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中华历史,许多文物流传了下来,相伴文物造假也成了一门年代久远的高超技艺。当古人开始收藏文物时,就不得不与各种造假技术做斗争。现在,随着收藏市场的不断开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鉴赏知识。当然,很多古玩行业向来“肥进瘦出,九假一真”,出售的假货使消费者成了受害者,欲诉苦而无门啊!
今天,在介绍文物之前,小编先给大家讲个清代乾隆时期发生的故事。听说在当时,有位名叫“阿叩”的造假高手,他发明了一种闻名当代的古玉假造法,。这种造假方法的精湛之处呢在于成品逼真,首先将半成品的玉器和一些细碎铁屑搅拌混匀在一起,然后放进倒满水的大缸里面,将煮沸的老醋灌进去,这就叫“淬醋”。
接着封存十几天后取出,找个合适的时间悄悄的埋在通行人流量大的街道上,认人们踩踏。这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在几个月以后,这件假玉器上竟然会出现了颜色鲜明,纹路清晰的“橘皮纹”图案,隐约夹杂着铁锈斑的暗红色!最后再用开水煮一下就大功告成了。这就是从古流传至今的玉器造假“叩锈法”。现在啊,故宫里存放着“阿叩”的作品,这些竟然也成了文物!人们想要揭穿这件事,就必须花好几年时间摆弄,将上面的假沁慢慢磨掉,因为真沁是不会褪色的。但是好几年过去,造假的早就跑得不见踪影了。
殊不知,现代古玉造假早先沿用着一种较残忍的手法,因为有种说法“玉中有血,价值千金”,古玩收藏家们对血沁有着很浓的兴趣。这让造假贩子有了市场和销售前景,于是为了节省成本便用羊、狗、猪等动物的血来沁色。残忍的是,他们要不在羊腿上用刀刨开一道口子把玉放进去,要不直接在活狗肚子上划开放置玉器,有时干脆放一缸猪血,批量封存。
用这种方法,几年后取出来,血沁就会进入骨,成了老包浆。不过,现代人们紧跟时代步伐,为了节省时间和工序,开始利用戈壁滩上独有的“虹光草”,因为这种草的汁液是鲜血红色,用于沁色最合适不过。在找不到“虹光草”时,就用血竭草或者紫草来代替,甚至用我们熟悉的杏干、乌梅干煮水染色,小编觉得这真是够滑稽的。
古玩家具造假也是一宗大买卖,一些人当年低价买的明式家具,现在竟然值数百万,这可使仿古家具贩子有了前景。其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点的,从乡下收来破损的家具,然后“移花接木”,与新老木合二为一,有的干脆表面贴一层老皮而已!暴利啊!当然,人们往往是被家具外面那层光亮滑润的包浆所吸引,好奇那是怎样制成的。
简单点的就是用皮鞋油使劲擦拭晾干。高级一点的用较湿润的挫草打磨表面,再用白醋长时间浸泡,接着表面涂抹一些石灰膏,用颜料轻度上色,然后用双氧水冲洗。最后放在鸟笼等潮湿环境下,用鸟粪为家具“美容”,形成一种年代久远的感觉,看上去与真品没两样。不仅成本较低,就连工序也很简单。这样的仿古家具,别说刚入行的,就是老行家也会一失足成千里很,几十万买来假货,全打水漂!
所以说啊,收藏爱好者的鉴赏水平需要提高,学会理性收藏,不冲动不跟风,只要每个人在诱惑面前擦亮眼睛,市场才能慢慢规范起来。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感谢大家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