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儿歌德国诗人、音乐家舒曼说:“要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而民国的儿歌更是优秀,都是由当时最为知名的作家、作曲家编写,直到今天仍然感动着我们,影响着一代代听者的童年。这些经典的儿歌,你听过吗?
1、《兰花草》·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开得有多香。
《兰花草》是台湾歌手刘文正在70年代发行的专辑里的一首歌。曲调欢快,歌词易懂且朗朗上口,故成为校园歌曲中的常青树,连稚童都喜欢的很。它的词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先生。从国外学成而归的胡适先生带着从国外所学的自由主义(兰花草)信心满满的想移摘在中国贫瘠的大地上,所以“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心情急迫可想而知。过了些时日,发现花迟迟不开,沮丧不已,不过,胡适先生骨子里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击碎了这种沮丧,遂作诗一首,取名为《希望》。
2、《梦里花落知多少》·卢冀野
记得当时年纪小,
我爱谈天你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困觉了,
梦里花儿落多少。
《本事》一曲虽是一首小歌,却是两位大师珠联璧合之作。词作者卢前(卢冀野)1905年3月生于南京城南望鹤岗,少年时代是在秦淮河边度过的。1927年东南大学毕业后,在南京、上海、四川、河南等地大学任教,是我国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授,一生有大量的文史作品问世,素有“江南才子”之称。曲作者黄自1904年3月出生于上海川沙,1924年赴美留学,专攻作曲。回国后从事音乐教育及创作,被称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黄自先生1938年病故于上海,卢前先生1951年病故于南京,但他们共同创作的《本事》却穿透时光隧道,余音袅袅,长留人间。
3、《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送别》这首歌的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被日本的作词家犬童球溪重新填词为《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被出家前的李叔同发现,利用中国传统的离别元素“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重新填词,成为中国不二的骊歌。在那个如琉璃般的民国,这首歌更是学堂中的毕业歌。
4、《七之之歌:澳门》·闻一多
你可知“mu-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澳门》是闻一多先生1930年所写的《七子之歌》这首诗歌中的一首。《七子之歌》写于1930年,山河破碎、列强当道、祖国国土被瓜分的年代,正值在纽约的闻一多先生得知祖国又一领土被割据,遂写了《七子之歌》,七子代表着七个被迫离开中国的母亲,分别为: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广东湛江)和旅大(旅顺、大连)。
5、《卖报歌》·安娥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耐饥耐寒地满街跑,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卖报歌》这首歌起因于聂耳,1933年,上海人潮拥挤的大街上,电车叮铃叮铃来来往往,一个饿得发晕的卖报女童在大街上摇摇晃晃,被电车下来的人群撞倒在地,头破血流,报纸落洒一地,坐在地上不由的哇哇大哭,一位路过的先生见其可怜,买走了所有报纸,这位先生就是聂耳。回家后,聂耳想写一首能反映报童心酸生活的歌曲。遂与安娥创造了这首《卖报歌》的原稿。
6、《读书郎
(节选)
》·宋扬
小么小儿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
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哟
没有学问那无脸见爹娘
啷里格啷里格隆咚锵
没有学问那无脸见爹娘
只怕先生骂我懒哟
没有学问那无脸见爹娘
《读书郎》是一首刚刚达到读书年龄的小朋友所唱的一首歌,词曲的灵感来源于贵州安顺汪家山苗寨的芦笙曲。1945年,宋扬跟随抗日文艺宣传队伍来到安顺,白天在学堂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晚上进行文艺汇演。偶尔听见学堂的孩子们在唱苗寨家喻户晓的民歌《小嘛小儿郎》,就把这首歌稍加改编,创作出我们现在的《读书郎》这首歌。
推荐
《悲也好,喜也好:李叔同说心与禅》
李叔同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李叔同人生体悟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李叔同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修养向常人揭示出人生的要义。本书除了李叔同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与同时代交往的文化名人、学界泰斗之间的书札、信函,从中感悟人生真谛,从多侧面、多角度领略一代文化巨人的风采。
作者简介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别号漱筒。他是杰出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突出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