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作家用过的笔名,名字与本人性别不符,茅盾曾叫“冯墟女士”
民国的文人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他们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风骨,文人的孤傲和对俗世温情的眷恋混合的恰到好处,性格奇奇怪怪但有时候又很可爱,什么也挡不住他们学富五车、出口成章的魅力。
民国有一些很著名的文人,他们在发表文章时用的笔名都很有趣,而且比较喜欢与自己的性别相左,比如一些男作家很喜欢在笔名后面加“女士”两字,或者直接用一些女性化的名字。民国作家巴人曾经写过一本《巴人的笔名》,里面写道它曾以“碧珊”为笔名,有时也叫“碧珊女士”,著名作家、诗人郭沫若曾用名“安娜”,茅盾除了以“冯墟女士”做过笔名外,还叫过“四珍”、“冬芬”等。而著名诗人柳亚子,也曾经有过一个笔名叫“柳亚子”。这些声名远扬的文人们似乎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心态,好像故意让读者误会作者的性别。
但是有一位男作家不这样做,他的本名叫做贾植芳,可能是因为他的的名字比较女性化的原因,笔名更喜欢用“鲁索”、“杨力”等男子化气概的名字。
更有趣的是著名作家冰心,也是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用一些男性化的笔名,甚至有时也会在笔名后加上“男士”。
那个时候的笔名是一种隐藏自己身份的重要手段,不光写作的人有,有些人通过写信结交笔友也会用到,小编觉得,既然出生名字自己不好改变,笔名就更要起的符合自己的喜好,大家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