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本是一个温暖的字眼,家人之间是互相关爱、共同成长的。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家却代表着孤独、冷漠和疏离。
美国作家里克穆迪在小说《冰风暴》里就讲述了一个冷冰冰的家庭在暴风雨来临时候面临的困境和考验。
李安导演的第一部真正美国意义上的电影《冰风暴》正是根据里克穆迪这本同名小说改编的。
小说的男主角胡德和他的妻子以及一双儿女住在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名叫新迦南的小镇上。多年平凡乏味的家庭生活使胡德和艾琳娜厌倦了彼此,胡德一直在引诱邻居珍妮偷请,而艾琳娜对丈夫的谎言也早已不耐烦了,夫妻之间的关系早就降到了冰点。
感恩节的假期里,一场暴风雪来临了,这个晚上胡德和妻子跑去参加了鸡尾酒会进行换房间钥匙的游戏。在酒会结束后,每个妻子都可以和别家男人结成新欢。而他们儿子则赶去面对一场诱惑与考验,女儿正陶醉在同邻家男孩子的性游戏中。
这个暴风雪假期里,镇上的大多数人都沉浸在短暂而刺激的背伦快乐里,一直到胡德邻居家的儿子米奇因为暴雪遭受电击意外死亡后,他们才开始清醒起来。
在这本书里,里克穆迪通过事无巨细的细节描写,还原了20世纪70年代萦绕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里的焦虑和困境,让人通过两个家庭之间的挣扎和纠葛看到了“家”的意义,去重新审视我们与家的关系,去尝试与家人开始新的生活。
一、夫妻间的冰风暴,是“无声的沉默”
人到中年,婚姻最大的杀手不是“第三者,而是“婚内沉默症”:
“所谓婚内沉默症,其实是冷爆力的一种。人们恋爱时,无论男女都是“话唠”,随着感情日趋稳定,养育孩子、事业繁忙等原因都使夫妻双方疏忽了与另一半的交流,“我们之间早就没话说了“成了很多夫妻对自己婚姻状况的调侃。”
胡德和妻子艾琳娜的婚姻就是这样一种“沉默”的状态。
丈夫胡德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妻子艾琳娜则更是一个内向、不爱交际的人。胡德和妻子之间更是彼此不交流,却又怪罪对方不理解、支持自己;胡德和艾琳娜对孩子之间没有引导和交心的沟通,只有孩子犯错时候的职责、打骂。
这个家庭是冰冷的,是孤独和生疏的。
这个家庭里的人都有着“交流沟通障碍”,尽管他们明白彼此是家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着爱;但是他们没有勇气、没有心情去、更没有想着去改变自己,去让冷冰冰的家变得温暖起来。
这种“无声的婚姻”在很多中年夫妻之间都存在着。
电影《来电狂响》里霍思燕和乔杉饰演了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他们对外恩爱有加,然而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夫妻二人却相顾无言:“没有话可说”,“他不跟我说话”成为了夫妻间的常态。
他们每晚会一起坐在沙发上陪着孩子,但却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霍思燕饰演的妻子和游戏里的网友进行着亲亲我我的暧昧聊天,乔杉饰演的丈夫则把热情投入到女主播身上。
面对冰冷的家庭,他们开始“向外”寻找温暖。
正如,小说里胡德和艾琳娜也一样。胡德勾引邻居家女主人珍妮,享受和珍妮偷请的刺激感。因为他觉得只有在情人那里,他才可以不用考虑失业的危机、妻子的冷漠、孩子的叛逆,他可以抛弃现实的责任,只享受片刻的欢愉。
而艾琳娜则向“书籍”寻找蕴藉,她宁愿沉浸在枯燥无聊的心理学世界里,也不愿意与孩子交流,与丈夫说话。
导演李安用“冰风暴”隐喻这个家庭:“家就像冰一样,看似坚固,实际脆弱。”
沉默,不过是夫妻之间对彼此的“抱怨”,是在婚姻中的被理解、被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进行的“无声反抗”。
事实上,因为不愿意进行口头的分享和交流,让胡德和艾琳娜对彼此关上了心门,他们排斥与彼此的交流。这种沉默的、冷冰冰的状态,让这个用看似“坚硬冷酷”的家庭岌岌可危起来,外界的一丝风雪,就能让家庭土崩瓦解。
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冰风暴:是放纵不管的“自由生长”
1、父母的冷漠、放纵不管,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胡德和艾琳娜夫妻对于孩子基本是放纵不管的状态。
胡德把工作之外的时间用来酗酒、寻找情人偷乐。而艾琳娜则封闭自己,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外,对儿女的思想、交友、学校生活都置之不理。
女儿温蒂在学校里被孤立、指责,甚至被同学侵凌,作为父母的胡德和艾琳娜却一无所知。面对温蒂的放纵和不自爱,艾琳娜只会靠辱骂、体罚女儿,来让女儿屈服于自己。
他们把大儿子保罗送到了外地的寄宿学校念书,除非儿子主动打电话回家,他们从没有想过去打电话关心儿子,甚至从来都没有去接儿子回家过。
在这样的相处状态下,温蒂甚至渴望父母体罚自己,因为只有那一刻她才能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书中温蒂有这一段感受:
“在温蒂看来,打屁股不是惩罚,更像是充满爱意和呵护的独特仪式。”
当温蒂因为米奇的意外身故,而伤害自己身体的时候,当她哆哆嗦嗦哭泣的时候,她的母亲艾琳娜“没有安慰问题,至少没有马上安慰温蒂,和没有拥抱她。”
因为艾琳娜对孩子就是如此的冷漠,她只是觉得照顾好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就已经足够了。
但女儿温蒂却渴望被关爱,她回忆小时候:
“母亲量体温时的轻抚和安慰,父亲揍她是有所顾忌的下手,在温蒂的记忆里慢慢模糊。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吃什么、穿什么,什么时候学会化妆,浓妆艳抹后的沾沾自喜,这些事情都没有被父母关爱来得重要。”
2、父母给予孩子的应该不仅仅是物质上富足,还要有很多的爱和关心、理解
唯有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才会健康、快乐,乐观向上,而缺乏爱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没有人引导,则容易走上变坏的道路。
因为看不到父母之间的恩爱,更得不到他们更多的关怀,温蒂和保罗就去自己寻找所谓的“温暖”。
暴风雨的夜里,被父母撇下,独自一人呆在家里的温蒂,去邻居家找米奇玩耍,却只遇到了米奇的弟弟桑迪,于是两个留守家中的孩子,躺在了一张床上“互相取暖”。
温蒂在米奇和桑迪兄弟之间玩着暧昧的性游戏,是青春期的懵懂探索,更是对父母的反抗:她目睹了父亲出出轨邻居家女主人的场面,她由此对于成年人的游戏充满了好奇:为什么父亲要去做这种背伦的事情?那会是快乐的吗?是幸福的吗?
儿子保罗,则和一群狐朋狗友彻夜狂欢,嗑药,在富家女同学那里寻找性体验,他在这个女同学那里得到了一点感情上的可怜的蕴藉。
胡德和艾琳娜的放纵不管,对一双儿女的漠视,让亲子关系到了一个冰点:家人之间的交流只剩下了互不理睬和互相指责。
这样没有温度的家,让每个人都在选择逃离。
三、原生家庭的“破冰”重生:一场冰风暴和一个少年的意外身亡
如果生活就这样继续下去,胡德一家人将继续被困在这个家庭里,他们的关系只会变得更冷冻。然而,米奇的意外死亡,让辛苦维持的家庭彻底破碎,而每个人在这个意外里都得到了重生。
胡德和妻子艾琳娜终于有了一次“有声的争吵”,他们大声发泄自己的不满、互相指责对方对家庭的漠不关心,他们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委屈,他们把多年积累的不满,全部爆发了出来。
争吵之后,他们想到了在外地迟迟未归家的儿子,想到了外面恶劣的暴风雪天气。一家人三口在期望、担忧中,在对保罗的爱中,去接回了家庭的成员保罗。
从来没有享受过接车服务的保罗,在经过一夜的担惊受怕后看到了家人,对家人失望的他“明确地感受到了心脏揪了起来,原来他还有心。”
保罗想,无论家人怎样糟糕,“和他们在一起总好过东奔西跑折腾一辈子” ,家正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就算你从家人那里得到的是痛苦、是折磨,你却依然对他们抱有希望,希望彼此之间依然有爱、依然是彼此的寄托。
“你生于家庭,却又困于家庭,这世上有多少人漠然平静地生活于绝望之中,彼此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就像胡德和艾琳娜一样,他们生于一个破碎充满畸形的家庭里,从小得不到关爱,几乎是顺其自然地长大。然后长大后渴望从家庭里得到蕴藉的他们,却又困于家庭。
他们不知不觉中把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创伤,又施加在了他们的孩子身上。最终他们漠然平静地生活于绝望之中,家人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冰风暴》里,面对暴风雨的自然灾害和米奇的意外死亡,胡德一家人的冰风暴终于降临了。天灾人祸的考验,让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关系“破冰”了,他们开始学会了释然,试着重新与家人和解,他们也认识到了家的意义。
李安曾提起选择这本书作为自己电影剧本的原因:“家有缺点,但家人间相濡以沫的凝聚力,常让人有着温暖莫名的感动。”
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我们每个人在家庭里找到自我,找到温暖,无论家带给了我们多少的伤害,我们却依然不愿意抛弃家,并且愿意为了更好的家而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