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炮弹主要分为三种:次口径炮弹、适口径炮弹、超口径炮弹。所谓次口径炮弹就是弹径比火炮口径要小,这类以坦克尾翼稳定穿甲弹最为著名。而适口径炮弹则是炮弹弹径与火炮口径一样,大部分榴弹炮和加农炮都是这样的。超口径炮弹顾名思义就是弹径比火炮口径更大,这类主要见于弹头外露的迫击炮加长榴弹和部分火箭炮助推增程弹。
普及完炮弹的知识,我们还必须知道一个概念,那就是火炮的口径到底是怎么计算的?火炮分为滑膛炮和线膛炮,滑膛炮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火炮的内径,而线膛炮内因为密布膛线,而膛线其实就是在滑膛炮管内钩刻出来的,因此一般也是取凸起的两组阳线之间的直径(其实也是相当于滑膛炮的计算方法)作为线膛炮口径。
所谓适口径炮弹,其实一般也比火炮口径要大上几毫米,因为现代火炮都是后装炮,炮口发射时都会呈一定角度斜向上,在装填弹药时,为了使炮弹固定在炮膛内,会有意的在炮弹中部设计几圈弹带,这些弹带由绵软的紫铜材质制作而成,在炮弹上膛后可以卡入膛线之内,起到固定弹体和密封火药气体的作用,一般弹带的直径比火炮口径大0.2到1毫米不等。
(炮弹下方那一圈圈的就是弹带)
次口径炮弹虽然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最为有名,但是这类穿甲弹严格意义上依然属于适口径炮弹,因为尾稳穿甲弹的外部包裹的是一个适口径的弹头,只有在出膛后才会因为风阻脱落露出次口径的穿甲弹芯,内弹口径一般只有外弹头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真正的次口径弹其实是普通的迫击炮弹,迫击炮因为属于前装滑膛炮,为了使炮弹顺利滑入炮膛底部,炮弹口径一般设计的比火炮口径要小0.5毫米到1毫米左右。
因为炮弹和炮膛不能密贴,迫击炮的发射药气体外泄严重,导致初速低,射程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在迫击炮弹身上刻划一圈圈的闭气沟槽,发射药气体遇到这些沟槽会形成涡流,停止进一步外泄,但是即使经过了这样的设计,依旧会有10%以上的发射药气体外泄,可以说,这是迫击炮的先天性缺陷!
(这一圈圈螺纹就是闭气沟槽)
超口径炮弹其实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经常在电视看到的RPG火箭弹那粗粗的外露在火箭筒之外的杀伤弹头就是最明显的特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小口径的火炮发射尽可能大的弹头,使杀伤部能够装填更多的炸药,得到更强大的毁伤能力。
除了RPG之外,有些火箭炮使用的增程弹也会采用类似的设计,这些炮弹的弹头有些甚至能够达到火炮口径的两倍以上!
(印度皮纳卡火箭炮外露的弹头是真的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