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冻”,顾名思义,像荔枝肉一样的冻地的感觉。用在我们玉石界,自然也是指材料的质地,晶莹剔透,水水润润。经常我们是在印刻用石这一领域,听到这个名词,描述某块石材品质上乘,纯透晶莹,类似剥好的荔枝肉一样,让人爱不释手。正所谓“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自古以来,如此精美玉馔便是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钟爱之物。用在玉石材料的定名上,自然毫无疑问,玉石原料也是上佳之选。
但是一般来说,“荔枝冻”很少会在和田籽玉的上出现。原因有二:第一,了解和田籽玉荔枝冻肉的很少,懂和田籽玉荔枝冻肉的更少。第二,荔枝冻肉的和田籽玉,出现的概率也很少。新疆和田籽玉市场上,真正的荔枝冻肉,出现的概率很低。
拥有一件荔枝冻的和田籽玉,首先你得运气好,你得碰得上,说实话,真的挺难碰上的。最近10年,上好的荔枝冻的和田籽玉,不管是原料还是成品雕件,只要品相过得去,只要我能承受,见一块收一块。即便如此,我回头捋了捋这些年收的荔枝冻和田籽玉,好像没超过5件,而且都是小件挂件,木有一件手把件大小的玩意。
拥有一件荔枝冻的和田籽玉,其次你得懂她的“好”。否则真的是“无缘对面不相识”,见到了,你也不会出手,一下子就擦肩而过。若干年后,随着自己对玉料把握的造诣的提升(当然你得有这个机会把眼光提升到这个高度。现在的人,人心浮躁,盲目追求所谓的名家工,真正静下心来,研究玉料好坏,分析工艺强弱的越来越少了。几百万几千万花下去,和田籽玉收藏还是个门外汉的冷门货,大有人在,而且逐年增加。),而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只能自己安慰自己:“玉随缘……”
为啥“荔枝冻”的和田籽玉,很多人不认识呢?因为和田籽玉的荔枝冻有点反常规。听过老狼讲课的同学应该有印象,我经常提醒的一点:和田玉收藏,凡有规则必有例外。人为归纳总结的和田玉分类的规律,只能覆盖大部分常见现象,必定有小部分个别现象,是逆生长的。
通常来说,和田玉质地,以温润凝重见长,料子越浑厚越沉稳,材料越好。常规的收藏和田玉,看到水水透透的材料,一般第一反应都是“料子水透,材料嫩,没发育好。脂粉不足,不喜欢。”然后就直接忽略了。因为此类原材料,料子嫩,韧性差,温润感不足,盘玩过后虽然也会出油,但是总是缺点底气,资深和田玉藏家一般都不屑一顾。可是荔枝肉大家都知道,外壳剥掉,里面的肉像凝胶一样半透明,晶莹剔透,乍一看,你是找不到凝重浑厚的感觉的。这也是绝大多数和田玉收藏爱好者,不了解和田籽玉荔枝冻肉,偶尔碰上也很容易失之交臂的原因!
那么,和田玉的荔枝冻,她好在哪里呢?她跟常规的低档的水透的玉材原料如何区分呢?德者质地也,符者外观也。荔枝冻,质地上佳,十分稀有!
第一,荔枝冻的和田籽玉材料,结构细腻,我们用灯光观察玉料结构,往往肉眼很难捕捉到内部的纤维交织结构,也就是不太能看到质地内部深深浅浅斑斑驳驳的纹理。
第二,荔枝冻的和田籽玉原料,油分上佳。宝贝还没经过人为盘玩,冻肉的位置就油润丝滑,盘过就更不用说了,像油里捞起来的一样。
第三,荔枝冻和田籽玉,糯性上佳。糯性,是和田籽玉原料相对难捕捉的特性,但是荔枝冻上,可以很轻易的看到,十分稀罕哦。
第四,和田籽玉荔枝冻,纯度上佳,一般荔枝冻肉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居多,雕刻的时候,不用为如何避除杂质伤脑筋。
第五,和田籽玉荔枝冻肉,老结度高。这个对于普通玩家来说,有点难理解,但是举个例子就好明白多了:在冻肉的位置打孔,比常规的料子费事,说明料子韧性足,老结度高。
最让人喜欢的是,和田籽玉荔枝冻肉,大部分都是与深深的皮色肉共生,而且一般以深深的沁皮色居多。这样的情况,雕刻设计的时候,俏色运用到位的话,作品一般都很出彩;同时,因为皮色沁的深,后续人为盘玩的时候,变化也多,令人大生欢喜之心。通常纯沁色料,质地都相对疏松(否则不可能沁那么深),但是荔枝冻料,在冻肉的位置,确实质地一流,令人爱不释手,同时也弥补了沁料质地有所缺憾的短板。
其实区分荔枝冻与水透料并不难,常规的水透料,质地木有凝重感,颜色也有点类似青海料一样发乌,成品打磨经常出现橘皮纹,内部结构也清晰可见,质地纯度也不高;但是荔枝冻的透则完全不同,晶莹剔透、娇艳欲滴,仔细观看,会让吃货有一种想要咬一口的冲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