卵时,不要把巢箱里的子脾调到继箱里,也不再往产卵区加空脾,使产卵区的每室保持3~4个子脾,生产区只留一个子脾或不留子脾。这时群内育儿负担减轻,单位蜜蜂的采蜜能力增强,可以提高蜂蜜、王浆产量。为了使流蜜期一一开始就具备夺高产的条件,在流蜜期开始前1周就应限制蜂王产卵,停止产卵区和生产区交换巢脾。
双王群子脾多,封盖子脾也多,封盖子出房时,要消耗很多饲料,转地饲养前的饲料留量要比同样群势的单王群多。不要以蜂群的总重量来衡量巢内食料,双王群重的原因,不是贮蜜过量,往往是封盖子的重量影响,封盖子出房时,会消耗很多饲料,极易造成巢内贮蜜、存粉不足。饲料不足,出房的新蜂营养不良,寿命较短,途中放蜂也易飞失,对维持强群不利。
全场饲养双王群的蜂场,每个双王群内的两只蜂王品种可以不同,如一只用产浆力强的蜂王,另一只用采蜜力强的蜂王,也可由不同亚种的王构成。这样可根据不同时期和要求,有重点地让其中一只蜂王多产卵,以多培育特定需要的工蜂,在某个时期又可让另一只蜂王多产卵,以便取得各种产品的丰收。由于蜂王得到过休整,产卵力容易发挥,充分体现了双王群的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