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纵横包容着众水之汇
海河流域古为黄河故道,黄河第二次改道曾流经文安入海,滹沱河、子牙河、滱水、易水也曾流经文安。但是,在文安境内,最著名的,也是曾经被文安人成为母亲河的要数大清河了。
大清河原属黄河水系,后属海河水系,以河水清澈得名,为大清河水系干流。大清河源于太行山和恒山南麓,上游支流繁多。《畿辅通志》有“大清河者,总集七十二河之委而汇入两淀者也”的记载。大清河为东西两淀径流,南为滹沱河冲积扇,北为永定河冲积扇,中间的低洼地带为其水域范围。
古大清河上游分为南北二支:
拒马河入固安县西境,经新城、定兴、容城,与西支合,到雄县清河门,合府河诸水,通称清河,为大清河北支。
清河从雄县入保定县(今文安县新镇)界,在城西南13里,又名玉带河,东北流经乔家湾,分支称月河,经张青口南,称张青口引河,也称维柳河。东北流,合十望河(即王各庄引河),又东北流,经潘家庄(今潘庄子)村北,与赵王河汇合。向东经保定县(今新镇)西关、摆渡口、张各庄、赵各庄、鹿疃、卢各庄至苏桥后,分南中北三支,也叫三汊口。
北支从三汊口北流,东入霸州东南境,经台山村东,与中亭河合,折东南流,复入文安北境,又东南流经郭家洼,穿磨磨淀,分支南流经大寺东与南中两支合。其北支又分流,东穿落坡洼,经胜芳又有胜芳河汇入,东流辛章经杨芬港入清河。
中支从三汊口东南经赵家房,穿托莲淀、鸿浩港、笔筒泊、沙尖淀,又东穿磨磨淀,经大寺东与南北支合于石沟村。
南支从三汊口东南经崔家坊、西码头、唐头北,至桃家屯十里许为月堤,河南为任家庄、王圪垯,又东经左各庄北,经石沟与中北支合。三支河合,通谓清河,东流经富管营出境。
古大清河南支有沙河、唐河等诸多支流纳入白洋淀,经赵王河入大清河。
今大清河支干流已发生变化,南拒马河与白沟河在白沟汇流后称大清河,为大清河水系之干流,流经容城、雄县、文安、霸县,入静海与子牙河汇流,东行入海,全长104公里,文安境内长63.7公里。由于整条河道宽窄不一,深浅不同,河道最大断面可通过流量,也随之上大下小。白沟汇流点最大断面可通过2000 立方米每秒流量,雄县南关大桥最大断面可通过400立方米每秒,而新镇断面最高水位在9.0米时,仅能通过200立方米每秒。正是这一原因,历史上大清河水患甚多,进入新镇、文安河段经常决口,且近代战乱、兵祸频发,大清河疏于治理,一遇洪水,非溃即决,给下游的文安防汛带来极大困难,也因此给文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在根治海河运动中,对大清河进行了彻底改造。如今,大清河中段泄洪功能已被赵王新渠所代替,弯弯曲曲向北绕行新镇、苏桥的河段已经成为故道,只有到了下游,才和赵王新渠合二为一,向东通向海河,而这一段的河面已经和赵王新渠一样,有500多米宽,再也不会因为流量过小,泄洪不畅而溃堤决口了。
在文安境内,另一条主要河道就是赵王河。赵王河的古河道起自饶阳县滹沱河以北。经肃宁、河间入任丘,又经惠伯口、汜水、天门口、北辛庄、鄚州,至苟各庄东入文安境,古泒河(沙河)、滹沱河在此经流数百年,后为唐河,在饶阳分出的一条支流——中堡河,进入任丘后称赵王河。入境后曲折东流,经大龙华、娘娘宫(今兴隆宫)、北斗村、大郭庄,至口上村折而北行,过小河南村(今南疃)、桥西村(今西疃)、鱼鳞口和郑庄子(今合为二合庄),再东北行,至北舍兴入大清河。
到明朝,赵王河渐次淤高,上游断流,任丘以上旧河湮废。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赵王河改道,由赵北口过任丘县北境入文安县,沿赵王河故道汇入大清河。
赵王河历史上一直是白洋淀唯一的泄洪河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改善白洋淀的泄水条件,曾数次疏浚赵王河。1969年治理大清河中、下游以前,在任丘县苟各庄村北有枣林庄分洪道汇入,在王村闸前有赵王新渠分流。治理大清河中、下游时,赵王河史各庄至舍兴一段堵闭废除。
文安境内其他河流也不少。其中有子牙河,它的上游有南北两源,南源滏阳河出太行山东侧,北源滹沱河出山西五台山,二河在献县汇流后东北流,经大城县子牙村后,分支入淀:一支流经文安县土桥(今新桥),至赵家营又分为东西两支,东支经滩里,至石沟村入大清河;西支至左各庄龙头湾入大清河。另一支经静海王家口,至台头村入大清河。
还有小白河,古名白龙河,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河间刺史朱谭在原白龙河故道上挖成长丰渠,后称小白河。至清乾隆年间,小白河两堤皆平,仅有河势。小白河源流有东中西三支,东西两支为主要源流,出自饶阳县,流经肃宁、河间、高阳、任丘,穿古洋河,在小龙华南入境,过澎耳湾,至老虎庄桥散入文安洼。1951年3月,任丘、文安两县协商开挖大清河南排水渠(自任丘北部至文安老虎庄),仍为小白河流程。1974、1975两年再次扩挖,形成现在的小白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安开展了数次大的水利治理,开挖了多条新河。
赵王新河,1960年开挖,自任丘县(今任丘市)里长道口至兴隆宫,底宽200米,时称百草洼新河。l962年又在其中浚深25米宽的河槽,上接赵北口下的老滩,下至王村闸前,称赵王新河。l965年对苟各庄以下河段进行了疏浚。1969年冬至1970年春,大清河中、下游扩大治理,扩建赵王新河。上与枣林庄新河道下口相承,下改至史各庄大桥以上750米处,与赵王新渠上口衔接,全长11公里,其中文安境内长9.9公里。
赵王新渠是如今文安境内最主要,也是最宽的人工开挖的河道。1954年,因为分洪,曾在赵王河畔的王村发生过一场骚乱,为解决泄洪问题,1956年开挖赵王新渠。该渠原为赵王河分流泄洪工程,西起韩各庄村西北,东行经二合庄村北,至崔家坊村东南入大清河,全长17公里,设计泄洪流量1385立方米每秒。渠首建有赵王新渠10孔泄洪闸。1969年冬至1970年春,大清河中、下游扩大治理时,赵王新渠泄洪闸辟为待机向文安洼分洪的王村分洪闸。赵王新渠上首改至史各庄大桥以上750米处接赵王新河。改道长约4.6公里。赵王新渠扩疏后底宽400~530米,底高程起点3.56米,止点0.84米,纵坡1/26600,10年一遇设计流量2700立方米每秒。两岸筑有堤防,右堤为千里堤的组成部分,自王村闸至西码头闸全长22.77公里。
在历史的演变中,文安境内留下了许多古河道河口遗迹,但大部分已经不能辨别,只是保留着名称里。
急流口 在本村,即文潭。
小泗庄河 在小泗庄村。
小堡里河 在小堡里村。
玳瑁口 在城东南25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