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头疼的办公室沟通,真得很复杂吗?
每天上班,面对老板、同事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说话沟通,可是这说话,稍不注意就把故事说成了事故,造成误会,甚至酿成“车祸现场”,后果不堪设想。
场景一:
“你对工作能不能认真点?”
听见老板这样说话,你是不是就来气,心里委屈,憋着一句话“我哪里不认真了。”
妥妥滴一位没办法沟通的老板。
场景二:
“你把报告里的数据弄错啦。”同事拿着你做得报告在走廊喊你,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你想都没想就说:“不可能,我都检查好几遍了,怎么可能错,是你眼花了吧。”
中午吃饭都懒得和同事一起去,这同事就不能在办公室里,找你好好说吗?
场景三:
同事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催促你们合作项目的整改事情,说话声音很大。
你挺生气,问同事:“你冲着我嚷嚷什么?又不是我要拖延的。”
同事说:“我没有说你啊,你干嘛生气。”
你和同事憋着气做完了项目整改报告,发誓下次再不合作了。同事间的小摩擦真是防不胜防。
你很懊恼,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其实很简单,在表达中,他们包括你,错把主观评价当问题说了出来。
错把主观评价当问题表达,这种情况很普遍,说得人还不容易觉察,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在提问沟通时候,喜欢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下定论,然后站在自己的角度发问。
就像这幅漫画里的两个人,分别站在画着木头的两边,结果一个人看到3根木头,一个看到4根木头。那么如果让这两个人沟通,都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站的角度不同沟通就无法进行,误会、矛盾也在所难免。
苏轼的诗中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想要时刻保持客观意识,也不现实,每个人都会出现主观错觉。那么如何解决主观错觉造成的沟通障碍呢?这里用一个简单的方法三步就能搞定,这个方法是“知觉检核”。
什么是知觉检核?
知觉检核是沟通技巧的一种,重新变换讲述方法,按一定模式来表达,可以减少沟通发生歧义造成误会,避免言语间小摩擦升级。
具体来说,知觉检核表述分为三步:
第一步:仔细观察,客观描述你看到的对方行为。
第二步:罗列出你对所见的感受和看法,至少说出两个。
第三步:提出自己的疑惑,请求对方解释,引导对方表达自己真正的行为目的。
你可能要说,沟通需要这么复杂吗?我给对方说出一句话,还要有这么多步骤。其实,在实际运用中,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和困难。
这只是在我们一开始,没有沟通意识的情况下,给出的操作手册,一旦你能熟练运用这种说话方式,会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路径,做到张口就来。
你想,对于你上班、健身、购物常去的地方,你在每次出门时候,是不是不用思考,就知道选择走那条路最便捷,这和我们头脑里形成思维路径是一个道理。
我们拿开始的一个案例实践一下,使用知觉检核的沟通效果。
老板说:“你对工作能不能认真点?”
你心里是不是很不服气?脾气着急的人,可能直接就动气了。“我哪里不认真了”这句话也呼之欲出。
这时候,先别着急说话,咱们换成知觉检核的方式来说,一共三句话:
“老板,你说我工作不认真”(看到的客观行为)
“我不确定是哪部分工作有问题,”(第一种看法)
“还是我做了什么给你造成了误解。”(第二种看法)
“你能告诉我,具体是什么问题吗?这样我也能更好地改进。谢谢老板。”(请求解释)
一般情况下,老板会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你可以针对老板的解释,分析是自己的工作出了问题,需要改进,还是老板对你有误解,你可以进一步解释澄清,或者你还有其他选择。
总之,你和老板的沟通就这样打开了,你能了解老板的真实想法,这对于洞察老板意图,顺利展开后续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你瞧,是不是实际运用起来也没那么难,只是在你想说就说的情况下,稍微停顿30秒,重新整合自己的语言,就能解决让你头疼的沟通问题。
知觉检核,不仅仅可以用在工作沟通上,还能用在和爱人、朋友的各种沟通问题上。它能起到神奇的作用,避免矛盾误会升级,缓解人际关系紧张。
那么,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要知道哪些原则呢?
首先,是学会仔细观察,洞察当时对话环境,预见有可能出现的矛盾风险
在前几天的一个CFFI的金融会议上,发生了一件沟通冲突事件,具体这个CFFI是什么,我也不懂,总之就是一个会请很多大公司CFO来参加的交流会议,到场的都是各界精英。
卫哲先生是阿里巴巴的前任CEO,在开场演讲中,自黑式的说了句“我数学不好。”结果台下一位小姑娘提问说:“你数学不好怎么当上CEO的?”卫哲也回击到:“我数学不好,但是比你强啊!”这位小姑娘也不示弱,立刻摆出自己高考北京文科第三,康奈尔大学毕业的经历来反驳。就这样,这件沟通冲突升级,场面尴尬。最后,这位小姑娘被公司炒鱿鱼。
两人唇枪舌剑,都没有照顾到当时的对话环境,假如能加入知觉检核的沟通方式,应该可以避免场面尴尬,矛盾激化,最后也不会两败俱伤,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
我们还原一下上面的对话,把“你数学不好怎么当上CEO的?”改为知觉检核的方式表达:“我听你说,你数学不好,那么你是谦虚自己的数学水平,还是说成为一位优秀的CEO,不需要是数学高手,你能谈谈吗? ”你看,这样的提问是不是更加客观清晰呢?
所以,在沟通开始,仔细观察对方和周围环境很重要,只有观察到位,你才能在使用知觉检核开始,还原一个客观陈述,为后来的表达打下稳固基础。
其次,区分评价和陈述,避免贴标签、下定义的表达方式
评价和陈述的区别在于,评价是给出一种定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贴标签,陈述是一种客观描述。
“你生气了”这是评价。
“我看到你情绪低落,不理我”这是陈述。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的说话方式中,是评价多一点,还是陈述多一点。如果称述多一点,那恭喜你,你即将是沟通高手了,如果你评价多一点,那现在发现,正好可以改善。
在知觉检核中,客观陈述很关键,在多次运用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客观陈述,让你和同事的小摩擦减少了,与别人的沟通也顺畅很多。
《增广贤文》里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是说明沟通的艺术,同样的一句话变个方式来表达,效果立刻不一样。
比如:“你为啥生气了?”“你为啥不理人?”这样的话在我们平时说话很常见,明明是询问,但是对方的感受就是一种被质疑,往往对方的回应也让我们不满意:“我没生气啊,你莫名其妙。”“我没有不理你,你没事找事。”
假如再继续沟通下去,那场面基本就成兵荒马乱的战场了,最后两人都感觉委屈,还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但是,这样的对话用直觉检核表达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比如,把上面的话改一下,“你一进门,看着满脸怒气,我不确定你是遇到了糟糕的事情,还是遇到了困难,能给我说说吗?”
或者“我刚才大声喊你,你直接走掉了,你是没听到有人喊你,还是有事着急去做,所以我想再问问你?”
把评价变成陈述,知觉检核表达方式就一点也不难,你掌握了吗?
最后,从培养思维到实际运用,你需要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实际说话不可能一板一眼,一本正经。就像前面讲的知觉检核的三步骤,你可能会说,这样说话太文绉绉了,根本不实用。
对,你说对了,如果只是简单照搬照抄,这样去练习说话,别说你了,我自己没说出来,就先笑了。
其实,知觉检核虽然讲的是一种沟通模式,但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这种表达意识,建立思维方式。通过刻意练习,让这种表达深深内化到我们思维中,并不一定要每句话都按标准的三步走。
我们先来看怎么刻意练习,培养思维意识这件事情:
你可以在每天睡觉前,复盘自己白天讲的话,哪些可以使用知觉检核方法来表达,哪些话你已经用了这种方式,还能不能改进;
你可以在每次张口就说时候,让自己停顿30秒,想想如果用知觉检核的方式应该怎么说;
你还可以和自己对话,来练习直觉检核的表达方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你使用知觉检核的意识会有所提高,在说话时候,不会张口就说:“你这个表格有问题?”也不会直接就对爱人说:“你为啥不爱我了?”
我们接下来看看,知觉检核的表达既然不实用,那到底该怎么说呢?你可以运用简化公式:称述+询问。
你可以说:“表格上的数字和我之前看得不太一致,你要不要再核对一下?”“咱们约会,你这是第N次迟到了,这次又是为啥呢?”
这样说话是不是感觉顺畅多了,当然在一些艰难的沟通,容易激发矛盾的语境下,使用知觉检核三步骤还是很有必要的。
董卿说:“语言是一个人终身携带永不褪色的能力。”
知觉检核,这个简单的沟通技巧,能带给我们思维上的改变,语言上的优化,减少沟通摩擦,让你在办公室、家里的沟通都更加顺畅,成为沟通高手,再也不为无法沟通烦恼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