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关注我们哦!
每周一位嘉宾
口述一段关于物件的故事
读者原创版
等待你的聆听
合作公号| 惟物论
本期嘉宾 / 柏邦妮
柏邦妮,知名作家,编剧。曾参与编剧《浪子燕青》、新版《红楼梦》、《花木兰》、《撒娇女人最好命》等影视作品,并出版《像邦妮一样爱你》、《不实》、《不华》、《老女孩》、《见好》等著作。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故事,是从我青春期到现在,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一个人和一件有很深意义的一个东西,这个故事要从我18岁的时候讲起。
我18岁的时候是一个小城女孩,我是三线城市连云港的,当时我一意孤行想去考艺术类院校。但是在我们学校往上数三届往下数三届都没有人考过艺术类院校,什么北电啊都没有人听说过,当时我就很想去。因为我从小喜欢写作,而人在很年轻的时候会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那个劲儿和精气神,就无端地觉得自己很牛,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充满了自信。
柏邦妮:我18岁的时候是一个小城女孩
我们那时候艺考是在三四月份,大概在过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同学说我们想去哪艺考了。我就回去跟我妈说,我说:“妈妈我想去考什么北广啊什么的。”
我妈说:“想这些干嘛?你就好好学习,上一个什么师范类大学就很好了。”家里人觉得你喜欢写东西嘛,当个老师教教语文已经是非常好的一条出路。
我就跟我妈说:“妈,你让我去考,你顶多后悔一阵子,但你不让我去考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当时,我妈背着我蹲在地上洗衣服,这句话她真的是听进去了。
南京艺术学院
后来来年大概在三月份的时候,有一天我妈就特别神秘又小心翼翼地跟我说:“哎,闺女。我跟你说,南京艺术学院在招生啊。有一个写作专业,你要不要去考?”然后我就特别开心,拿这个消息去问我们班主任,我们班主任说:“张珊珊,你现在就不要上学了,你立刻骑自行车回家把你妈喊过来。因为艺术类的招生已经截止了。”然后,我就骑上自行车去找我妈,这些过程就不赘述了,总而言之就是我妈妈带着我,拿着两千块钱去南京艺术学院参加这个艺考。
我完全不知道要考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影视专业要学什么,只有那种很年轻的心里无端的自信和对一个很广阔的世界那种向往,还有那种对文学、对电影充满孩子气的痴狂。那个时候,我有一个特别喜欢看电影的好朋友,他攒了大概有七八十本《环球银幕》,我看的所有关于电影的信息都来自于那本杂志,他就跟我说:“张珊珊,你好好考,一定能考上。”就送给我三十本《环球银幕》,我就背着这三十本《环球银幕》去考学。
背着朋友送的《环球银幕》去考学
我记得很清楚,我跟我妈妈住在南京大概是鼓楼前边还是哪儿的一个小旅馆里边,晚上跟她去逛夜市,在夜市里看到了一本书,说来惭愧,我现在想想一定是盗版书,就是张曼娟老师写的书。当时张曼娟啊、简媜啊、张小娴啊,她们的书是一些卖得非常好的流行文学读物。那个时候我只有18岁,完全靠着自己的精神养分在看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本书厚厚的,现在这本书就放在我对面的书架上,现在还是我珍藏的一本书,时不时就会拿来看的一本书。
张曼娟老师的文笔娟秀,她在文学系一直读到很高的学位,古文的那种修养特别深厚,有一种古韵在里边,她所传达的那种情感也好,那种哲思和情思也好,非常的绵长。台湾作家本来就很擅长描写人的情感和情爱嘛。当时就特别打动我十几岁的心。我一直是张曼娟老师的书迷,其实在拿到她那本书之前,她的很多书像《火宅之猫》《我的男人是爬虫类》,我都已经看过了。那天我就拿了一本她的散文集,里面还有一些短篇小说编在一起,我看的时候非常非常喜欢,特别受影响。
台湾作家张曼娟
我觉得我可能被张曼娟老师给保佑了吧,正好第二天我去考试的时候,有一道写作的题目叫春天的故事。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我刚刚看过张曼娟老师的几篇文章,她有一系列是以古代的传说和著名故事改编的小说,文字特别美。我好像就是借到了她那股文气,就写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故事。我写的时候就有老师在我旁边看,我觉得好奇怪为什么在看啊。那个人说:“你写的真好。”然后,写完的时候,最后一个句号正好打在最后一个格子里,我觉得好完美。
其实当时去考试的时候,能感到艺考里边学生家庭的实力,三六九等,你能看到有的是家里条件非常好的孩子,还有像我这种平民的孩子。我妈妈就觉得十分对不起我,觉得我们没有任何的背景。但那个时候我觉得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啊!我一定能考上啊!学校要是不选我,学校就太没眼光了,然后果然就考上了。
张曼娟老师写的书,它里面有一个故事叫做《喜欢》,大概是我少女时期的一个情思和一个情结。她写的是一个中年女性,婚姻破裂带着孩子,她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故事手法,把现在的时空和过去的时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虽然篇幅很短,小说可能也只有万把字,但里边那种悠悠长长、绵绵回回的情思很东方也很动人。我印象非常深。
皇冠出版社的《喜欢》封面
在20岁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那是我人生中特别大的一个决定,就是离开南京去北京电影学院旁听。因为我是南艺第一名专业考进去的学生,决定不要这个了,而去电影学院旁听。这是一个挺大的人生决定。但是特别幸运的是我父母非常支持我。于是,我20岁的时候一个人来北京,真的是举目无亲,不认识什么人,只认识一个电影学院的老师。他当时来南艺教书教过我,然后到了北京以后在旁听的时候当然会有点自卑,因为人家是正式考进来的学生,我是一个旁听生嘛,即便你在南艺的考试第一名又有什么用呢。但还好就是有那么多丰富的课程,那么好的老师,同学也很接纳我,总的来说非常愉快!
那个时候我们有一个剧本写作课的老师叫张巍,她现在是著名编剧,《陆贞传奇》都是她写的,是一个大编剧。当时,老师就让我们每个人写一个小品,写一个小作业,然后我就写了《喜欢》,作为寒假作业写好交过去。然后呢,张巍老师在班上表扬我了。她说:“邦妮,我喜欢你的《喜欢》。我觉得这东西写的很好。”其实,当时我在班上有种落差啊,心里有点自卑啊,但专业课老师还专门表扬了我,我是特别高兴的。后来我就很幸运,在我21岁的时候,当时张巍老师给我介绍了我人生第一个剧本给我写,叫《浪子燕青》,男主角是当时的一个武打演员叫吴樾。当时就写了这样的一个戏。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编剧张巍
我觉得好像张曼娟老师又帮了我一把,又有一个这样的缘分,所以说要改这个《喜欢》是我心里的一个夙愿。从我18岁到我20多岁,在电影学院一心要想把这个《喜欢》改成一个影视作品,想把它变成一个真的东西。在我28岁左右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些制片人,然后认识了许晴小姐,她当时很想为自己量身打造一部电影,我就推荐了这个小说的故事,然后对方也蛮喜欢,就说要不要我们联系一下张曼娟老师,我做编剧来改编这部电影,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给张曼娟老师写信的历程。
那些信我现在都还留着,那个时候我从18岁到28岁正正好好过了十年,然后我们一来一回一来一回地往返,她开始也有些顾虑啊,有一些对电影本身的这种纠结啊,还有对大陆的电影市场的不了解啊,我现在看看那些信真的很动人,都写得挺长的。我给她写,她给我写,总而言之这些长信打动了张曼娟老师,她愿意做这个事情,
张曼娟写给柏邦妮的话:
“深深的爱一个人,令生命攀上高峰。”
后来,她来到内地我们就见面嘛。见面的时候就无端地觉得已经很熟识很熟悉了,就觉得好像是我很亲近也很仰慕的一个人。曼娟老师她这个人的姿容仪态啊,就是很高雅,声音也非常好听,待人接物时那种温婉动人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我从青春期到20多岁即将而立之年的时候,看到我在文学上的一个偶像,坐到我的面前跟我谈人生。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忘年交吧,就是一个跨年龄的朋友。
然后,在我29岁那年,有很多事情都不顺利,其实后来我们这个电影改编也没有成功,这个事情就搁浅了,但是我们俩这份缘分就留了下来。在我29岁那年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自己情感上的人生上的困境,包括对未来的迷茫就走到了一个特别难的一个境地。
29岁时经历了人生的困境和对未来的迷茫
有一次我们又在北京见面的时候,曼君老师就随手从她的手上取下了一个镯子给我。一个金镯子,还挺沉的一个大金镯子,她说:“邦妮啊,你不要嫌它太俗气啊,我在29岁那年也特别不顺利。我们那边有风俗,就戴个金器啊金镯子,能压一压一些不好的事情。我戴了以后,好像人生真的就转好了,我送给你。”我就非常的感动,我完全不觉得俗气,我只觉得那份心意很扎实,很日常,很沉甸甸的,让我非常感动。那个大金镯子真的很重,戴在手上就做事情都不容易,但是我很喜欢,一直戴在手上。我觉得它给了我一些力量,给我一些庇护。
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能够见到你的童年偶像,像你的童年偶像那样去生活去写作。曼娟老师有一篇很短的小说,是我非常喜欢的,叫做《一个偶像的坍塌》。她就写一个年轻人在学校做讲座的时候,讲座是他童年时的一个文学偶像,他强烈地质问他,犀利地去逼问他,其实不是因为他不喜欢他,而他曾经非常地去崇拜他,而是他发现那个人变了,他无法去面对自己的榜样和偶像在他面前坍塌,好像一面墙的坍塌,所以他那种愤怒其实来自于这种东西。
无法去面对自己的榜样和偶像在他面前坍塌
我也挺有运气,就是我能够能见到自己童年的时候的文学偶像,而且你的这个偶像没有坍塌,见到她的时候,我觉得她真的是很美好,她用她的一生来传达她写的那些东西,她也始终在写作,始终在生活。我又有幸能够跟她做同样的事业,同样的职业,能够把童年、少年、青春期到成年所相信的那个东西坚持下去,去那样活着。我觉得很幸运。
她给我的这个镯子成为我生命中很珍贵的一个礼物,我觉得是一份我对自己的承诺,也是一份对写的东西,对未来我要走这条路的承诺,也是她一个长辈对我的那种期许和关爱。所以这个镯子是我一直戴在手上,是很珍贵的一份礼物!
下期嘉宾 / 廖信忠
廖信忠,台湾作家,现居上海。2009年出版《我们台湾这些年》,被誉为六十年来第一本让13亿大陆同胞了解台湾普通民众真实生活的书,后陆续出版《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我们台湾这些年2》《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等作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栏目合作公众号:惟物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