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舰载机。 卢刚 摄
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第一次挂锁。 卢刚 摄
歼15舰载机一跃冲天。 卢刚 摄
2009年8月31日, 上午10时46分,首席试飞员李国恩驾驶歼15飞机在空中飞行13分钟后安全着陆, 飞机刹停后,放下拦阻钩并进行机翼折叠。整个飞行过程各系统和发动机工作正常,飞机状态良好,首飞取得圆满成功,歼15舰载机顺利实现陆基首飞,对强军报国意义重大。
航空工业沈飞和沈阳所在歼15舰载机研制过程中,以自主创新为“剑”, 斩断技术难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经过艰苦卓越的拼搏奉献,铸造出弥坚不催的“海天利剑”。
歼15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型舰载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歼15是在三代机研制基础上,为满足在辽宁舰舰上使用而研制的中国第一代远程、重型、超声速、高机动性固定翼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它的研制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新技术多、探索性强、风险极高,跨行业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舰载战斗机研发流程、标准规范体系、机舰适配性试验/试飞方法、飞行员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和基础几乎空白。对中国航空工业而言,歼15的研制,没有研制规范和技术体系可遵循,也没有设计基础和使用经验供参考,是一次从零开始的突破。
筹谋:实现舰载机与辽宁舰建设同步
2003年,歼15的开拓者们经过前期论证,提出了“立足现有,确保飞机上舰;集成创新,适应未来作战需求;加强机舰协调,满足工程总体进度要求;强化综合保障;锻炼队伍, 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由此,确定了歼15研制的总体目标和研制思路。
考虑到舰载战斗机技术复杂,且国内首次研制,技术储备和工程经验均有限,为实现飞机上舰,达到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部队的目标,歼15研制充分利用了国内现有条件,以突破舰载关键技术为主线,突出研制工作的重点,确保按时完成研制任务。综合集成了国内先进的机载航电和武器系统,提升装备技术水平。
航母研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舰载战斗机是航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按时完成任务,舰载战斗机服从工程总体进度要求,加大了机舰协调力度, 实现了舰载战斗机研制与辽宁舰的建设同步。舰载战斗机的研制站在体系建设的高度,同步开展综合保障工作, 全面贯彻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要求,配套研制陆上和舰上的训练与保障装备,并在飞机交付使用前,完成部队飞行员及地勤人员的培训,确保歼15交付部队后尽快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通过歼15的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舰载机研制、试验、试飞和保障体系, 特别是在飞机研制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展舰载机试飞技术研究和试飞员队伍建设,掌握技术,锻炼队伍,积累经验,为后续自研航母舰载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制:立足现有 集成创新
与陆基飞机不同,舰载机的起降条件十分苛刻。航空工业沈飞提早开展飞机试制准备工作,成立了专项研制团队,在沈阳所并行开展协同设计和工艺准备。在气动布局设计上,研制团队首次开展了增升装置的设计, 首次针对升力特性开展了气动力的科研试飞,首次针对复杂海况开展了流动测试……每一次的研究方案讨论,每一次的设计与测试,每一笔的布局设计,都承载着歼15舰载机的安全,更承载着飞行员的安全。
研制团队为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全新的三维数字化手段进行设计和协调,实现飞机设计100%产品数字化定义、100%虚拟装配、100%产品数字样机等新突破,实现设计与工艺并行。与传统三代机相比, 工装减少60%,工装返修率由300%降至20%,提高设计质量,缩减了研制周期。
在航空工业沈飞和沈阳所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厂所网络连通和设计与工艺平台运行,保证沈阳所设计制造数据集、制造数据集和相关工艺文件及时传输到航空工业沈飞。同时,航空工业沈飞提前进行关键件和长周期零件的原材料采购准备,并组织部装工艺人员对数模进行初步工艺性审查;完成飞机工艺总方案、装配协调方案等综合性顶层文件编制。
相关参研单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通过采取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组建联合工作团队,实施并行工程和项目管理,有效化解研制风险,大大缩短研制周期,创造了我国军机研制新纪录:从设计发图结束到首飞,仅用时20个月, 与以往军机型号研制周期最短纪录相比缩短3个月。
试验验证是新机研制的重要环节,是保证飞机安全首飞及后续试飞的重要手段,歼15研制试验项目多,内容复杂, 试验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关单位通力协作,攻克了诸多技术难关,于2009年8月按时完成首飞前相关试验室试验和地面试验,为飞机按时首飞创造了条件。
歼15按期实现首飞,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制舰载战斗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在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我军武器装备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着舰:利剑出鞘
2012年11月2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代舰载机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实现首次着舰和舰上起飞。
11月25日12时48分,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航空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随辽宁舰完成歼15飞机首次着舰任务后,因突发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抢救无效,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2018年,歼15以辽宁舰为平台实现了诸多第一次:第一次走向南海;第一次赴香港参加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的庆祝活动;第一次参加“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第一次参加航母编队实弹射击演习;第一次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第一次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阅兵活动。歼15是辽宁舰上的核心装备之一,是我国海军走向深海的第一把出鞘利剑。
截至目前,歼15完成了航母昼/夜间起降和加受油、特技飞行、仪表导航、编队、实弹攻击等训练科目,并随航母完成复杂海况作战训练,已形成作战能力。
创新:开创中国军队装备新时代
歼15研制是一场创新技术攻坚仗, 研制成功开创中国军队装备的一个新时代,实现我国舰载机研制技术创新的新突破。歼15飞机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在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式上更是有多项“首创”。以全新的设计理念为牵引,实现了设计技术、生产及加工工艺、试验及试飞、综合保障等特殊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此过程中,航空工业沈飞进一步提高了钛合金冷热加工能力,攻克了折叠机翼、平尾、拦阻钩等关键技术, 掌握了新型数字化战机机体制造及试飞调试应用技术,大大提升了新型战机的设计和机体制造能力。
歼15研制团队从研制初期就建立了联合设计团队、异地协同工作平台、关键工艺专项团队攻关、装配工作包管理模式、站位配套计划跟踪、联合团队现场跟产、关键工艺与数字化技术结合等科研管理体系,实现了从数模到飞机首飞的研制速度上的飞跃。
航空工业沈飞歼15研制团队成员在飞机设计初期较早地介入并行设计和开展工艺准备与工程研制工作,大大提高了试制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加快了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制工作开展和攻关研究进度。这种协作管理模式极大地促进了设计和制造的有效融合,对飞机设计、制造过程是一次全面的提升,也是一项重大的管理突破。为了规范流程、控制程序,厂所一同创新地设计了五级成熟度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改善研制流程,使设计数据与工艺数据互相开放,做到单一数据团管理,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一举冲破了设计和制造的组织壁垒,极大地提高了整体效率, 加快了研制进度。
舰载机的很多关键技术需要反复计算数据并最终确定科学准确的数据。细节决定成败,责任重于泰山。舰载机着舰时间只有短短10余秒,其间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舰载机在海洋环境下工作,要求起落架既要十分结实、又要很轻巧、非常耐腐蚀。这就对结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此艰巨的考验,研制团队提出了研制新型高性能、耐腐蚀材料的目标,并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在不断失败、不断尝试中历时三年, 终于突破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高强度、耐腐蚀材料的技术体系。经过一系列试验的考核,确保安全可靠地应用在歼15的起落架上,为舰载机长寿命、高可靠性的使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国内材料研制技术水平。
舰载机完成设计、制造出验证机后, 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舰载机进行试验、试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歼15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开启了边攻关、边试验、边训练的模式。
护航:繁星点点 航空人不辱使命
完美腾空的背后,是研制团队精湛的技术支持与默默的辛勤付出。在航空工业沈飞的生产现场,王刚班、方文墨劳模创新工作室、花木兰团队……一个个拼搏奉献的身影,一个个响亮的团队所向披靡,他们为战鹰的腾飞保驾护航, 书写了执着而动人的篇章。
歼15参研参试团队全力奋战。面对关键结构件生产任务需要攻克的技术、质量、进度三大难关,歼15研制团队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立项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开展党员立功竞赛,以党员为核心开展创新攻坚,为攻关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从“611”“711”到“724”, 试验、工序并行推进,“现场问题当场解决”“状态把握压倒一切”、每天24小时倒班作业奋战在科研、试验、生产、试飞第一线。“办公室里简易的行军床”“一拖再拖的婚礼”,年轻的母亲把仅仅几岁大的孩子完全托付给年迈的父母……
那一个个彻夜攻坚、忘我拼搏的难忘场景成为感动心灵的永恒记忆。全体参研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忠于祖国、献身航空;不辱使命、勇克难关;英勇奋战、敢于胜利;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份在研制中激发、凝聚、沉淀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让歼15振翅高飞的不竭动力。
歼15的成功研制,是中国航空人的梦想和“航空报国”情怀的实现,更是航空技术深厚积淀的累累硕果,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歼15舰载机团队,用事实告诉世界,中国人有能力创造自己的舰载机。
歼15飞机的成功研制,是各级领导的正确指挥和大力支持,全体参研人员不忘初心、航空报国、自主创新的共同成果。
歼15飞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型舰载战斗机,也是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战斗机研制实现了从陆基到海基的历史性跨越,对于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面对建设航空强国的历史重任,航空工业沈飞和沈阳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努力践行新时代集团公司“一心、两融、三力、五化”的发展战略,一如既往地高质量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主机厂所作用, 瞄准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拓宽国际视野, 加强与行业内外的沟通与协作,超前谋划、超前布局、超前发展。践行强军首责, 多研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先进、优质战机,注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行业领军人物、技术专家,促进行业发展;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组织堡垒强度和党员先锋指数,切实履行好国企党建责任,奋力开创新时代航空工业沈阳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再立新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