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召幸妃子时才有绿头牌吗?在清朝,你需要知道的五种绿头牌
清朝的古装剧看多了,很多人都记住了一个东西——“绿头牌”。尤其是那些主打宫斗和后宫生活的电视剧,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这个有趣的玩意儿。因为目前国内99%的清廷古装剧,都会将绿头牌视作皇帝宠幸后妃时所必备的道具,即皇帝看中了谁,想召谁侍寝,拿一块牌子撂下就OK了。书看多了都其意自现,何况是电视剧。
可是电视剧可以戏说,历史上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历史上绿头牌压根就不是仅围绕皇帝和后妃所诞生的木块,再说如果真的是这样,作为皇帝未免格局也太小了一些。历史上的绿头牌有很多种形式,很多种作用,召幸嫔妃太小儿科了。
第一种绿头牌就是进见皇帝的自荐资料。清朝有规矩说,凡是要见皇帝的都要用粉牌协商个人的姓名和履历,但是因为来者不同,这块粉牌头饰部分也会有颜色的区分。比如亲王贝勒想要面见皇帝就要用红头牌,而公以下级别的人进见就要用绿头牌。
第二种绿头牌属于有特殊指代意义,代表紧急事件的进见道具。在这一点上,清朝延续了紫禁城前一任主人明朝统治者的制度,要求凡是出现紧急事务或事情涉及比较琐碎的,一律用绿头木牌上呈。
第三种绿头牌是赦免罪人或者降罪的道具。就是一个普通的木牌,头部被漆上了绿色,然后美其名曰“绿头牌”。但比较有趣的是,这种绿头牌既可以用在赦免罪人的时候,也可以用在逮捕罪人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颜色的区分性。相对于如今交通规则里的红灯停、绿灯行,可是相当不方便,要是犯事的官员远远看见绿头牌过来了,连有罪无罪都不知道,只能心里干嘀咕。
第四种和第五种绿头牌,大家应该都比较熟知,都是发生在跟后妃及皇帝私生活有关系的场合。比如皇帝选秀时,秀女的一些个人信息会写在一块绿头牌上,如果初选通过了就会“留牌子”,反之则叫“撂牌子”,前者需要小心留意,备战第二轮的复选,后者则可以出宫岁以嫁人。而皇帝晚上召幸后妃的那套流程相信已经不需要细说,几乎有清宫背景,有皇帝出现的电视剧里都会有这个情节,虽然细节上稍有瑕疵,但大体上都是基本不错的。
所以说绿头牌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绝对不是紧紧围绕皇帝和后妃之间的闺阁琐事、儿女情长,很多时候,其与国家大事息息相关。不过有的时候很不太理解清王朝处理这些琐碎事件的人物,为啥不多准备几个颜色的牌子,何必单耗在一个绿色上,不仅给很多人的历史知识造成偏差,更重要的是这样也不利于日常“行政管理”,可想而知,清朝的宫廷大事和后宫琐事,为什么有时候经常分不开,也为啥有时候家事国事混为一谈,处的一团糟、皇帝自己也各种不如意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