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亡国这个道理用在古代中国十分贴切,东汉的宦官党争、唐朝的牛李党争、明朝东林党党争还有清朝康熙立储党争等事件都是典型的例子。党争的危害在于动摇统治阶级的权力分配稳定和固有秩序,导致政权内部的斗争加剧,最终导致内耗严重,所谓堡垒易从内部攻破就是如此。在古代几次著名的党争之中,明朝的党争问题最为严重,经历时间最长,后果最严重,以至于史书中认为明朝灭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党争。
明朝党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嘉靖时期。嘉靖中期之后,皇帝一改之前勤勉理政、臻于改革的态度,因为崇尚道教修仙而选择深居宫中,不再与朝臣见面,虽说嘉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但其对朝廷的控制确实弱了许多,于是就出现了奸臣严嵩父子当权二十多年的情况。嘉靖把所有大事都交给了严嵩处理,于是他就趁机大肆笼络党羽,结党营私,不但贪污腐败,还对有异见的同僚予以驱逐,导致朝廷乌烟瘴气。而朝中徐阶、高拱等人也不得不暗中团结以对付他们,党争由此开始。
到了万历中期,皇帝更加过分,不仅数十年不上朝,连日常事务都不处理,朝廷事务一概不管。君主对朝政的懈怠导致其对朝廷大臣监督和控制极其微弱,这些人就为了争权夺利以籍贯为标准相互勾结,抱团谋求更大的影响力,其中齐、楚、浙三党势力最大,他们往往鱼贯而出相互弹劾,不论大事小事,也不论是非对错,就要与对手反着来对着干,内阁首辅在没有皇帝管理的情况下也只能和稀泥,这一时期朝廷党争愈发严重,已形成了严重的态势,明朝的朝政也在这一时期败坏了。
大约在万历末年,东林党崛起,他们也是通过党争的方式斗倒了齐楚浙等党,掌控了朝廷言论,而天启即位后,太监魏忠贤凭借他与天启帝的关系掌握了权力,于是之前被击败的三党迅速向他靠拢,组成了著名的“阉党”。党争在此时走向了高峰,此后先是阉党将东林党人清除出了朝廷,崇祯即位后又重用东林党,将阉党势力尽皆摧毁,然而数十年的党争已然破坏了明朝的统治基础,明朝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终结。
明朝党争之所以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明后期几位皇帝不理朝政、不管朝臣,对朝廷的掌控减弱,不能有效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能有效处理朝廷面临的各项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愈演愈烈,导致党争迅速加剧。而且皇帝一旦不理政,其权力往往下放于内阁和朝堂,导致旧有权力分配格局被打破,造成很多大臣的不满,也导致新秩序迟迟难以完成构建,朝政自然陷入混乱。
其二则是明朝特殊的监察制度导致党争加剧。明朝党争过程中,各个党派的主力往往是言官,也就是监察部门的官员。原因是明代监察制度的特殊性和由此导致的言论制度比较自由。明代监察官员有着豁免制度,也就是这些官员仅靠怀疑就可以上书弹劾其它官员,即便出了错他们也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监察权力的滥用导致各位监察官员党同伐异,弹劾多是对人不对事,你来我往之间党争的激烈程度迅速加剧,即便是皇帝也无法阻止。监察制度和豁免监察权就成为了明后期党争的挡箭牌,这一制度客观上起了助纣为虐的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