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说孩子“开口”晚是“金口难开”,
说明这个小孩特别聪明,
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近日,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办的“儿童语言门诊规范化建设”学习班在上海开班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教授解答了一系列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据悉,儿童语言障碍的诊断、评估和干预是儿科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今年成立了“儿童语言门诊规范化建设协作组”,旨在创建国内儿童语言规范化门诊、促进儿童语言障碍诊治多学科合作。这次学习班举行的目的,就是系统总结我国语言领域的进展情况,由资深发育行为儿科医生、言语-语言病理学家等,针对基层医生开展培训。
“开口”晚是病吗?
章依文表示,儿童中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大约在10-20%之间,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开口”晚的孩子不在少数。在这些孩子中只有大约一半的宝宝可以随着之后身体和大脑发育完善而及时补上语言这一“课”,对于另外一半孩子而言,语言迟缓将对他有长期影响,换言之,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始终与正常孩子存在差距。
可参照这几个语言发展节点
2—3个月的孩子嘴里会发出咿呀声的元音;
6个月的孩子能发出音节和辅音;
9个月的孩子能发出类似单词的声音,出现乱语现象是正常的;
1周岁—16个月的孩子能学会说单词;
16个月—2周岁的孩子进入语言爆发期,词汇量大幅上升,可以掌握50个左右的单词;
2周岁以后的孩子能够说词组;
3周岁的孩子基本掌握母语;
章依文提醒,如果宝宝在24个月时还不能说出50个单词、30个月时不会说词组,要尽早就医诊断和治疗。
“屏幕暴露”或是语言发展迟缓的元凶
章依文分析说,这可能和“屏幕暴露”过多有一定关系。电视、IPAD、手机、早教机等电子产品对人的生活高度渗透后,人与人语言交流越来越少,对机器过多依赖,就会影响到宝宝学习语言的环境和能力。因为语言的学习,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美国儿科医学有一个标准,18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建议使用电子产品,包括早教机。我们建议,即使爸妈想给孩子用早教机,也尽可能陪着孩子一起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交流机会,而不能把机器扔给孩子了事。
发现宝宝语言发展迟缓如何应对
章依文告诉记者,参照表是最低标准,比这个节点晚了,就要尽快就医。现在有不少家长在孩子2、3岁时突然发现宝宝不会讲话才来看病,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晚了。有些孩子到了16个月还不开口,家长抱着侥幸心理“再等等”“说不定到2岁就好了”,一等就算几个月,其实是荒废了治疗矫正的最佳窗口时间。
语言发育迟缓不及时干预的后果
对此,章依文表示,语言发展迟缓会影响孩子将来整体发育。有些孩子上学后发现学习困难、思想无法集中、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家长和老师有时候会认为,这个孩子是行为问题,有多动症。实际上,这也是早期语言发育迟缓造成的因素。
此外,对于男孩是否比女孩开口晚?她表示,男孩语言迟缓发病率大约是女孩的3-4倍。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男孩因为基因和生理构造原因,更容易出现各种身心发育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早期有质量的陪伴,譬如陪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进行行为引导和培养。
章依文指导说,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简单人物称谓、常用物品、动物名等高频词入手,对孩子进行早期语言启蒙,而不是一开始就教数字、字母等。此外,爸爸的陪伴非常重要,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有所加分。
本文来源:上海科协,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人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